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
-
即將回家的神舟十三號解鎖了哪些新成就?2022-04-08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成為入住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航天員。目前,航天員乘組計劃於4月中旬返回地面。160余天的太空飛...
-
韓研究院:在納米技術等8個領域,中國高質量論文數量均超美國2022-04-06(觀察者網訊)據韓國紐西斯通訊社4月4日報導,韓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KISTI)4月1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無論是在科學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方面,中國都已經實現對美國的超越。截圖自紐西斯通訊社網站在...
-
等你們回家!回顧太空出差三人組名場面2022-04-03王亞平的衝天辮,翟志剛的“我已出艙,感覺良好”,葉光富化身天宮課堂“最強工具人”,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過大年……5個多月來,我們共同見證了這些神十三獨家太空記憶。歡迎神十三航天員回家,也期待中國天向星辰...
-
大格局!宇航員如期返回地球,美國NASA感謝“我們的俄羅斯夥伴”2022-04-01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3月31日報導,當地時間3月30日,美國宇航員馬克·范德·海與兩名俄羅斯宇航員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如期返回地球。報導稱,范德·海在2021年4月前往國際空間站,是在太空連...
-
打包、鍛煉、打掃衛生,他們準備“回家”有點忙2022-04-01央視網消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眼下已經在軌工作生活5個半月的時間了。目前,三名航天員正在進行返回前的各項準備。目前,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在軌穩定運行,航天員乘組計劃於4月中旬返回地面,這幾天航天員最主...
-
世衛組織:英國發現新重組毒株XE,比奧密克戎BA.2傳播快10%2022-04-01世界衛生組織3月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此前英國發現的一種被稱為XE的重組毒株已報告並確認了超過600個基因序列。早期調查表明,與目前全球佔主導的奧密克戎BA.2型毒株相比,該新毒株的增長率優勢約為...
-
天舟二號回到地球懷抱2022-04-01來源:人民日報圖為3月3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任務模擬圖像。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台灣時間3月31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按照既定任務計劃,實施受控離軌,再入大氣層,...
-
感染普通冠狀病毒不會產生有效新冠抗體2022-04-01來源:科技日報感染普通冠狀病毒不會產生有效新冠抗體【國際戰“疫”行動】科技日報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傳染病》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的研究表明,感染兩種不同普...
-
抓緊!機會不多了!2022-03-30近日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奇觀中國宮如常劃過夜空再定睛一看旁邊還多了一顆“星”3月27日,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飛越北京上空。(王俊峰 攝)3月27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撤離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這...
-
準備回家!太空“出差三人組”開始打包收拾2022-03-29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已在空間站工作生活了5個多月,按計劃,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已進入了“回家”倒計時。目前太空出差三人組開始打包收拾、強化體能,準備回家,不少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表示:歡...
-
“天宮課堂”:中國科普新高度2022-03-283月23日,“天宮課堂”再次開課。圖為地面主課堂現場。 央視視頻截圖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女)在空間站核心艙演示太空液橋實驗。 央視視頻截圖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女)與葉光富在演示太空拋物實驗...
-
特稿:美國生物實驗亂象禍害全球2022-03-28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特稿:美國生物實驗亂象禍害全球新華社記者近期,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活動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切,但美方一直遮遮掩掩,未能就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不禁讓人想到,從用黑人做梅毒人...
-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2022-03-27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合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台灣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
-
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微塑料,警告:或滲透到所有器官2022-03-27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microplastics),並警告說,這種無處不在的顆粒也可能進入身體的所有器官。據法新社3月25日報導,微塑料的定義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料...
-
正確面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挑戰2022-03-24來源:光明日報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從總體要求和倫理原則來看,它深刻體現了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理念。從具體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來看,它系...
-
上新啦,乾貨滿滿!2022-03-23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天宮課堂”第二課今天(3月23日)下午正式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一個個太空實驗,乾貨滿滿快來複習太空“冰雪”實驗外觀像“冰球”...
-
15時40分,開課!2022-03-23“天宮課堂”第二課即將開講!今天15時40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軌期間,三位航天員還把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扎染帶上了空間站快來看看太空扎染裡的細節和...
-
“中國天眼”觀測到宇宙極端爆炸起源證據2022-03-20本報訊(記者 袁航)3月18日,《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論文,指出重複快速射電暴(FRB)處在類似超新星遺跡的複雜環境中。我國科研團隊通過“中國天眼”(FAST)觀察並計算出快速射電暴的起源證據。論文第一...
-
十問美國:生物實驗室遍布全球意欲何為?2022-03-19...
-
美國資助境外生物實驗室 隱患重重令人憂2022-03-18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國際觀察)美國資助境外生物實驗室 隱患重重令人憂新華社記者近日,俄羅斯披露美國國防部在烏克蘭資助生物實驗室,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不僅是烏克蘭,美國在全球多個國家都資助了不公開...
-
“天宮課堂”又來啦,你有什麽問題?航天員在總台直播解答!2022-03-18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地面課堂師生互動交流進一步拉近了青少年與載人航天的距離持續興起探知航天奧秘學習航天知識的熱潮首次太空授課社會各界通...
-
【中國網評】美國以“生物實驗”為名,掩蓋多少罪惡勾當2022-03-18中國網評論員華章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在烏克蘭境內發現30多座美國資助的生物實驗室,美國在境外秘密從事生物武器研究的猜測再次甚囂塵上。針對外界的質疑,美方先是矢口否認,並反誣俄羅斯借機打輿論戰,幾番...
-
郭言:美應就生物實驗室問題接受核查2022-03-17近日,俄烏衝突意外揭開了生物實驗室安全問題。俄羅斯近日稱,在烏克蘭發現30多座生物實驗室,並已獲得相關文件。3月8日,美國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承認“烏克蘭有生物研究設施”。烏克蘭生...
-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2022-03-17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駐留已有五個月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在軌150天的新紀錄為期最長的“太空出差”也進入尾聲今年兩會期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迄今為止已完成計劃的以及根據工作需...
-
太空“三人組”出差5個月了2022-03-16從中國空間站拍攝的地球景觀。航天員 王亞平攝翟志剛(右一)、葉光富(左一)在空間站為王亞平慶祝生日。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畫面,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機...
-
雙毒合一!新冠最新變體“德爾塔克戎”被證實,全球至少17人感染2022-03-14極目新聞記者 胡莉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3月11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證實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新冠肺炎病毒變體:“德爾塔克戎”,其結合了新冠病毒德爾塔變體和奧密克戎變體中的變異。另據路透社消息,現在至少有17...
-
雙毒合一!“德爾塔克戎”變體首次證實2022-03-14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1日報導,法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組測序首次證實,此前已引起不少關注的新冠病毒“德爾塔克戎”(deltacron)變體確實存在,其結合了新冠病毒德爾塔變體和奧...
-
奧密克戎大揭秘!傳播力為何這麽強?還會繼續變異嗎?2022-03-14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在人身上,奧密克戎似乎具有高度傳染性,但引發的症狀卻不如其他變種,它為何會這樣?它與宿主細胞和免疫系統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催生更好的藥物或疫苗,也為新冠病毒是否會繼續...
-
烏克蘭前官員披露:美在烏從事生物武器研究,美現在急於掩蓋痕跡!2022-03-14【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美國在烏克蘭境內的生物實驗室正在研發一種新的基因型生物武器,目前美國急於掩蓋其活動的痕跡。”繼俄羅斯國防部之後,烏克蘭安全局一位前官員再次向外界披露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從...
-
衛星調查:烏克蘭的美國生物實驗室2022-03-13俄羅斯近日公布,已在烏克蘭發現30多座生物實驗室,並獲得相關文件,這些實驗室已投入超過2億美元。根據美方自己公布的數據,美國在烏克蘭有26座生物實驗室,美國國防部擁有絕對控制權。3月8日,美國副國務卿...
-
俄陸續公布文件指認美在烏進行生物實驗2022-03-13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當地時間7日公布的材料,美國在烏克蘭境內投入超過2億美元用於生物實驗。烏克蘭境內已形成一個由30多個生物實驗室組成的網絡,實驗任務由美國國防部下達。相關工作涉及鼠疫、炭疽、沙門氏菌病等...
-
這一領域將有大動作!2022-03-13海報製作:宋晨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樣……這些科幻小說中的情節正逐步走進現實。在前不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全面建成並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完成火星采樣返回等...
-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 計劃4月返回2022-03-12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合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回地面,空間站...
-
港大研究:倉鼠可以成為新冠病毒宿主,是香港本輪疫情源頭之一2022-03-11據香港電台3月11日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聯同香港漁護署合作的研究發現,一些自然感染新冠病毒進口的寵物敘利亞倉鼠,是香港爆發新冠疫情的源頭之一,倉鼠可以成為新冠病毒的另一宿主,有關研究結果已...
-
“美國國防部在全球30個國家控制了336個生物實驗室!”2022-03-093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近日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引發廣泛關注。據稱美駐烏使館已緊急刪除涉及實驗室的信息。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近期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確實引...
-
視頻丨一份來自中國空間站的婦女節祝福 請查收2022-03-08在2022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邀請全球傑出女性代表送上節日祝福。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空間站向全球女性致以節日祝福:“願每一位女同胞在自己的星空中,為所愛的生活和事業采擷最...
-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2022-03-07她是執著求索的科學家她是漫步太空的航天員她是甘為人梯的燃燈者……不被定義,無關年齡和職業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明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向了不起的她們致敬祝福所有女性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核技術應用專家毛用澤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5位兩院院士2022-03-06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方面獲悉,核技術應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毛用澤,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公開資料顯示,毛用澤(1930.9.1-2022.3.6)是核技術應用專家,浙江省...
-
一場耗時10年的科學官司:華裔科學家張鋒失了諾獎卻贏了專利2022-03-06本刊記者/彭丹妮在過去10年間,圍繞CRISPR這一當今最重要的基因編輯技術,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張鋒與兩位因該技術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直在進行一場有關專利歸屬的拉鋸戰。如今,這一結果大地長征落地。...
-
感動中國丨楊振寧用50年回應鄧稼先千里同途之約2022-03-042002–2022《感動中國》陪你走過了20年感人的故事歷久彌新感動的力量經久不息請記住這些平凡卻閃亮的名字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