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打不罵,四招教你應對 1-4 歲孩子的“逆反期”

來源:十分媽媽

ID:shifenmama8

3 歲小孩,貓狗都嫌,這話太精辟了。

記得女兒 3 歲時,有次自己穿衣,把正反面弄錯了。奶奶看她被領口勒著難受,想幫她換過來。女兒不同意,拽著衣角不放。奶奶心急,邊解釋邊就要去脫,情急之下,女兒大哭。

女兒抱著衣服跑到陽台,泣不成聲地向我哭訴。

我問她,你生氣了嗎?她讚同後哭的更委屈了,眼淚珠子,刷刷往下掉。

“那你願意自己再穿一次嗎?”

聽到再穿一次,女兒像被觸怒的獅子,哭的更凶猛,嘴裡一個勁的喊:

“不要、不要。”

奶奶看孫女哭的厲害,想過來安撫,女兒反而哭的更傷心,一直到奶奶離開陽台,才消停下來。

後來,她自己把衣服慢慢穿上,但還是反的。這次我和奶奶心照不宣,裝作沒看見。

估計是感覺到不舒服,跑來跟我說,要脫衣服洗澡。我若無其事的去放洗澡水,心裡偷笑。

洗完澡穿睡衣,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很乾脆的拒絕。

這次她誤打誤撞穿對了。我趁機問她,剛剛是不是已經發現衣服穿反了,她說是的。

“為什麽奶奶告訴你穿反時,你很生氣呢?”

“我就要穿反。”

“噢,你是想感受下反面是怎麽樣的,對嗎?”

“對啊。”

“反面是什麽感覺?”

“有點不舒服。”

接著,我告訴她怎樣認正反面。她把衣服擺正,自己慢慢穿好,然後特別高興的抱著我說,我會認正反面啦。

女兒是高自尊小孩,很好面子,不願當著眾人面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分不清正反面,她也不接受奶奶幫忙。所以在後來的溝通中,我給了女兒台階,保留她的自尊。

很多父母吐槽,說養孩子,越養越想丟垃圾桶,賴賴唧唧,還愛哼哼唧唧,太招人煩。

3-4 歲小孩,招父母嫌?這就對了!孩子正在經歷成長的重要里程碑——第一叛逆期。

《超級育兒師》裡有過很多叛逆期孩子的鏡頭。

有個男孩,特皮實,吃飯不好好吃,拿著筷子在桌上敲。他爸爸強忍著,第一遍呵斥,男孩視若無睹繼續敲。第二遍後,他爸爸直接抄衣架過來。

男孩顯然已經對吼叫、打有免疫了,見爸爸怒了,他沒有表現出一點害怕。

爸爸把筷子遞給他,讓他好好吃飯,男孩居然用嘴和舌頭去叼筷子。這個行為,讓他爸爸的怒火達到鼎盛,衣架啪啪差點打在男孩的嘴上。

事後,這位爸爸直言:其實我不想打他,打過以後自己心裡都不舒服,但就是沒辦法,除了打沒別的轍了。

確實是這樣,當孩子油鹽不進時,大人本能想到的是,這三個管教步驟,黑臉-吼叫-打,氣消後接著就是後悔。

《不吼不叫》的作者羅娜?雷納說過:

“憤怒往往突如其來。你尚未覺察時,就已經被憤怒掌控。在追蹤你的吼叫時,你要尋找這樣一個時刻,在那一刻,由孩子的行為引發的煩躁轉化為一種激烈的、不受你控制的情緒。”

衝孩子發脾氣前,我們太需要有這麽一刻,用來理清孩子為什麽會這樣?

發展心理學把孩子成長中的反叛行為,歸納為了三個階段:

2-3 歲,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其次 7-9 歲,是第二叛逆期。青春期是第三叛逆期。

terrible two(糟糕的兩歲)這個詞,很多人應該都聽過。2 歲是孩子自我意識建構的鼎盛期,這時候的小孩,常用的口頭語是不要、我的。

他們從原來分不清你我,逐漸轉變成,心中只有“我”,以自我為中心。

這是因為隨著他們自我意識更清晰後,孩子發現,原來我還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

我可以把尿布丟到水果籃、我可以去冰箱探索新大陸、我還能拒絕媽媽的幫助……

這個發現會讓孩子樂此不疲,總希望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以為別人能乾的事情,自己也能乾:

洗手要自己洗、擦屁股要自己來、穿衣服要自己穿……

大人擔心孩子搞砸,總阻攔他們,控制他們。慢慢的,孩子就從自我探索演變到反抗父母。

“我長大了”、“我要自己來”……

經過兩歲自我意識的建構,3 歲,是孩子反抗的爆發期,即第一叛逆期到來。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話,大意是人生最愜意的事,莫過於擁有一座小院,還有一個不到 3 歲的孩子。

為什麽是不到 3 歲的孩子呢?

後來才發現,3 歲之前的孩子,正是乖巧聽話,可愛活潑的時候。這時候你讓她幫忙拿點東西,立馬就去,有時還會說些好聽的話,讓人心裡美美的。留心體會,你能發現很多這個年齡孩子的可愛之處。

可是等到 3 歲以後,就別是一番風景了。突然有天她對你大聲說“不”時,那個溫順的小北鼻就變樣啦。

很多大人在孩子 3 歲時,開始第一次揍孩子,第一次跟孩子廝殺……

黑臉、吼叫、揍,成了家庭生活的常態。

孩子逆反,揍一頓,真沒什麽作用,越控制,局面越糟糕。

逆反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自由、接納和表揚。

1、允許孩子當“大人”

孩子有“長大感”,想參與成人的生活,我們可以通過遊戲,過家家的形式,滿足孩子對家庭角色的活動需要。

譬如,孩子認為自己可以像媽媽一樣打掃屋子,我們就把打掃的權利移交給她,讓她來負責。通過遊戲,讓孩子獲得滿足感。

2、教會孩子自理能力

告訴孩子如何穿衣、系扣子、疊被子、曬衣服、洗襪子……

訓練孩子自理能力,以體現他們“很能乾”的價值感。

3、發現孩子的特長,並讓它發揮出來

觀察孩子的愛好和特長。如果孩子喜歡拚圖或繪畫,大人可以安排更多這方面的活動,極力創造條件,讓孩子的特長得到施展,使得他們能獲得成就感。

4、民主型教育方式

如果不涉及到安全、底線,就隨孩子去吧。他們頂多就是玩水把衣服弄濕,疊被子難看一點,地板打掃的邋遢一些。

有句話這樣說,被尊重的孩子,不需要叛逆。

如果說,反抗父母是 3 歲孩子叛逆的標誌行為,那麽尊重,就是感化孩子對父母反抗的不二法寶

尊重孩子渴望的“自由”、尊重孩子想要“表達”的欲望,尊重孩子“長大感”的心理。

懂得尊重孩子的發展行為後,你會發現,她鬧脾氣也不過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