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過的這麽鬱悶,孩子怎麽敢開心

圖片:少年派維斯的奇異旅行

 1 

敏是我多年的老同學,老鄉。十多年前,在外地讀書,“同在異鄉為異客”拉近了我們之前的距離。

畢業幾年後,我們陸續離開了最初工作的小縣城,來到蘇州。不約而同,再一次“同在異鄉為異客”,關係更近了幾分。

工作都忙,見面的機會並不多。但是,我們是這個城市可以隨意向對方借錢的人。

最初都住在城區,一年還能見上一兩面。後來我搬家了,就再也沒見過。偶爾微信電話聯繫,總是不在一個頻道。她覺得我“不務實”,我覺得她“太實在”。

那天,約好來我家。

她對我的房子做了一番評價。總結如下:1.地板太暗2.床墊太硬3.不該用飲水機4.壓力鍋該淘汰了5.陽台上花太多6.家裡東西太多7.洗手池加高不好……

我對她只有一句評價:這麽多年,你還是沒變。

說實話,我並沒有生氣。

我對自己的住所很滿意:房子大布局妙,樓層不高采光好。地板暗耐髒,床墊硬利於腰。純淨水好喝,我喜歡栽花種草。煙火人家東西多,洗手台加高,洗碗洗菜不累腰……

若在以前,這樣的評價會讓我對自己住所的感覺蒙上一層灰塵。

因為媽媽也是這樣,總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深受她影響,前三十年,我過得很不開心。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而我恰好背對著陽光。

以前並不知道,為何不開心,只是知道生活處處不如意。很多地方不如“別人”。比如,不如鄰居家的大花好看,收入沒有二丫高,嫁的男人不如同學三妹嫁的有錢,自己的孩子不如四妞家的孩子聰明。等等。

當你用比較來切切實實地傷害自己,八月正午的烈日怕是也曬不乾潮陰的內心。

 2 

敏說,上中學的女兒天天和她對著乾。不是嫌她嘮叨,就是嫌菜不好吃。總之,關係緊張,各種擰巴。

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叛逆代表著成長,代表著孩子在進行自我整合,想做自己。叛逆的好,整合的好,後期發展的就好。一個人雲亦雲,沒有主見和自我意識的孩子,是沒有前途的。

我給敏的建議是,學點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知識,試著了解女兒,這樣溝通起來也容易些。她未置可否。

我是那種,覺得孩子所有的問題,都與父母脫不了乾系的人。

有時候,也會指責批評孩子,其實這種指責批評更多的是,對自己無能的焦慮向孩子的轉嫁。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會做些調整。

周圍有人笑我,三十大幾的人還去學心理學。只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去學心理學。

——看,我們就是從這樣的環境中一路走來的。你稍微做點和別人不一樣的事,就會受到奚落,或者打擊。

敏也說我,花那麽多錢學那些“沒用”的東西,“不務實”。

我只是笑笑。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生活僅僅是上班掙錢、吃飯睡覺,和父輩一樣,那我們就辜負了最好的時代。

 3 

科胡特說,父母是什麽人,比他是做什麽的要重要。深以為然。

你可以是一個開心的理發師,也可以是一個鬱悶的工程師。可以是一個焦慮的部門主管,也可以是一個開心的普通員工。可以是叱吒風雲的老總,也可以是忍氣吞聲的服從者。回到家,你就只有一個身份,開心的爸爸媽媽,或者是陰鬱的爸爸媽媽。你開心,孩子就開心,你鬱悶,孩子不敢開心。

爸爸媽媽的言行,是孩子看世界的視窗。

通過這個視窗,他可以看到鮮花與垂柳,也可以看到荒涼與枯草。生活總是伴隨著鮮花與荒涼,垂柳與枯草。人是有選擇性注視的。心裡有什麽,看到的往往是什麽。

我們都說愛孩子。如何去愛呢?給她最好的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具?最貴的早教班?

我覺得都不是,最好的愛,是哪怕瓶子裡的牛奶全撒了,孩子還能歡呼:哇,牛奶瓶子還在耶!這樣說,似乎有點二。但,生活中,沒有犯二,開心的時候就少了很多。

人生中不定遇到什麽樣的挫折與困境。至少在走投無路之際,還能笑著說,沒事,我這個人,還在。這樣的人至少不會得抑鬱症,不會精神分裂,不會自傷或傷人。因為,他總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總能面對陽光。

 

 4 

現在,我和媽媽在一起,不再是她引導我看向陰影,而是我引導她面朝陽光。

媽媽總說,生活諸多不幸,沒有值得開心的事。總是羨慕別人這好,那好。

我和她說,自我和弟弟出生以來,無病無災。縱然生活貧苦,也是時代使然,家家如此。

弟弟作為“別人家的孩子”,從小不用操心,知書達理、孝順父母、成績優異、博士畢業。既做到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做到了小範圍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我作為女兒,立正行端,有幸福的家庭和養活自己的能力。有一顆回饋父母養育之恩的心。

父母六十多歲,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病之困擾。

這樣的狀況還不好嗎?

我真心覺得上天待我們不薄。

再說,我的同學敏,十年間在蘇州買了四套房。先生為人正派,收入豐厚。自己有穩定的工作。只有一個女兒。卻每每心生抱怨,對生活,對先生,對孩子。

我媽會說,你看敏,都是同學,人家是怎麽混的,再看看你。……

擱以前,我會生氣、傷心,繼而和她大吵一架。

但現在不會了。因為我有了孩子,我不願意孩子成為一個只能看到事情不好一面的人。我也不願意孩子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傷害自己。

我知道,生活的樂趣,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能感受到多少。

感受的多了,比較的少了,能力和幸福就來了,孩子的心也敞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