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類風濕關節炎不簡單,帶你漲知識! |風榜定案

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常見風濕病不常見的操作!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病。基本病理表現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並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下面,一起來看一個病例,你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類風濕關節炎嗎?

病例簡述

患者為74歲男性,20年前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雙手多個關節、腕關節對稱性腫痛,活動時及清晨疼痛癥狀明顯,平均每日癥狀持續數小時。2周前患者出現左膝關節腫痛,雙側腹股溝、左上臂及肘部疼痛,有雙手關節、腕關節晨僵表現,否認皮疹、雷諾現象,否認口乾、眼乾等癥狀。患者既往有「慢性腰痛」表現,夜間加重,持續時間不詳;既往診斷「高血壓病」,服用依那普利 10mg/d控制血壓。患者偶爾飲酒,無吸煙史。患者既往未診斷風濕免疫病,間斷服用抗炎止痛藥物緩解關節癥狀。

體格檢查

生命體征平穩,雙腕關節畸形,活動受限,雙手近端指間關節畸形。雙側腕掌關節、腕骨間關節和橈腕關節均瀰漫性腫脹、壓痛。

左肘部壓痛,左膝腫脹、壓痛,活動受限。腰骶部、骶髂區輕微壓痛,雙側髖關節內外旋轉活動受限。

實驗室檢測:

  • 血紅蛋白為11.2 g/dl(正常範圍12.5-16.0 g/dl),鐵蛋白水準正常。

  • 類風濕因子為995 U/ml(正常<40 U/ml),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抗體)>250 U(正常<20 U)。

  • 紅細胞沉降率(ESR)為95 mm/h(正常範圍0-15 mm/h)。

  • 鹼性磷酸酶(ALP)1264 U/l(正常範圍36-92 U/l)。

  • 左膝關節積液檢測示:有核細胞計數為3550個/mm3(72%中性粒細胞),未見紅細胞(RBC)或晶體,細菌培養呈陰性。

影像學檢查:

雙腕及雙手X線可見關節間隙對稱性狹窄,近端指間關節屈曲畸形和遠端指間關節過伸畸形(見圖1),符合RA表現。

圖1.雙手X線片:橈腕關節和腕骨間關節的關節間隙減小(白色箭頭)。遠端指間關節過伸,近端指間關節屈曲(紅色箭頭)。右橈骨遠端侵蝕性改變(三角形指標)。左肘關節X線可見左肘和肱骨遠端溶骨性損害,遠端骨乾皮質增厚(見圖2)。圖2.左肘關節X線片:左肘和肱骨遠端有明顯的溶骨性損害,遠端骨乾皮質增厚。L3-L5腰椎的常規X射線成像中可見「相框」樣表現(見圖3)。

圖3.腰椎X線:椎體「相框」樣改變,骨盆瀰漫性輕度硬化表現。

綜合上述信息,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患者RA診斷明確,但是本例患者ALP升高,左肘和肱骨遠端出現溶骨性骨損傷以及腰椎椎體「相框」樣表現,該如何解釋?

播放GIF

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指標和影像學檢查,考慮本病例患者為RA、Paget病共存。

患者開始接受阿侖膦酸鈉口服、潑尼松和甲氨蝶呤聯合治療。患者RA病情控制,評估RA疾病活動度明顯減低。治療開始後2個月,ALP水準從1264 U/L降至265 U/L,到治療第7個月降至124 U/L,到治療第10個月降至67 U/L。類風濕因子降至562 U/ml,治療2個月後血沉降至67 mm/h,但仍持續高於正常。患者拒絕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抑製劑進行治療,繼續服用甲氨蝶呤。80歲之前定期接受風濕免疫科隨訪,目前病情控制平穩。

病例小結

74歲男性患者出現對稱性多關節炎、腕關節畸形和腰痛。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陽性,ALP水準較高,左膝關節積液檢驗結果符合炎症性關節病表現。患者雙側腕關節骨破壞和畸形,左上肢存在骨溶解和硬化的混合病變。因此,考慮本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Paget病二者共存。然而,類似病例在文獻中很少報導,這提醒我們,應提高對骨Paget病的認識,重視與骨Paget病的鑒別診斷。

骨paget病是什麼病?

骨Paget病是一種原發性骨病,伴有鄰近關節受累,通常表現為退行性關節病變。骨paget病是繼骨質疏鬆症之後,與骨重塑相關的第二大常見疾病。骨Paget病的日本的患病率為0.00028%,而英國的患病率為5.4%。骨paget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家族性骨Paget病常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毒感染等環境因素也參與其中。骨Paget病的發病機制仍未闡明,與破骨細胞的形態和功能異常有關,破骨細胞功能的破壞在骨Paget病發病中可能起著主導作用。

骨Paget病的骨病變分為三個階段:

  • 早期變化主要是溶解性骨損害,以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過多為特徵;

  • 第二階段是溶骨和成骨二者並存的過程,有新的骨質形成;

  • 最後階段是以骨骼形成為主導,形成新的但不規則的骨骼結構。骨骼的多個區域可出現異常的骨膨脹,通常出現在骨盆、椎體、股骨和脛骨等。

骨Paget病可能並無癥狀,但是局部骨膜受累和髓內壓增高者近50%會表現為骨痛,呈刺痛或撕裂痛。骨Paget病疼痛偶爾與皮質微骨折有關,呈自限性。鄰近關節的骨損傷通常會引起退行性關節病變,臨床上可表現為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在骨Paget病中的患病率為91%,主要集中在脊柱、髖關節和膝關節。 骨Paget病累及脊柱的影像學特徵表現為椎體邊緣硬化,典型的「相框」樣外觀骨Paget病最有價值的生化指標是ALP,常出現ALP水準升高,但ALP正常也不能排除該病。雙膦酸鹽可用於骨Paget病的一線治療,對破骨細胞有抑製作用,限制和逆轉與骨重塑減少相關的骨破壞。血清ALP水準可作為評估疾病活動或反應治療效果的指標。

骨Paget病與RA有何瓜葛?

本病例是骨Paget病與RA共存,我們需要通過影像檢查和實驗室檢測對二者仔細鑒別診斷。

RA的影像學表現取決於疾病的分期,初始階段可觀察到關節周圍軟組織梭形腫脹以及骨質疏鬆的表現。如出現關節積液,會出現小關節早期變寬,隨著病情進展,出現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還會出現骨侵蝕、關節半脫位等。

最後階段會出現關節融合、強直表現。本例患者的影像學特點並不完全符合RA的表現。

RA是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關節炎,RA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遺傳、內分泌和環境等因素均參與發病。於1971年,骨Paget病和RA之間的聯繫首次被描述,但臨床上RA與Paget病以及其他慢性骨關節疾病(包括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共存並不常見。最近有研究提出骨Paget病是一種免疫相關疾病,其細胞因子特徵與RA相似。既往病理機制有相似之處,那麼,部分患者就有可能會同時出現這兩種疾病。

結語

部分患者骨Paget病和RA共存並不是偶然事件,研究已發現這兩種疾病有共同的細胞因子途徑。正確及時地診斷疾病並給予適當治療,可防止骨質破壞進展,並能早期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資料:

[1]. Borz-Baba C, Sachan Y, Sapers B,et al. A Cas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aget Disease of Bone[J]. Am J Case Rep, 2019; 20: 764-769.

[2].Corral-Gudino L , Borao-Cengotita-Bengoa M , Del Pino-Montes J , et al. Epidemiology of Paget"s disease of bon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ecular changes[J]. Bone, 2013, 55(2):347-352.

[3].孫凌雲, Trotta. 骨Paget病[J]. 風濕病學雜誌, 1997(4):25-29.

[4].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J]. 中華內科雜誌, 2018, 57(4):242-251.

[5].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2010, 14(4):265-270.

本文首發:醫學界風濕與腎病頻道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征 稿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fs@yxj.org.cn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在看點一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