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EASL2019述評丨脾臟T1和脾臟直徑可準確識別和排除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

在第54屆歐洲肝臟研究學會年會(EASL2019)的「門靜脈高壓:改善風險分層和治療」平行會議中,來自英國牛津大學轉化胃腸病科的Christina Levick在會上介紹了他們在降低代償期進展性慢性肝病患者內鏡篩查需求方面的最新研究結果(摘要編號:PS-020)。

該項研究發現了優於已發表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伴靜脈曲張的無創指標——MRI脾臟T1和脾臟直徑。《國際肝病》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消化中心丁惠國教授對該研究進行點評。

迄今為止,內鏡仍是篩查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及識別其有無出血風險的「金標準」。在臨床上,內鏡篩查的依從性較差。因此,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的無創篩查一直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應用Baveno VI標準(血小板計數>150×109/L,肝臟硬度<20 kPa)可以使10%~34%的代償期進展性慢性肝病(Compensated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cACLD)患者避免需要治療的食管靜脈曲張(Varices needing treatment,VNT)內鏡篩查,但是仍有超過46%患者的內鏡檢查沒有VNT。

研究內容概述:

Christina Levick在會上報告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測定脾臟相關參數,包括脾臟T1、cT1、脾臟直徑及細胞外液體積分數(Extracellular fluid volume fraction,ECV)及脾臟體積,探討這些參數對cACLD患者是否伴VNT的價值。

91例混合病因的cACLD患者內鏡篩查食管胃靜脈曲張中位數30天(11~117天)內進行了脾臟MRI、血液和肝臟硬度檢測。應用釓塞酸MRI測量脾T1、ECV、脾臟體積和直徑。與已經發表的無創指標比較,採用MRI脾臟新參數而被遺漏的VNT<5%(內鏡篩查作為金標準)。

結果發現:VNT患病率為14%。脾T1×脾臟直徑診斷VNT準確度最高(AUROC 0.87,P<0.001)。 脾臟T1<1307 ms或脾臟直徑<137 mm,是避免VNT患者內鏡篩查的最佳標準,66%患者可避免內鏡檢查(表1)。

因此研究者認為:與已經發表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伴靜脈曲張無創指標評價相比,MRI脾臟T1和脾臟直徑對於cACLD 患者VNT的識別準確性更高,可以降低cACLD患者VNT內鏡篩查的需求。

表 1 無創診斷方法對於cACLD患者VNT的診斷效能

註:LSPS:肝硬度/血小板計數/脾直徑比值,ms:毫秒;mm:毫米

點評:

從該研究結果看出,MRI脾臟參數篩查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伴VNT優於目前已經報導的無創指標。因此,基於分子影像技術的肝脾參數可能是未來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的無創篩查研究的熱點,特別是應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的方法,有望能做出更優的適宜cACLD 患者VNT的無創篩查及出血風險分層的模型或新指標。當然,這條路很艱苦,還需要走一段時間。

專家簡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消化病系副主任。北京市高層次衛生人才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感染消化內科重點專業及「登峰」人才培養團隊負責人。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計劃衛生領軍人才。

現兼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分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醫學會肝病專業、消化內鏡專業常委兼秘書,中華肝病學會肝纖維化學組、脂肪肝學組、藥物性肝損傷學組及中華消化學會肝膽病學組等學會委員。

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科委等課題。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及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在看點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