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洪偌馨:信用卡不良抬頭 發展轉捩點將至?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洪偌馨

  銀行業必須越來越多地面對以前從未遇到的挑戰,業務發展的邏輯不再是線性的,‘不連續性’可能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顯著特徵和常態。

  作為過去幾年中國消費金融大爆發的一個縮影,信用卡業務迎來了進入中國30多年來的一個發展高峰。

  央行發布的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過去兩年(2017-2018),全國信用卡在用髮夾量增加了2.21億張;人均持有信用卡則從0.31張上升到0.49張。銀行卡授信總額增長了6.26兆,應償信貸餘額則增加了2.79兆。

  以發力信用卡業務最猛的四家股份行——平安、浦發、招行、中信的財報數據來看,2018年,其信用卡業務除了延續較高的增速、貢獻可觀的利潤之外,還呈現出幾個新的特點:

  信用卡業務在銀行零售金融的轉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已經成為幾家股份行最重要的利潤中心之一,不僅直接帶來了利息收入等直接收入的增長,同時也間接帶動了借記卡等其他銀行生態圈業務的發展。

  信用卡成為與金融科技關聯最為緊密的板塊。除了銀行內部加速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在信用卡領域的應用,貫穿從獲客、風控到運營的全流程,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銀行之外,還孕育出不少新的商業生態,例如信用卡代償。

  過去一年金融市場環境趨緊、監管趨嚴等因素使得信用卡業務的壞账率有所抬升,儘管各銀行都在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理力度,但逾期和壞账的反彈幅度不免令人擔憂。

  眾所周知,在個人消費信貸市場有一個默認的用戶‘鄙視鏈’(僅僅從用戶帶來的價值劃分):信用卡人群——非信用卡人群中的白領、大學生等——非信用卡人群中的藍領等。越靠近鏈條上遊的用戶群體越優質,附加值越大,反之亦然。

  而作為這個鏈條的上遊,信用卡業務的走勢變化和資產質量的變化無疑都是重要的‘風向標’。

  1

  撬動零售金融

  在近幾年銀行發力零售金融的過程中,信用卡業務成為了驅動其業績增長的強勁引擎。

  前述四家銀行的信用卡交易規模、在貸餘額在2018年基本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截止到2018年底,招商銀行全年實現信用卡交易額3.8兆,而增速最快的平安銀行,全年實現信用卡交易額超過2.7兆,同比增長76.1%。

  在貸餘額增長方面,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在貸餘額在2018年超過5700億元,其他三家則都在向5000億衝刺,尤其是平安銀行2018年同比增長超過55%。

  與此同時,幾家銀行的流通卡數量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規模最大的依然是招商銀行,繼去年累計髮夾量邁入‘億級’俱樂部之後,今年流通卡數也突破了8000萬;而增速最快的則是浦發,流通卡數量同比增長近40%。

  此外,四家銀行2018年新增髮夾量增幅都在10%以上,中信銀行新增髮夾量甚至同比增長超過40%。而這些都直接帶來了信用卡、以及零售板塊相關收入的提升。

  具體來看,年報顯示,2018年招商銀行信用卡利息收入 459.79 億元,同比增長 16.29%;受益於交易量增長,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07.22億元,同比增長 38.95%;

  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全年實現總收入552.78億元,同比增長 13.39%;

  中信銀行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 460.23 億元,比上年增長 17.81%。

  事實上,以上這些數據只能直觀地看到信用卡帶來的顯性收益,也就是銀行通過信用卡業務帶來的直接盈利,包括利息收入、年費收入,商戶回傭收入,提現手續費、懲罰性費用以及增值服務收入等等。 

  除此之外,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和配套裝務的增加,信用卡業務帶來的‘隱性價值’正在凸顯。例如,鎖定账戶和資金、協同推進其他公、私業務等,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銀行的生態圈建設。

  一個最直接可以佐證的細節是,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都提到了信用卡帶動借記卡客戶增長,後者在財報中提到2018年中信銀行信用卡帶動借記卡客戶新增550萬戶。 

  此外,作為一個使用高頻的銀行產品,信用卡也成為了商業銀行應用金融科技最深入的領域,也是與C端用戶互動、綁定的最佳工具。

  以招行為例,截止2018年末,其信用卡掌上生活 App累計用戶數7002.73萬戶(其中非信用卡用戶佔比 24.38%),日活躍用戶數峰值794.41萬戶,月活躍用戶數 3,953.87 萬戶。

  在線上流量紅利消逝,各大App用戶活躍度普遍下滑的當下,這個數據可以說是相當亮眼。這不僅代表著信用卡業務的增長潛能,更是推動零售金融發展的重要引擎。

  2

  ‘不良’快速抬升 

  從新增髮夾量,幾家股份行的信用卡業務增速有所放緩,尤其,在零售業務發展策略上相對激進的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前者從去年的新增髮夾同比增長80%縮減至今年的15.1%,而後者則從去年同期的74%放緩至今年的43.44%。

  但對比前幾年信用卡的發展速度,以及近幾年銀行業規模的普遍增幅,信用卡的表現依然非常搶眼,甚至可以說‘激進’。

  具體來看,招行和的表現已經算是相對平穩。2018年招商銀行信用卡交易額為3.8兆,同比增長27.74%,貸款餘額為5753.65億元,同比增長17%,上一年這兩項的增速分別為30.56%和20.1%。

  平安銀行的交易規模增速從2017年的38.01%上升至2018年的76.1%,同比大幅增長,在貸餘額增速也保持在55.9%的高位。另外,近幾年大力發展信用卡業務的浦發銀行2018年信用卡的交易規模也繼續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

  從財報數據來看,除了浦發銀行的信用卡在貸餘額增長較去年有較大幅度的收縮,從去年的56.71%降到了個位數——3.65%。其它幾家銀行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增勢依然強勁。

  但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一年裡,信用卡逾期和‘不良’明顯抬升。

  事實上,從央行數據來看,信用卡的資產質量是穩中有降。截止2018年末,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6%,佔比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

  但本文提及的四家股份行中,除招行信用卡不良率與上一年持平之外,平安、浦發和中信2018年的信用卡不良率分別較前一年上升了0.14、0.49和0.61個百分點,而這還是在過去一年銀行不斷加大不良資產處理和核銷力度的背景之下。

  談及這部分不良攀升的原因,中信和平安則在財報中將其歸咎於‘共債’風險增大。

  中信銀行:近年來,個人消費金融業務呈高速發展態勢,個人貸款業務從商業銀行逐步擴展到各類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台,個人消費者同時向多家金融或類金融機構借款的現象日益增多……受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影響,共債客群資產質量出現一定惡化跡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業。

  信貸風險的暴露有一定的滯後性,信用卡‘大躍進’所潛藏的風險也需要一定周期才能顯現。尤其,還有不少寄生於信用卡生態之中的商業模式、上市公司等,它們更處於風險傳導的後端,可能對於信用卡風險的反應更為遲緩。

  此外,隨著監管加大力度打擊‘714’和不合規的現金貸,以及整治P2P,一部分信用卡尾部用戶的風險可能會加大。因為過去,為避免個人征信有汙點,不少人會從其它地方借錢來填信用卡的窟窿。但眼下,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路徑被堵。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目前中國的信用卡滲透率還不足以引發大範圍危機,但種種數據變化所釋放出的‘信號’已經值得我們警惕了。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