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內鏡止血治療後還有這些您需要知道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與常見的潰瘍和黏膜退變引起的出血不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為嚴重的高致死性併發症。據統計,約有50%的肝硬化患者有消化道靜脈曲張,存在破裂出血風險。

為何肝硬化患者更容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五科主治醫師逄曉雷介紹說,上消化道出血分為靜脈曲張性出血和非靜脈曲張性出血,肝臟疾病引起的出血多為靜脈曲張性出血。由於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門靜脈高壓,所以較易出現食道胃底靜脈曲張,並且肝硬化患者多合併有凝血機制障礙、胃腸粘膜糜爛、門脈高壓性胃病、肝源性潰瘍、異位靜脈曲張以及胃竇毛細血管擴張症等疾病,當進食不當時,或過度勞累、用力排便時,會導致已曲張的食道、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通過內鏡注射止血治療

逄曉雷醫生介紹說,治療消化道出血,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內鏡治療、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外科手術等方法,其中,內鏡治療因其無創傷、見效快、恢復快等特點,被作為重要的治療手段。

內鏡注射止血術治療前,患者先口服去泡劑、肌肉注射腸胃道肌肉鬆弛劑、並予喉嚨局部麻醉之後,採用左側臥位,與胃鏡檢查類似,在內視鏡下探查到出血部位後,經特殊注射治療針,將藥物注射到出血病灶局部及其周圍粘膜組織、壓迫血管來及時止血,使得靜脈曲張的血管變性壞死,同時保護患者脆弱的消化道,避免食道狹窄、黏膜水腫而影響患者進食。之後,醫生會建議患者還要繼續做鞏固性的序貫治療,治療曲張的靜脈,降低再次出血的風險。

定期檢查聯合治療以防再次出血

逄曉雷說,肝硬化門靜脈高壓並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規範系統的治療和治療長期隨診,都是決定患者預後效果的關鍵因素。

因此,內鏡治療後,還須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活動性出血,如仍有出血,心率加快,血壓降低,血紅蛋白進一步下降等情況。通常情況,內鏡治療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式,發生併發症的機會很少,偶有疼痛或再次出血,必要時應進行X光檢查,明確有無穿孔發生。患者即使不存在活動性出血,也需定期複查胃鏡、超聲或核磁,採取藥物聯合胃鏡的治療手段治療靜脈曲張。

但是嘔血後止血治療成功的患者,1~2年內再出血率鋼彈60%,為了預防再次出血,還應在正規的專業醫生指導下行藥物、內鏡、外科、放射介入等預防性治療。

肝病患者要注意出血前「預兆」

嘔血和柏油樣黑便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徵性表現。如果是急性大量出血多數表現為嘔血,但是消化道出血早期、出血量較少時一般無痛感,若肝硬化患者無誘因出現大便顏色發黑時,應提高警惕,這極有可能是門靜脈高壓性胃黏膜病變、肝硬化並發潰瘍出血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癥狀。

黃主任醫生建議,無靜脈曲張的肝硬化患者每兩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有輕度靜脈曲張的肝硬化患者每年檢查一次,重度肝硬化患者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