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福孕媽媽 | 孕期水腫怎麼辦?不喝水就好了?

不少孕婦在懷孕後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你知道孕期水腫是怎麼回事嗎?


關於孕期水腫


孕期水腫是指部分孕婦在妊娠期出現的身體腫脹現象,具體表現為當手背或足踝等處被按壓時,皮膚會向下凹陷,且不能很快復原。孕期水腫主要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水腫一般都是輕度的,多發生於懷孕28周以後,每位孕婦的體質不同,有些孕婦可能出現得更早。這種生理性水腫屬於孕期的正常現象,孕婦只要減少站立時間,將下肢墊高並適當臥床休息,水腫即可消退。但如果孕婦出現下肢明顯水腫或全身性水腫,而且休息後水腫也不能消退的現象,則很可能是病理性水腫,需要及時到醫院確診,以免因孕期疾病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造成危害。

孕期水腫的原因


1.孕期雌激素增加,導致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體內鈉聚集,引發水腫;


2.孕期血容量增加,紅細胞增幅小於血漿增幅,血漿蛋白基本不變,血液變稀,血漿滲透壓降低,水分移動到組織而水腫;

3.增大的子官,壓迫腹部血管,使盆腔及下肢血管內的血液淤積,壓力增加,水分在壓力作用下容易滲透到組織間隙,形成水腫。


所以,孕媽並不能通過減少喝水量來減輕水腫癥狀!相反如果體內水分太少,會使鹽分排不出體外,反而讓一些本該排泄的水分滯留在體內,因此建議一天飲用約2,000毫升左右的開水,促進循環。

PS:如果準媽媽原本就容易因為喝水而出現臉部浮腫的情形,建議每晚睡前應避免喝開水、飲料等液態物品,盡量集中在白天時段飲用,也能減少半夜跑廁所的次數;此外,若健康狀況良好,手腳卻因體質容易水腫,通過適量運動都能減緩癥狀。


生理性水腫與病理性水腫區別


生理性水腫:

用大拇指壓在小腿脛骨處,當壓下後皮膚明顯凹下去,不能很快恢復,則為水腫。另外,水腫非全身性,最容易發生水腫的一般是寶媽的下半身。一天當中下午會明顯些,夜間休息會使水腫減輕。孕期水腫如果休息或睡眠後見輕,是屬於生理性的,不必擔心。正常的水腫通常只在腳和腳踝上出現,兩腳都會有。


病理性水腫:

A:先兆子癇

如果水腫很嚴重,發展到小腿,並且按下去出現一個凹陷,就可能是先兆子癇,你應該馬上去看醫生,確定是否出現併發症。


B:血栓

如果只有一條腿浮腫,尤其是出現小腿發紅、疼痛、變粗,你也應該馬上去看醫生,排除是否患了血栓。孕期水腫還可能發生在手指、臉、下背和手腕上。


C:腕管綜合征

如果你的手腕和手都水腫了,則被稱為腕管綜合征,這是由於水腫壓迫了向上延伸到胳膊的神經管。


孕期水腫怎麼緩解


方法一:休息

休息時孕媽咪的心臟、腎臟、肝臟的負擔都會相應減少,排尿量會增加,有助於體內水分的排出,水腫現象相應減輕。每天臥床休息9~10小時,睡覺時最好採用左側臥位,這樣可避免壓迫下腔靜脈,利於消退水腫。也可以在睡前用枕頭放在腿下,雙腿抬高15~20分鐘,來加速血液迴流,減輕水腫。


方法二:適當吃利尿食物

被認為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包括蘆筍、洋蔥、大蒜、南瓜、冬瓜、菠蘿、葡萄、綠色豆子、薏仁、芹菜、蘋果、柑橘、等,都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體內排出多餘水分。紅豆湯與玉米須湯等也有種尿功效。


方法三:低鹽飲食

孕期身體對於鹽分和水分的調節機能下降,減少用鹽量也能幫助消除浮腫,建議每日的用鹽量低於6克。此外,盡量不要食用醃製食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