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海盜動作RPG遊戲《海洋之王》將發售 不支持中文
-
漫畫家麻尾新繪製的頭像公開
-
深網|快手通過港交所聆訊:2020年三季度虧損收窄,單季GMV近千億
-
昨天上海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7例境外輸入病例
-
我國超1400萬人已接種新冠疫苗
-
35歲魯尼退役!出任德比郡主帥簽約兩年半,3個月9戰僅2負
-
周琦低迷11中3新疆擒吉林 莫泰28+20瓊斯空砍36+9+6
-
鮑仁君:籃網不是超級球隊 留給歐文時間不多了
-
「煙囪小鎮的普佩爾」公開最新宣傳CM「勇氣篇」
-
3連勝!快船6人上雙38分大勝國王 小卡三節打卡27+6喬治26分
-
外媒:專家認為新冠肺炎10年內或變普通感冒
-
透過河北553例確診患者的流調信息,看看病毒到底多狡猾
-
賽羅奧特曼為濟南患病小朋友圓夢了:光真的存在!
-
「咒術回戰」新ED結尾曲「give it back」公開
-
《荒野之息》現在有「Bread%」烤麵包最速傳說競賽
-
TV動畫「聖女的魔力是萬能的」公開第一彈聲優陣容及STAFF名單
-
單場10中1後加練!字母哥創尷尬紀錄:隊史最差+近25年罰球最差第四人
-
《殺手3》NS版將於1月20日上線 化身無情的職業殺手
-
史上最爛的駕駛員:重考費用3千英鎊!157次創紀錄 !
-
北京新增2例本地確診病例,均在順義
- 【科學】
-
較真|1971年和2021年的日歷一模一樣?確實相似,但也沒有那麽神奇2021-01-16較真要點:1971年和2021年的日期和星期確實相同,但這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和今年相同的還有1982年、1993年、1999年和2010年。另外,這裡的相同也只限於公歷,農歷還是不一樣。查證者:陳...
-
美媒:新冠變異毒株發現竟源自一瓶葡萄酒賭注2021-01-15新華社北京1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月7日發表了題為《新冠變異毒株在英國和南非被發現始末——源自一瓶葡萄酒的賭注》的文章,作者為資深醫學記者伊麗莎白·科恩,文章稱,重要的新冠病毒變...
-
為什麽反覆強調一定科學佩戴口罩?2021-01-12春節臨近,人員貨物流動加速,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為什麽我們要反覆強調一定要科學佩戴口罩呢?一圖看懂,戴不戴口罩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差別有多大?戴好口罩,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
-
探秘墨子號!用MR看宇宙版針尖對麥芒2021-01-101月7日,英國《自然》雜誌刊發論文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網”奠定科技基礎。讓我們試...
-
輝瑞:初步數據表明疫苗針對病毒的16種突變仍然有效2021-01-08科學家正在努力證明針對新冠病毒的變異,疫苗是否仍然有效。根據輝瑞公司和得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的一項初步研究,輝瑞和拜恩泰科(BioNTech)的mRNA疫苗可能仍然能夠有效抵抗英國和南非發現的新型病毒株...
-
5人或10人一組 核檢的混檢技術怎理解2021-01-08河北新聞網訊(田澤陽)當前,石家莊和邢台市正在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就核酸檢測相關事宜,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科普。“混檢”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在采樣時,將幾個人如5人或10人分別采樣後,放至同一采樣...
-
2021中國航天有看頭2021-01-05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2021-01-04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征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里 今年將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2021-01-03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里,距離地球約1.3億公里,距離火星約830萬公里。探測器姿態穩定,按...
-
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歎……2021-01-02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歎: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
-
較真|父母出生地離得越遠娃智商越高,混血寶寶更聰明,真的嗎?2020-12-30較真要點:智商由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共同決定,目前並沒有研究能夠支持“父母出生地離得越遠,孩子的智商就會越高”。“混血兒更聰明”也可能只是一種刻板印象。查證者:勿怪幸|醫學博士有一些廣泛流傳的關於孩子智...
-
來了!中國首部衛星新聞紀錄片2020-12-30青藏高原及邊緣地帶中國深度貧困的“三區三州”主要分布於此跨越西藏、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六個省區這是中國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地一條路激活了一座城兩片綠洲悄悄“握手”“留守青年”開始新生活光伏板帶來了...
-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2020-12-28近日,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團隊在《Integrative Zoology》期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題為“First live sighting of Deraniyagala's beaked wha...
-
最後一大洲“失守”!企鵝也要做病毒檢測了?2020-12-26據美聯社23日報導,智利當局宣布,截至目前,包括智利在南極洲的兩處基地,以及一艘前往南極大陸的海軍艦艇“阿爾迪亞中士”號(Sergeant Aldea)上,累計已有58人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智利...
-
英國最大檢測實驗室暴發疫情 被指屢次違反安全規定2020-12-25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24日報導,英國最大的檢測實驗室,米爾頓·凱恩斯燈塔實驗室(Milton Keynes Lighthouse Laboratory),暴發了新冠疫情。一名工作人員...
-
“南極出現新冠”,企鵝也要做核酸檢測了?|新京報專欄2020-12-25一種疾病從動物到人,再從人傳到動物,並把病原體釋放到環境,是種不可避免的循環。▲最後一片淨土“淪陷”!智利南極科研基地暴發疫情 36人新冠檢測呈陽性。新京報我們視頻。文|張田勘近日,南極出現新冠病毒引...
-
英國最大檢測實驗室暴發疫情 被指違反安全規定2020-12-25來源:海外網資料圖:天空新聞網海外網12月25日電據英國天空新聞網24日報導,英國最大的檢測實驗室米爾頓·凱恩斯燈塔實驗室(Milton Keynes Lighthouse Laboratory)暴發...
-
較真|以色列科學家成功逆轉衰老,高壓氧艙使人年輕25歲?這是真的嗎?2020-12-24較真要點:本試驗結果的確顯示高壓氧療使志願者部分細胞端粒有所延長,但由於樣本過少、缺乏對照等原因,結果完全不可靠。端粒延長也不能等同於人體逆轉衰老,更談不上“年輕25歲”這樣誇張的說法。查證者:勿怪幸...
-
環球時報社評:無中國疫苗參戰,全勝病毒很難2020-12-24台灣時間今天凌晨,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宣布中國科興公司研製的疫苗有效率確定超過50%,達到了巴西規定的疫苗使用標準。同時該研究所表示,應科興公司的要求,具體有效率等數據要在接下來最多15天的時間內推遲公布...
-
英國2人感染另一種新冠病毒變體,與此前南非發現的一致2020-12-24當地時間12月23日,英國宣布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該病毒與此前南非發現的變體一致。對此,英國已對南非加強旅遊限制,停飛來自南非的班機。據路透社12月24日消息,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
-
青海玉樹疑有隕石墜落,黑夜宛如白晝!權威解讀來了2020-12-2412月23日在青海玉樹有網友爆料:囊謙縣疑有隕石墜落監控視頻顯示一聲巨響後天空中劃過一個火球宛如白晝“感覺像天亮了”當地警察局工作人員表示看到不明飛行物時伴有震感網友們在評論區好奇三千問:“外星人嗎...
-
世衛:別對疫情自滿,明年底前不太可能出現群體免疫2020-12-23斯瓦米納坦海外網12月23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23日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警告,全球各國必須對疫情保持警惕,別對疫情太自滿,2021年年底...
-
南極洲首現新冠病例!智利南極研究基地36人感染2020-12-22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英國《衛報》22日援引智利媒體報導,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南極洲曾是地球上僅存的未被新冠病毒“侵入”的大陸。而如今,這片淨土也出現了新冠疫情。當地時間21日,智利官員宣布,該國位...
-
智利南極基地暴發疫情:36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2020-12-22據智利《第三版時報》12月22日報導,智利的南極基地暴發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智利陸軍機構說,現在基地已經徹底消毒。報導稱,智利在南極的貝爾納多·奧希金斯·裡克爾梅基地共有36人感染新冠病毒,這次...
-
“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完成第25月晝工作2020-12-22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2月22日5時和21日19時22分完成第25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19...
-
對話傅盛、郝景芳:腦機結合的超級人類會如何顛覆認知?2020-12-21作者:馬圓圓編輯:康曉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作家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寫道,“技術是一個異常美麗的主題,它不動聲色地創造了財富,成就了經濟的繁榮,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儘管技術如此...
-
微視頻丨探月之夢2020-12-17“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習近平在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中的這句話,豪情滿懷,催人奮進!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
-
為何一夜白頭?《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2020-12-17《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實習記者 張佳欣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
-
收“快遞”!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麽寶2020-12-17文/張淼12月17日凌晨,歷經10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
-
收“快遞”!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麽寶2020-12-17人們對月球的身世一直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文/張淼12月17日凌晨,歷經19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
-
歡迎回家!一圖回顧嫦娥五號月球采樣返回之旅2020-12-17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從搭乘“胖五”飛天,到成功返回地球…嫦娥五號都經歷了什麽?實現了哪些“首次”?戳圖一起回顧!...
-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飛天攬月 中華夢圓2020-12-16飛天攬月是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夢想。2004年中國開啟的探月工程,正是實現這一夢想的起點。在探月追夢路上,我們創造了哪些奇跡?經歷了何種艱辛?在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之際,我們回顧中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旅,...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2020年共和國已痛失38位兩院院士2020-12-16大師遠行,長歌未盡。2020年,共和國已痛失38位兩院院士。12月15日,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 預計明年2月著陸火星2020-12-16光明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陳海波、通訊員楊璐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里,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里,飛...
-
收獲滿滿!“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2020-12-16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
-
8隻巴布亞企鵝“入住”長沙海底世界,隔離結束將與市民見面2020-12-15三湘都市報12月15日訊(記者 周可 通訊員 鍾佳佳 圖片/通訊員 遊詩雲 剪輯 郭輝)12月15日,經檢疫合格,8隻巴布亞企鵝在經歷7個小時的長途旅行之後飛抵長沙,正式“入住”長沙海底世界,而且將會...
-
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2020-12-15◎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自然》雜誌網站12月14日刊文稱,新冠病毒大流行是2020年佔主導地位的科學事件。這種致命的、以前未知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破壞,已造成超過150萬人死亡,7千多萬人感...
-
“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2020-12-15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胡喆)記者15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里,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里,...
-
美國波士頓:一場會議最終導致24.5萬人感染新冠肺炎2020-12-1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美國媒體11日報導,一項病毒基因指紋研究顯示,今年2月底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一場生物技術會議成為新冠病毒超級傳播源,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傳播的病例多達大約24.5萬例。像指紋一樣,基因之...
-
美國一場會議導致24.5萬人感染,會議名稱很諷刺……2020-12-1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美國媒體11日報導,一項病毒基因指紋研究顯示,今年2月底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一場生物技術會議成為新冠病毒超級傳播源,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傳播的病例多達大約24.5萬例。像指紋一樣,基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