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TV動畫「盾之勇者成名錄」第二季公開播出時間
-
巴西累計確診超1093萬例,世界杯南美區預選賽推遲
-
TV動畫「打工吧!魔王大人」決定製作第2季
-
輕小說「食鏽末世錄」宣布TV動畫化
-
《暗黑2:重製版》製作人:暫時不會對平衡性進行改動
-
《黑袍糾察隊》第三季曝片場照 粉嫩塗裝步槍亮相!
-
B肝谷胱甘肽研究,意大利科學家描述,其潛在藥物開發價值_細胞
-
「堀與宮村」BD第2卷特典CD角色歌試聽片段公開
-
四川新增7例確診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詳情公布——
-
「Animage」4月號封面公開
-
新冠肺炎疫苗的保護期只有半年?北京疾控回應
-
最新通報!3月6日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
-
足壇最快百球先生誕生!最強00後書寫56年歷史,KO梅羅姆巴佩伊布
-
EVA哥斯拉3式機龍初號機配色模型 賣825元,6月出貨
-
全看過的人都老了!盤點九部曾經可以稱神的國產劇
-
《龍珠格鬥Z》超4悟吉塔預告!悟吉塔暴揍佛利沙兄弟
-
尖叫就能檢測是否攜帶新冠病毒?真有這樣的檢測亭
- 【藝文】
-
新影像丨雷鋒是怎樣煉成的?2021-03-05他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幫扶老人孩子、為災區捐款、參加義務勞動、上街拾糞……他說過的很多話,不僅成為那個時代的記憶,至今還被人們傳頌,“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要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我...
-
默念歌詞12年,政協開幕式上,曾經的“千手觀音”用手“唱響”國歌2021-03-05身為殘障群體中的一員,邰麗華曾經用藝術自渡,如今,她更想成為一名幫助更多人渡河的“擺渡人”。|作者:臧運卓|編輯:咖喱|編審:蘇蘇3月4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開幕。在奏唱國歌時,全國政協委員...
-
這條曲線,跨越兩個春天2021-03-05從上一個春天,到這個春天,我們經歷了什麽?一條曲線,記錄了極不平凡的一年。讓我們記住這段難忘的歲月,致敬每一個了不起的你。2021,一起加油!製作:張世懸 尚丹 王靖遠 方梓禕 毛藝蓉...
-
新華全媒+丨走出黑眼灣2021-03-03在母親身上見到命運,千百年如是與誰能說在時代身上見到世界,瞬息間翻覆悲欣以歌在變遷身上見到內心,訣別又夢回心安然不畏長途紀錄片《走出黑眼灣》出品:陳凱星、孫志平、周亮、王磊、余敬中監製:齊慧傑、葛素表...
-
【網絡中國節】古詩詞中如何“鬧”元宵?2021-02-26古詩詞中如何“鬧”元宵?來源:光明網...
-
【網絡中國節 元宵】元宵佳節,讓傳統與現代相向而行2021-02-26“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節將至,意味著這個“年”將熱鬧且圓滿地畫上句號。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瓊花觀社區開展“巧手做花燈 喜迎元宵節”活動,20多名小朋友在志願者的指導下製作花燈...
-
葉嘉瑩:希望為不懂詩的人開一扇窗2021-02-19遠去的2020年有難關 有難題更讓人難忘也因此 感動在這一年變得必須 必要也那麽必然2020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感動更大的分量有一位老師她愛詩詞、講詩詞、傳播詩詞之美她用一生時間隻做了一件事將中國古詩詞...
-
《感動中國》何以“平凡”取勝?2021-02-18將近二十載,萬眾矚目的《感動中國》已經成為了新春時中國觀眾的“必修課”之一,如同歲月微塵中始終粲然的寶石般歷久彌新、從未“掉粉”。平凡是這顆“寶石”散發出的光彩,不唱高調、不說大話、不講虛言,聚焦凡人...
-
聽,頤和園銅牛說……2021-02-17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題:聽,頤和園銅牛說……徐稚迪、羅鑫、楊淑君在北京西北郊,坐落著大大小小十幾座皇家園林和王公大臣的賜園,它們構成了北京西北郊蔚為壯觀的園林風景群,這是世界園林建築史上里程碑式的奇...
-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年味濃2021-02-17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怡 朱琳正月初一上午,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的古窯民俗博覽區內,窯神童賓青銅像前開設的“人人加柴·家家財旺”迎新春互動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與者為太平窯火添柴增薪,...
-
湖南株洲:博物館裡中國年2021-02-17張貼著年畫和春聯,長廊懸掛著紅色燈籠……為了迎接新春佳節,不少博物館都裝扮一新。春節期間,記者來到株洲博物館,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入口大廳被大紅色的福字、春聯等裝點,格外喜慶。近年來,“博物...
-
《唐宮夜宴》火了,“復活”這群“唐朝胖妞兒”的人這樣說2021-02-17臉上的妝容宛如複製粘貼古畫,衣袂飄飄,胖胖的身體隨著音樂節奏靈活扭動……今年春節,一群“唐朝胖妞兒”從博物館裡“復活”,憑借一支舞蹈火遍網絡。扮演成唐俑的舞蹈演員們宛如從古畫中走出。這支舞蹈就是202...
-
西安鹹陽機場擴建發現3500余座古墓,秒變考古現場2021-02-17牛年春節期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全體成員響應政府就地過年號召,放棄休假,加班開展考古發掘,全力確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順利進行。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陝西民航發展史上...
-
雲觀藝 有新意2021-02-16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舞劇《李白》、國家大劇院八重奏音樂會、北京民族樂團元宵節音樂會……春節期間,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品類繁多。如今,各類文藝活動紛紛上網,與觀眾“雲上”相見。豐富的形式、繁多的內容,線上線下...
-
品文化大餐 享多彩生活2021-02-16在湖北武漢銷品茂的非遺年俗展現場,市民選購年俗工藝品。本報記者 鮮 敢攝在江西南昌紅谷灘區未時圖書館,讀者在翻閱圖書。本報記者 朱 磊攝充實的春節,離不開豐富的文化生活。無論是到書店品書香,還是看展覽...
-
祝福中國丨“牛”轉乾坤2021-02-14今天,我們迎來了農歷辛醜牛年牛,是無私奉獻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的象徵牛的精神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性格深入我們的血脈?我們中間有為民服務孺子牛有創新發展拓荒牛有艱苦奮鬥老黃牛牛的精神蘊含著中國在逆境中頑強奮進自...
-
2000多年前的這位老人,為何刷屏?2021-02-14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幾千年來祖先一直在記錄華夏兒女的歷史一部部典籍薪火相傳讓精神的血脈綿延至今大年初一《典籍裡的中國》在央視一套首播“當代讀書人”撒貝寧與倪大紅扮演的“古代護書人”伏生對談帶你穿越...
-
春晚這個C位,牛!2021-02-12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上官雲 宋宇晟)2021年的春晚舞台,恆星戰役熠熠,但站上C位的卻是一件穿越千年的“國寶”。2月11日晚,農歷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
-
【新春走基層】甘肅渭源:羌蕃鼓舞迎新春2021-02-09“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在辦好年貨之餘,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麻家集鎮路西村的十幾名村民,聚在一起,跳起羌蕃鼓舞,慶賀五穀豐登、祈願國泰民安。羌蕃鼓舞是從公元七世紀古羌族流傳下來的一種特殊的歌舞形式,...
-
《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發布:新生兒取名高頻字是這50個字2021-02-08姓名,作為中華名文化的脈承之一,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
疫情封鎖下的德國:餐館可以歇,書店不能關2021-02-03為遏製新冠病毒傳播,德國全國正采取嚴格防控措施,除了超市、加油站、藥店等生活必須場所開門外,絕大多數商店和文體休閑場所停業,餐館禁止堂食。然而,記者發現,一些地方的書店仍在營業,似乎不受禁令影響。首都...
-
立春的氣候與習俗,可不只是春天開始那麽簡單2021-02-03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先民制定出來的,按照時間的順序指導生產生活的這樣一套系統,但它最早其實是來自於先民們對於氣候和季節變化的感知。先民們觀察日出日落寒暑交替,逐漸的才有了時間的觀念。氣象炎熱的時候和氣象寒...
-
人文社就五福錯字致歉並全線下架錯版 提出賠償措施2021-02-02中新網2月2日電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部1日發布關於《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的致歉信。針對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部推出的新年禮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中,...
-
準00後看《山海情》:最土也是最浪漫的2021-01-30電視劇《山海情》的故事開始於1991年,比我的出生早了近10年。簡陋破爛的住房、黝黑臉上厚厚的灰、鄉土味濃重的方言,以及,質樸如大地長征的生活。在這個“流量時代”裡,怎麽看都不像會火的樣子。可就是這部...
-
扶貧劇《山海情》為何成“劇王”2021-01-27熱播劇《山海情》在一片好評中收官,很多人感慨,沒想到一部主旋律扶貧劇竟成了“劇王”。若以流量劇標準看,《山海情》算得上“土得掉渣”。千溝萬壑、戈壁飛沙,土坯房、地窩子,以及人人臉上的“高原紅”,全景呈...
-
疫情下,全球拍賣行業“天翻地覆”!他們如何轉型?2021-01-23疫情之下,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到了影響,高度依賴線下展示和交流的傳統拍賣行業一度按下了暫停鍵。近日,全球頂尖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等陸續公布年度銷售數據,各大行的總銷售額雖然下降,但隨著線上轉型、私人洽購以...
-
比利時:疫情下的冬季打折季2021-01-231月22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名女子走過一家打折的店鋪。 比利時冬季打折季於1月4日開啟。原本為期四周的打折季被延長至六周,同時采取了多項防疫措施,包括進店必須佩戴口罩、限制同時在店人數、在線直播主...
-
一條細帶串起分散的古跡2021-01-18【長鏡頭】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光明日報通訊員 薛元元2020年12月,一則“馬首回歸圓明園”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再次掀起公眾探尋“三山五園”歷史文化的熱潮。對北京而言,“三山五園”從來都不僅是知名...
-
河北石家莊:探訪鄉村防疫2021-01-16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張昊2021年1月14日,石家莊市鹿泉區北薛莊村志願者在村內噴灑消毒水。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1年1月14日,石家莊市鹿泉區北薛莊村志願者在村內噴灑消毒水。河北日報記者張...
-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2021-01-15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我們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製作:王靖遠 余秋雨 楊麗娟 馮慧文 張思雅(...
-
守護千年敦煌,他隻覺一生太短……2021-01-11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在敦煌,時間既慷慨又奢侈對穿越時光而來的莫高窟而言千年只是一瞬而對於守護它的人來說要做成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甚至是幾代人的傳承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台上一家三代守護敦煌的故事...
-
竹內亮回應華春瑩點讚:中國後疫情時代值得記錄2021-01-09新華社東京1月8日電 繼《南京抗疫現場》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又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中日兩國引起熱烈反響,登上日本雅虎頭版和中國微博熱搜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也為之點讚。他如何回應中國...
-
沒人相信疫情會讓實體書店消亡:兩家百年老店的自救2021-01-06在莎士比亞書店的網站上,預告“近期活動”的內容已有超過大半年沒有更新過。“由於目前的疫情大流行,我們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安排活動。要想成為第一批知道我們重啟活動的人,請在主頁訂閱新聞通訊。”白底黑字的三...
-
看文藝如何描繪中國鄉村之美2021-01-06【熱點觀察】作者:魏風雲(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副教授、山東省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近年來,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鄉村振興戰略有序銜接,中國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作為記錄和...
-
疫情下的國內演藝重啟之路:從技術“在線”到內容“破圈”2021-01-06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全球演藝機構和藝術家們而言,都是異常艱難的一年。疫情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些新作甚至來不及亮相,就得匆匆卸台封裝。在重啟之前,囿於有限社交空間內的觀眾和演藝從業者,都不得不面...
-
新冠疫情:恐懼大流行2021-01-032020年4月16日,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內乘客稀少,一片空曠。恐懼大流行文/伊萬·克拉斯特夫(Ivan Krastev)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的《鼠疫》中,敘事者說,“鼠疫帶給我...
-
2021年是個什麽年?2021-01-0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策劃:曹磊、張世懸、左瀟、王嶸,設計:王宇峰本期編輯:李娜、鄭薛飛騰...
-
11組對比照,帶你見證2020年武漢的春天和冬天2020-12-312020年2月8日,傍晚時段,空空蕩蕩的鸚鵡洲長江大橋。2020年12月9日,晚高峰,鸚鵡洲長江大橋上車輛川流不息。2020年1月27日,沿江大道與黃浦路交匯處,一位母親把手放在孩子的的額頭上。202...
-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去世,中國的鋼琴詩人走了2020-12-29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12月28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日前,據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消息,傅聰在英國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入院兩周不見好轉。“東方人的根”小提...
-
這五年,千余件流失文物 “回家”2020-12-27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我國持續加大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藝術品得以回歸祖國。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200余件套流失文物。五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