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洪偌馨:信用卡“賣水”生意不好做了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

  在to B服務行業裡,能成就你的,也足以將你毀滅。

  1

  去年以來,受到整個金融環境‘共債’風險抬頭、逾期攀升的影響,各銀行逐步放緩了對於零售業務的發展步伐,剛剛冒頭的信用卡‘大躍進’也就此畫上了休止符。

  從今年一季報來看,這種轉折的出現不僅影響了銀行的業績表現,近幾年伴隨著信用卡生態發展而崛起的‘賣水’公司也受到了波及。典型如,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簡普科技。

  作為一家以‘金融搜索’起家的公司,簡普科技的主營業務按照服務對象來劃分,主要有兩部分:為銀行信用卡業務提供推薦、廣告等服務,以及為信貸平台導流。而從簡普科技的一季報報來看,幾個關於信用卡業務的核心數據相較上一季度都出現了大幅下跌。

  其中,一季度平台上通過為銀行提供推薦、廣告等服務產生的新增髮夾量為160萬張,雖然同比去年一季度有小幅上升,但環比下跌超過55%;而單張信用卡帶來的收入約為106元,與上一季度基本持平。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信用卡業務相關收入環比上一季度下跌約45%,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從四季度的50%下跌到目前的約四分之一。

  這與其另外一項貸款業務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同樣在一季度,融360平台上促成貸款的數量與上季度基本持平,但是單筆貸款收入從2018年四季度的14.98元上漲至17.72元,環比增幅達18.3%。

  當然,這可能與平台自身的業務調整有關,畢竟今年以來整體線上貸款業務回暖,平台有可能加大對於貸款業務的投入。不過,一季度之後融360的貸款產品遭遇了‘315風波’,這對該業務以及公司策略是否有較大影響,還要看二季度的數據表現。

  這些數據的變化釋放出了明確的信息: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慢下來的時候,圍繞信用卡生態做‘賣水’生意可能沒那麽好做了。

  2

  銀行信用卡增速放緩,這在許多銀行2018年年報中都有跡可循,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這種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

  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工行、建行、郵儲等幾家大型商業銀行都收縮了新增髮夾量,其中,工商銀行在下半年累計髮夾量較2018年上半年減少500萬張。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2018年全年髮夾量增幅居前的幾家股份製銀行,包括平安、光大、中信,在2018年下半年信用卡髮夾的環比增速也有所下降。

  在整個行業共債風險攀升、不良抬頭的大環境下,銀行開始對於信用卡業務采取相對保守甚至收縮的策略,而這對於過去幾年圍繞信用卡業務提供服務而迅速崛起的公司,必然會造成影響。

  由於合約周期等原因,這種轉折造成的影響作用於其它與之合作的公司會有所延遲,比如前述融360平台在今年一季度才出現相關業務的大幅波動 。但回顧這些公司2018年的業績表現,已經有一些端倪可尋。

  另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我們在去年聊過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康旗股份’(傳送門:《信用卡大爆發救了一家鏡片公司》)。

  作為一家原本以眼鏡鏡片為主業的公司,其在2017年開始全力布局新金融業務——為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提供外包、增值配套裝務,這一業務在2017年營收額達11.44 億元,同比增長318%,這使得公司在當年實現淨利潤2.99億元,同比增長175%。

  到了2018年,康旗股份的財報顯示,營收增速放緩至16%,與此同時公司全年虧損近8億人民幣,與此前業績快報中披露的預計實現淨利潤4.25億元相去甚遠,該公司也因此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問詢。

  關於業績變臉原因,康旗股份發布公告稱,主要是資產減值所致——子公司旗計智能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準備4084萬元和商譽減值準備11.45億元。

  但該公司在財報中同時提到,受到外部合作市場環境的影響,同行業企業數量明顯增加,行業競爭激烈,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的情形,2018年中旬合作到期的三家銀行沒有如期續約,導致相關業務經營不但未達預期,反而下滑。

  遭遇這種壓力的當然不只是前述的融360和康旗股份,整個信用卡生態內做‘賣水’生意的公司都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比如,以信用卡管理業務起家的51信用卡,公開數據顯示,該公司通過平台幫助銀行發行信用卡的數量在2016和2017年分別同比增長140%和83%,但在2018年這一數字放緩至22%;同時,平台上每年新增管理信用卡數量從2017年的3100萬張下降至1670萬張,首次出現增速放緩。

  3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維度看這些信用卡生態裡的‘賣水人’,他們其實是非常典型的金融科技to B服務商。

  他們受益於傳統金融機構的轉變,伴隨著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大爆發而崛起,圍繞信用卡生態提供一系列服務,從B端的導流、銷售、運營到C端的账單管理、信用卡代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獨角獸公司,甚至登陸二級市場。

  然而隨著整個行業紅利期的衰退,信用卡增速放緩,競爭對手湧入,這些公司一邊要面臨收入增長放緩甚至利潤被壓低的狀況,而另一邊又要加大業務投入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爭奪有限的市場,進而導致壓力倍增。

  這種從易轉難,從高速增長轉向存量之爭的變化,值得所有to B服務商們警惕。

  某類業務或者某個產業的發展能夠迅速帶動相關服務和機構的興起,也會成為導致其萎縮甚至衰落的直接原因,因此to B服務商們服務在選擇賽道時,其服務對象的增長潛力、潛在風險也決定了自己的發展軌跡和天花板

  再退一步說,即便選擇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生態,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甚至巨頭湧入時,to B服務商到底有沒有能力保持自己的競爭力、拿下更多的市場份額,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從去年開始站上風口的‘助貸’業務也是如此,隨著越來越多持牌機構開放合作意願的增強,以及他們對於小微業務、零售服務投入的加大,‘助貸’逐漸成為了眼下最炙手可熱的to B服務模式。

  但這個看似潛力無限的大市場中,仍存在相當多不確定因素。而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平台湧入,資金爭奪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只有那些有著更好的風控表現、更高的運營水準,能夠為持牌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的金融科技公司,才能獲得持續獲得穩定、低成本的資金。

  萬千‘淘金者’湧入市場時,‘賣水’生意必然是好做的。但是想要生意一直好做,需要運氣,更需要實力。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