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健康的孩子,一生至少要背叛父母三次

作者:關山月

今天看到了這樣一個視頻,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媽媽心中的崩潰:

媽媽氣得顫抖地說:「我默念一千萬遍,都壓製不住心中的怒火!我該怎麽收拾他?一想到這是親生的,就氣得肝疼!」

下面的網友紛紛表示: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娃!

人家的孩子是清流,我家的孩子簡直就是股泥石流!

而且,這些被家長大呼難搞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同一個年齡階段。

這可不只是巧合,養娃就像西天取經一樣,會在某個特定時期遇見超難搞的大魔王。一到這些時期的孩子們簡直就像戴著天使面孔的小惡魔,搞得家裡一地雞毛,攪得爸媽人仰馬翻。

家長們叫苦不迭:誰把我那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偷走了?好多家長甚至把孩子的這種表現看作是,對自己的背叛。

然而,孩子叛逆?恭喜你,這是好事,因為一個健康的孩子,一生需要背叛父母三次。

那這三次分別是什麽時候呢?養娃究竟第幾年最難呢?大多數父母都栽在了這裡……

第一次背叛:

可怕的2歲和恐怖的3歲

閨蜜說,2歲3歲的孩子太可怕了,這簡直就是一個貓嫌狗棄的階段。

每天魔音入耳就兩個字:不要。

讓她別再牆上亂畫,她就趁你午睡,往牆上糊滿了彩色的手印:不行,就要畫!

讓她別吃零食吃飯,她一邊扔杓子,一邊躲進安全區觀察你啥時候發火:不餓,就不吃!

讓他帶著弟弟去睡覺,轉身就領著弟弟大鬧天宮,問他誰乾的,一邊手裡拿著作案工具一邊還信誓旦旦地說:爸爸乾的!

讓他不要動水池子裡的碗,他非不聽,趁你不注意把鍋碗瓢盆全扔進馬桶裡,還用馬桶刷洗!

你只要敢把孩子一個人放家裡,回來準保看見一個被十級台風過境刮過的屋子,戰鬥力比起二哈來簡直有過之而無無不及。

怪不著有媽媽在網上呼叫未來親家趕緊把他收走:

2-3歲的孩子簡直就是家裡的一顆不定時炸彈,要麽順他者昌,要麽逆他者必氣急攻心而亡!

老母親本來每天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還要當大哥的大哥就夠辛苦了,還要面對這糟心的孩子留下的爛攤子,簡直分分鐘想給他一個排山倒海外加葵花點穴手:這倒霉孩子,太鬧騰了,欠收拾!

可,先別急著動手。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哭鬧的孩子,只有讀不懂孩子的父母。

因為比起家長的頭疼,孩子們心裡更加無助。2-3歲他們不再是懵懂的寶寶,他看到了更多的世界,接觸到各色各樣的人,自我意識變得非常強烈。尤其是當父母對他發布命令:「你不許怎樣!一定不要做什麽!」

他們會好奇,會情不自禁地想去嘗試,去冒犯,而這只是他們的一種正常的反應和試探。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收拾,而是學會怎樣引導,給孩子基本的規則和底線意識。

《媽媽是超人》裡,當咘咘說話不算話,耍賴不願意午睡,吵著喝奶的時候,賈靜雯很嚴肅地說:「說話不算話是要接受小懲罰的。」

雖然懲罰只是給爸爸倒一天的水,但讓咘咘第一次認識到了什麽是規則。

同樣,當孩子犯了錯,我們也不要一味地放過,如果這件事情觸及原則,就算孩子耍小聰明,也要指出來。

看過一個綜藝節目《萌仔萌萌宅》,3歲的小朋友肯尼在欺負了哥哥石頭之後,哥哥沒有責怪他,但是明星爸爸袁弘卻讓他道歉。他心裡不服氣,總趁著大人看不見的時候再欺負哥哥。有一次,他向哥哥眼睛裡潑水,被袁弘逮到了。

他特別機靈地搶先認錯:「我錯了,不敢了」。

但袁弘非常嚴肅地說:「事後說對不起是正確的,但你明知道是錯的還去錯,那就是不可原諒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教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張身份證,好的教養才是父母給孩子最棒的起跑線。

第二次背叛 :

7-9歲的小大人兒

之前,微博上傳過這樣一張圖片,看得家長們哭笑不得:

爸爸7歲的「小情人」不喜歡爸爸總進自己房間,特別製作了一張紙條掛在臥室門口:「禁止入內,尤其是爸爸!」

不止如此,這位爸爸還抱怨說以前女兒總纏著自己去接她放學,現在一見他就嫌棄地說:爸,你怎麽又來了,不是說我和朋友一起走回家嗎?

以前女兒什麽話都跟爸爸說,現在她都有了自己的私密日記。還特意警告爸爸說:你不準亂翻我的東西哦。

話裡話外,不難看出這位父親的失落與傷心。

鄰居阿玲也有同樣的經歷,她一直叫兒子寶寶,結果有一次在學校裡也叫了兒子小名,回到家兒子就又哭又鬧:「你能不能別叫我小名了,煩死啦!你沒看見我同學都笑話我嗎?」

阿玲非常失落,她覺得自己被兒子拋棄了。

然而,她沒有意識到,每個父母都只能陪孩子一段路。尤其是7—9歲的孩子,開始走入學校獨立的學習和思考時,見識到了更為廣闊的天空,迫不及待地想要擺脫父母的掌控。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抓緊,而是放手。就像尹建莉老師說的:「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在《爸爸去哪兒2》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節目組送給8歲的多多一隻小狗,可貝兒也很喜歡這隻狗,抱著不肯放。而多多一方面知道要讓著妹妹,另一方面又不捨得和小狗分離。

後來,貝兒就去找黃磊叔叔,問能不能抱小狗去玩。但黃磊並沒有替女兒答應,而是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多多。

而多多也向爸爸求助,說貝兒抱得小狗不舒服,自己不放心。黃磊也並沒有參與,反而說:不要跟我告狀,沒用,要學會自己解決。

就是在爸爸的放手教育中,多多慢慢學會了解決問題,甚至成為了所有孩子的大姐姐,小孩子們遇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找爸爸,而是:找多多姐姐。

只有懂得退出的父母,才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獨處的空間,才是孩子成長最快的時候,長出獨特的枝椏與觸角,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就像多多,不僅養成了睡前閱讀的習慣。

還活成了許多人眼裡人生贏家的樣子。為《小王子》配音,參加話劇演出,還登上了法國大秀…………

黃磊說:「我從沒把她當作一個孩子,而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想法和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所以我也不能強加意志給她。

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身體力行地教會她什麽是對的,什麽是不對的。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三觀正的父母,能養出有教養的孩子,而三觀不正的父母,孩子多半也在劫難逃。

窮養富養永遠不如教養,與其捨不得放手,還不如身體力行,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次背叛:

13-16歲美好的青春期

前兩天,一個高中生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路上又和媽媽發生爭執,在媽媽停車之際,從車上跑下來跳入波濤洶湧的江中。

短短5秒,他用極端地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忿,也向星光璀璨的明天說了再見。

前年在泰國,一男孩在玩遊戲,父親氣得跳腳口不擇言:玩遊戲還不如去死。

男孩轉眼間掏出一把手槍上了膛,對準自己的太陽穴就開了槍。

短短5秒,他沒有給父母挽留的機會,也沒有給波瀾壯闊的未來一個機會。

而多如此類的悲劇更是不勝枚舉,他們真真切切地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青春期的孩子們往往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不被社會接納,他們只能采取一些出格且極端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不知所措。

《變形記》裡的孩子,大多都是一群被社會認為「有毛病」的叛逆孩子。

在家裡氣急敗壞地頂撞父母,在學校不聽老師的管教,公然挑釁校規校紀,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拉幫結派,潛入網咖,迪廳等成年社會的遊戲場所,甚至越反對越發猖獗地談起戀愛……

家長們簡直心力交瘁。

可在這些看似劣跡斑斑的行為背後呢?

孩子們就好過嗎?他們像一頭困獸一樣,在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間來回亂撞拉扯,得不到紓解。

就像心理學上常講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效應」,越製止越違反,越禁忌越挑釁。

父母們的強行干涉和逼迫,反而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抗。

所以你會看到,為什麽把這些孩子放在農村短短2個月,就能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因為他們切切實實感受了什麽叫理解,包容。

農村父母不懂他們那一套潮流,但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說:「這挺酷的。」

不想去上學?農村父母給孩子聯繫打工的地方,寒冬臘月裡去工地扛一天磚掙幾十塊錢後,他們紛紛懷念起了學校。

在校園裡,自己這個差等生反而被老師表揚英語發音好,讓他為孩子們領讀,他眼含熱淚地感慨道:早知道多學一點多教他們一點。

農村零花錢少,買不起他們奢侈的生活。可爺爺卻拿出藏起來的20塊錢,走10幾裡山路給他們買可樂。一個個平時大手大腳的男子漢感動得淚眼婆娑……

農村爸媽們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問題孩子,反而給予他們從沒有感受過的尊重和鼓勵。有孩子說:在農村的1個月,是他最快樂的30天,他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愛和溫暖。

所以大家在分別的時候,才會如此難過與不捨……

青春期的孩子是隻敏感的刺蝟,他們的內心遠遠沒有外表那麽強悍,他們也需要有個人告訴他:你並不是壞孩子,你只是與眾不同了點。

父母是孩子的軟肋,也是盔甲, 家人的理解和安慰往往是治愈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良藥。

孟非說過:有不少人把聽話當作對父母的尊重,可什麽叫尊重?

我認為,能夠很好地區分什麽叫尊重、什麽叫服從,才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獨立的開始。

作家龍應台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帶兒子去墾丁玩,去上廁所的時候問他:「要不要去?」

而兒子是這樣回答的:「媽,我要不要上廁所,自己難道不知道嗎?」

等龍應台回來,兒子又問:「請問,你會不會問你朋友要不要上廁所?」

見媽媽搖頭,兒子繼續問:「那你為什麽要問我上不上廁所呢?怕我尿在褲子裡嗎?」

雖然對於大人來說這就是一件芝麻蒜皮的小事,可沒想到戳到青春期兒子的點,兒子回去還特意寫了一封信:

「媽媽,你一邊給我自由,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並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

也正是這封信,讓龍應台徹底認識到:兒子已經不再是一個順從媽媽的孩子了,他已經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個體。

「背叛」,其實是孩子的突破和成長,是破繭和涅槃。

家長從來無法掌控孩子的一生,更不要把孩子的「不聽話」當做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和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反叛精神,才是一個孩子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象徵。一個健康的孩子,一生至少要背叛父母3次。

就像《追風箏的人》中講的那樣:

孩子不是著色本,

你沒法在上面填上自己最喜歡的顏色。

他不會像你,而且他永遠不會像你,

但等著瞧吧,他會有出息的。

因為偉大,總是從冒犯開始。

作者:關山月,自由撰稿人,專欄作者,和一雙兒女,一起走人間世,寫世間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