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硬化患者需要做胃鏡?

文·潘金水 廈門市消化疾病中心

陳美婭 廈門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

陳立剛 廈門大學附屬消化病院教授

我國是肝病高發區,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據此推算,我國有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B肝患者約2000萬例,並且在我國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為60%和80%。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國人酒精的消費量也明顯升高,酒精性肝病乃至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病率也高居不下。但是很多肝硬化患者對於自己的病情及預後並不十分了解,對於肝硬化的了解也十分膚淺,在日常隨訪、診治過程中隻關注肝病的常規治療,缺乏對併發症的認識。其中,很多肝硬化合併門靜脈高壓症的患者對於胃鏡檢查十分抵觸和不理解,那麼為什麼肝硬化患者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呢?我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肝硬化患者往往合併有門靜脈高壓症,側枝循環開放,而其所致的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極為兇險的併發症,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首次出血死亡率鋼彈25%~30%,許多未經預防治療的患者再出血率約為60%,導致患者生活品質嚴重下降,經濟負擔加重。

肝硬化時,不僅有門脈壓力增高,而且有全身血流動力學的顯著變化——高動力循環,導致血管舒張因子和收縮因子的失衡,最終導致門靜脈血流量增多,形成門靜脈高壓。原本應該匯入門靜脈而迴流至心臟的靜脈血液無法流入,淤積在管腔裡就使靜脈異常擴張而且不能回縮至正常(靜脈壁沒有彈性,血液多了就會擴張,失去正常的管徑,這是它跟動脈的主要區別之一),也就是所謂的曲張。

門靜脈高壓時,分別會開放以下四條側枝循環:

1、食管、胃底下段交通支;

2、直腸下端、肛管交通支;

3、前腹壁交通支;

4、腹膜後交通支。

匯入門靜脈系統的血液來源包括食管靜脈、臍靜脈和痔靜脈,這些血管擴張就會形成相應部位的靜脈曲張,也就是食管胃靜脈曲張(胃鏡下可見蚯蚓狀、瘤樣靜脈迂曲)、肚臍附近的靜脈擴張(在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肚子上能看得出來,就是那些像水蛇迂曲一樣的藍色血管)以及痔瘡(痔靜脈在肛門一帶)。

臨床上引起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管胃靜脈曲張,而對於食管胃靜脈曲張最準確、最特異的診斷就是胃鏡檢查。胃鏡由口進入食管直至胃、十二指腸,能順次、清晰地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的黏膜狀態,胃鏡檢查診斷可靠、安全性高,對於一些難以配合的患者,身體條件允許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靜脈麻醉手段進行無痛胃鏡的檢查。食管胃靜脈曲張的患者胃鏡下可以看到食管靜脈呈直線形、蛇形或串珠樣、結節樣的迂曲,有些靜脈黏膜上還可以看到糜爛、血栓、紅色征;胃底靜脈曲張則呈典型的瘤樣改變。

而我們對於肝硬化患者常規的血清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都不能準確且早期評估門靜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靜脈曲張,因此對於初次確診為肝硬化患者均應常規行胃鏡檢查以篩查是否存在食管胃靜脈曲張。對於無靜脈曲張的患者,建議每2年檢查1次胃鏡;有輕度靜脈曲張的患者每年檢查1次胃鏡;對於中重度靜脈曲張的患者每半年到1年檢查1次胃鏡。同時,對於一些需要進行內鏡下治療或是急性出血的患者,可以根據靜脈曲張的不同情況,可以在胃鏡下進行套扎、硬化、組織膠注射等治療方法,以達到預防和治療出血的目的,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預後、提高生活品質。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肝硬化患者不但需要常規做胃鏡檢查,而且需要定期複查,這對於肝硬化患者的治療及其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