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洪偌馨:新金融變陣 場景在前 金融在後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洪偌馨

  如果說在此前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公司能力的成熟、傳統金融機構觀念的轉變都是推動新的商業形態變遷、市場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那麽接下來,隨著監管政策的成熟,各參與方權力邊界和業務邊界的明確,整個開放金融生態將或許將迎來更快的發展。

  2016年,富國銀行曾經爆發過一起重大醜聞——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為用戶私自開通了數百萬個虛假账戶。受到該事件的影響,富國銀行不僅被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罰款1.85億美元,同時也將全美市值最高銀行的寶座拱手讓人。

  富國銀行的醜聞事件引起了銀行業的一系列反思,其中一點就是銀行與用戶之間的關係。銀行緊緊將用戶抓在手中,用戶越是高頻地使用自己的產品、進行大額的投資就越好,以至於顛倒了“用戶服務”與“產品銷售”之間的先後位置

  彼時,國內銀行業也有類似的隱憂。受到新金融行業在管道、產品、運營等方面的衝擊,傳統金融機構想盡一切辦法留住用戶,防止用戶向其他平台遷移。

  不過,時代變了。

  在我最近主持和參與的一些業內活動上,我發現從業者們越來越少談及傳統意義上的“獲客”,而是更多地討論場景、服務和合作。他們認為哪怕用戶並不了解自己的存在、金融服務“退居幕後”,也並不是一件值得擔心的事。

  曾經將用戶緊緊抓在自己手上、用巨大的logo為服務貼上標簽的行為正在被銀行拋棄,一系列新崛起的提供to B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不在意用戶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存在。

  他們似乎正在“放棄”直面用戶的機會,但似乎也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市場。

  1“放棄”直面用戶

  在過去幾年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從封閉到開放,從各自為政到分工協作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不同類型機構的出發點不盡相同,但卻殊途同歸。

  以銀行業的轉折為例。

  在上周五舉行的新流財經第一期行業分享會上,新網銀行COO劉波提到,新網銀行上線以來沒有任何一家門市,也沒有做APP,而是把所有的“櫃台”放在滴滴、美團、今日頭條上,以接口的方式放在用戶手機中的常用軟體裡。

  事實上,這也是諸如華瑞、百信銀行等新興互聯網銀行的共同選擇。這些機構的優勢在於本身是持牌機構,在合規和資金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他們面臨的挑戰也同樣明顯,零售市場的競爭激勵、缺乏線下管道,而線上流量被牢牢掌握在互聯網巨頭手中。

  “今天一個客戶手機上可能裝了很多個APP,都可以提供金融服務,但同樣一個人獲得的授信總額有限,投資資金也有限,這是誰的客戶,已經很模糊了。”劉波強調。

  儘管以新網銀行為代表的這些新興互聯網銀行們放棄了將用戶轉化為自己客戶的可能性,但是獲得了數據的豐富度。且因為與互聯網平台不存在獲客上的競爭關係又能在數據和業務上形成互補,因此他們獲得了更廣義上的“客戶”——能夠存在於各個互聯網場景之中,等待用戶出發金融需求、提供服務。

  如果說互聯網銀行選擇這種模式,有一部分原因來自線下管道的缺乏,那麽傳統銀行的取捨就更加能代表整個新金融行業發展的趨勢。

  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在在此前的一次分享中提到,所謂銀行4.0時代,是把銀行業融入到生產和生活之中,銀行一定要進入到別人的APP裡,進入到別人的生態圈裡面。

  “一旦模式發生變化,原來的業務形態也隨之改變,才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業務量。”楊兵兵強調,“你的場景、我的金融,場景在前,金融在後,這就是我們合作的根本。我們的金融到了這個時代,應該往後站著,金融不是生活的主要。

  當然,無論是新網銀行還是光大銀行,本身都具有強大的數據能力、技術能力,因此能夠參與到這場行業變革中來。但是市場上數量更多的其實是一些技術能力相對較弱、也很難投入巨額資金和人力進行開發的中小銀行,他們也想抓住變革的機會,謀求下一步的發展。

  此外,還有許多有場景、有流量、有做金融業務的需求,但是缺乏金融能力的互聯網平台們,他們作為金融生態、開放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同樣無從下手。

  這些需求與場景又催生了一批通過自己的數據和技術能力為B端提供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們。

  同樣在新流財經的行業分享會上,品鈦副總裁申磊分享了作為一家提供to B服務的公司如何參與到行業的進程之中。

  他提到,想做金融科技卻缺乏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是許多中小金融機構在眼下的最大痛點。比如一些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巨頭合作,流量、風控、客戶、技術、能力都是合作方的,只有資金是機構提供的。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種模式除了把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做大以外,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提升。

  而品鈦在與這類機構打交道時,實際上提供的是“端對端”的解決方案。品鈦作為服務商,讓機構與合作的場景發生直接的商業合作關係,使得機構可以直接獲得業務和客戶。

  在平台獲得更多數據的基礎上,品鈦進一步幫助他們建立風控模型,最終形成機構自己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

  2開放生態崛起

  所謂的開放生態,其實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二十年前當商業銀行與IBM、甲骨文這些公司攜手合作時,也是某種程度上的互聯、開放、合作、共享,但是顯然在程度上和開放水準上不能與今天相比。

  而2018年之所以會成為“開放銀行”元年,或者金融科技開放生態崛起的一年,是金融服務迭代、技術水準提升、商業環境優化、用戶習慣變遷等等因素共同催生的結果。

  事實上,隨著近一段時間以來開放生態的概念迅速升溫,不只是從業者在討論新的方向,監管部門也在持續關注。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北京舉辦了2018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會上,央行科技司副司長陳立吾對於“開放銀行”做了全面的闡述。

  他認為,銀行金融服務模式經歷了從網點經濟、APP經濟到API經濟的演進過程。在金融科技賦能下,開放銀行推動銀行金融服務滲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具有服務場景化、業務扁平化、參與多元化、能力綜合化的特點。

  而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在平衡安全與發展關係上,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銀行業發展實際,建立健全開放銀行業務規則與監管框架,加快頒布指導意見。

  如果說在此前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公司能力的成熟、傳統金融機構觀念的轉變都是推動新的商業形態變遷、市場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那麽接下來,隨著監管政策的成熟,各參與方權力邊界和業務邊界的明確,整個開放金融生態將或許將迎來更快的發展。

  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