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00人,2年開店10000家:指數級增長背後,我的3點思考

近幾年來,二手房交易市場可謂“黎明靜悄悄”。但自去年起,卻跑出一匹黑馬,他叫德佑。

德佑脫胎於鏈家,自2018年1月26日德佑品牌重啟以來,至今已在廣州、深圳、杭州等96個城市裡,簽約加盟門市10000家,擁有經紀人近9萬人。而且德佑計劃在未來1年半內,在全國布局達30000家加盟門市。

快速擴張背後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又能夠對中國企業起到哪些借鑒意義?

為了探索清楚,小農幾次去到北京德佑總部,與德佑總負責人劉勇,以及德佑品牌中心總經理徐東華進行了幾次“馬拉松式”長聊,以下是最精簡的核心。

口 述:德佑總負責人劉勇、德佑品牌中心總經理徐東華

采 訪:雨小農

來 源:正和島

01 從0到10000:悟出一個道理

先說一下德佑的背景。

它是從鏈家衍化出來的品牌,與鏈家的房產資源是打通的。不同的是:鏈家直營,德佑加盟。雙方都擁有線下實體門市,而且與“貝殼找房”共享底層技術與數據。

就是鏈家把原來的邊界打通了。

德佑建立一套標準,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傳統房產中介商合作,免費給店東提供貝殼的後台SAAS系統,打通並共享了鏈家的房源信息,沒有加盟費,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賺取一定比例的成交費用。劉勇把這個過程概括為:基於互聯網和科技的特許經營模式。

雖然德佑成長很快,但起步初期從0到1的過程,足足等了1個多月的時間。最開始的過程是很困難的,誰都不知曉這個品牌,也不清楚能獲得什麽好處。德佑的人就去線下一家一家地談,終於在3月6日,第一家加盟門市在武漢誕生。

隔了幾個月,也只有幾個城市達到了60家店。60家店是德佑認為的基礎啟動量,有了一定的人,一定的門市,一定的房源,才能支撐線上的流量。

徐東華複盤時候覺得,一開始與德佑合作的,有3類人:

第一類,鏈家和貝殼的原始積累,一些鐵粉,一聽說是鏈家的,就願意加盟。

第二類,一些中小公司,覺得鏈家很厲害,鏈家願意帶我們玩,就直接簽合約了。

第三類,還有一些認可鏈家文化、制度的中介,但他們不喜歡鏈家在自己旁邊競爭,有些擔心和“恐懼”,也願意合作加盟。

就是這樣,德佑開始了它的“滾雪球”模式。

房產中介市場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特點:1、渠道非常有限;2、客戶非常隱蔽。

所以在過去,部分中介為了獲取房源,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一些大的平台,也發布假房源,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

本來北京一個小區就1000套建成的房子,某平台上卻發布了3000多套房子。虛假的房源信息,提高了用戶瀏覽到他們,以及聯繫到平台經紀人的概率。

但是裡面絕大部分是假房源,所以,每次客戶打電話,就聽到中介說:“不好意思,最近房東出國了,這套房子看不了,要不給您推薦其它的房子?”客戶再換個房子,繼續打電話,得到的答案還是一樣,房東出國了。

客戶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北京的房東,是集體出國“叛逃”了麽?

再加上一些地方監管不嚴格,房產中介可以說是亂象叢生。這就像一個圈子,誰都想吃到最多的肉,於是就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沒有底線的廝殺,比誰發的假房源更能釣到魚。

傳統中介模式還有2個痛點:第一個痛點,單個門市作業效率很低。一個小老闆在市場好的時候,業績可能會非常好,市場差的時候,業績也會非常差,由於管理能力差,甚至都無法自負盈虧。

第二個痛點,經紀人的效率很低。一個經紀人只能賣一個單店的房子,這個小區裡有10套房子,就只能賣這10套,客戶想看看其他小區的房子,那就只能流失掉了。

這就使得整個行業十分不穩定。每當人們提起中介經紀人,總是低看一等,不屑一顧。“這其實也怪不得別人,你總是發布假消息,總是糾纏業主,人家能不煩嗎?”劉勇告訴我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數據:這個行業裡,經紀人的年化離職率是140%,平均從業時常只有短短的7個月。也就是說,一年時間裡,經紀人就換了一輪還多。

德佑為什麽能跑起來?劉勇和徐東華認為有2個最基本的DNA:第一個叫“價值共生”,第二個是“品質底線”。

先說第一個,價值共生。在貝殼的系統裡,一個房子從開始找到房源、錄入信息、拍攝VR、帶客戶看房、最後成交,大概有7個大步驟。這7個大步驟還可以分成更多小的環節,就像一個鏈條,會有幾個人參與,信息都是共享的,房子成交了,每個參與的人在成交之後都能拿到一定比例的傭金。

原來時候,經紀人內部競爭十分惡劣。張三一看李四的水準不行,就把李四的客戶搶了。張三、李四有了矛盾,甚至老闆為了留住能給他掙錢的人,要向惡劣的員工低頭,把老實乾活的員工給開了。底線低、價值觀不正但是業績好的經紀人“綁架”了老闆,長此以往,大家就開始比拚,誰忽悠客戶更狠。

現在不一樣了,誰做的事情,信息在系統都是透明的。你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而且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拿到更多利潤。

一個經紀人不僅可以賣自己小區的房子,如果客戶需要,還可以推薦跨商圈甚至跨地域小區的房子,同樣可以獲得價值鏈上的一份報酬。這就打通了店東與店東,經紀人與經紀人之間的合作,顧客也有更多的房子可供選擇。

這就是生態系統上的——價值共生。本質上就是客戶受益、經紀人受益、店東受益,進而品牌乃至行業受益的“品質正循環”。只有讓人人獲益,平台的價值才能夠最大。

目前,德佑每10筆交易,有8筆是多個門市協作完成,有近一半是跨品牌合作完成,門市數量也呈螺旋上升狀態:118天以後,第1000家門市在杭州誕生,1年後門市接近7000家,一年半後達到10000家,進去全國96個城市,並且門市平均業績提升了75%……

02 事後反思才明白:慢就是快,利他就是利己

德佑跑起來的第二個DNA叫做:品質底線。

德佑傳承了“真房源”的DNA,對加盟商進行了嚴格審核。雖然真房源在價格、數量上都不佔競爭優勢,但劉勇告訴我,“為了生存,德佑不得不這麽做。”因為一旦有加盟商發布了假房源,後面整個合作鏈條上的拍攝的、看房的、成交的,全都跟著遭殃,先前形成的合作鏈條就斷了,人人都受損,無法生存下去。“只要你在管控上睜隻眼閉隻眼,那麽就會進入惡性循環,品質只會越來越差”。

另外對德佑來說,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飛單”。就是店東私藏房源。一些店東加盟了德佑,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就私藏房源。這也同樣會讓整個鏈條上,人人都受損。

“現在德佑的真房源控制在了93%以上。沒有一個模式天生就是完美的,但品質就是底線。”劉勇對此很堅定。在德佑裡,一旦店東發布假房子,或者遇到“飛單”情況,視情節輕重,第一次黃線,第二次就是紅線了。

劉勇跟我講了一個對他感悟很深的例子:德佑在進入蘇州的時候,當時的城市總經理對品質有些偏執,導致蘇州的加盟店數量增長的很慢,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市。

可是一年之後,蘇州竟然做到了500個加盟門市,成為全國第3個達到500家門市的單體城市。

後來複盤會上總結發現,蘇州門市的快速增長,更多地是靠店東的口碑相傳,互相之間的介紹,一些店東看到效果很好,真的是在嚴格管控品質,就自己主動聯繫德佑了。

把控質量這個事情的邏輯可以理解成“ABCD模式”:一個市場上,A是最好的,B次一點,D最差。如果你的標準定在A,那麽BCD都跟你玩,如果把標準定在D,那就只能招來差生一起玩。

蘇州的例子給了劉勇很大信心。這是他悟出的第二個道理:在品質底線下,慢就是快;利他,就是利己。

03 在BAT殺不到的陣地:最大的困難,就是最大的價值

企業界常說:“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建標準。”

德佑的“滾雪球”增長,其實就是在不斷的“複製”“粘貼”自己的規則。不同的是,這是一個具有“湧現效應”的過程。

我們平時講,要發揮1+1>2的效應,以此類推,1+1+1>3,1+1+1+1>4,但是隨著平台擴大,聚齊起來的網絡效應,可就不僅僅是1+1+1+1+1>5了,甚至有可能大於6,大於7。這就是“湧現效應”,加盟的越多,協同資源就越多,整體力量就越大。

對德佑來說,經紀人越多,平台上的房源越豐富,客戶就越聚集。客戶越多,德佑的渠道能力就會越強,房源、經紀人就會更多……就這樣不斷地循環起來了。

深思本質,這就是產業互聯網的實踐。

互聯網講究高頻PK低頻,傳統的“高頻次、低價格”的產業,早已經被BAT攻佔,但二手房、新房、租房市場,是一塊BAT殺不到的陣地。因為這個市場“價格高、消費頻次低”。就像北京吧,有2700萬人,每個月大概成交2萬套二手房。而且這個市場,雖然可以網絡看房,但十分依賴線下門市和經紀人服務。

德佑就是用互聯網思維,擊穿最後一塊消費陣地。

那對德佑最大的困難是什麽呢?“其實就是管理模式。”劉勇說,鏈家用的是直營的方式,最強的就是執行力,一個命令下去,從上到下必須實施,采取“紅綠燈管理方式”,做的好的給綠燈,去分享經驗,做的不好的給紅燈,就要去述職複盤了。

但在加盟體系裡,除非涉及剛性的標準或品質底線,比如不能違反品質,不能私藏房源等,否則德佑只能建議,不能強推。在一些具體的操作問題上,一萬個店東,有一萬個想法。

這就需要幫助店東和經紀人,去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

德佑攜手貝殼公益等聯合發起了“百城萬店鄰裡守望互助計劃”,讓所有的加盟店都參與社區公益。比如說,教社區的老人去使用智能手機,幫社區家庭換燈泡,給社區提供免費的便民列印,提供應急避雨等……

踐行“守望相助,做中國好鄰居”的社區觀,一方面提高德佑形象,也把德佑小夥伴們的愛心激發出來,讓向善的能量機甲狂潮出來。

最讓劉勇感動的一次是今年4月,在貝殼的新居住大會上:

中午大家一起合影,高喊口號:“德佑第一,加油、加油、加油”。劉勇聽到有一個店東,用盡力氣聲嘶力竭的高喊,頓時覺得熱血沸騰,這個店東對德佑品牌的熱愛,一點都不亞於德佑總部這些人。

“你有什麽理由不去更好地把德佑做好?更好地去幫助這些店東,幫助他們成功呢?”劉勇告訴我,解決最大的困難,也許就創造最大的價值。

04 手記

德佑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用一個良性的規則,去推動商業社會“善”的力量。

這並不是說德佑一開始就比其他中介商有著更高的道德情操。畢竟商業社會的衍進,不是靠道德來推進的。而是因為德佑打破了傳統“互相殘殺”的遊戲規則,建立了一個“價值共生”的機制。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能夠成人之“善”,讓人人都願意做“好事”,且人人都能從中獲益。而一個惡性競爭的商業環境,只會讓“劣幣驅逐良幣”,拉低行業下限。

劉勇告訴我,他曾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幫助一個增長困難的店東,梳理出經營的困難,幫他指明方向。臨走的時候,店東給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就是一個良性商業模式中,充滿陽光和無限能量的正反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