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說: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產後堅守8步走,快速減重變辣媽

女人,這輩子有1~2次可以獲得重生的機會,那就是「坐月子」,看看身邊的朋友你就會發現,有的人坐完月子後,身體素質好過孕前,而有的人卻總是有各種不適,腰酸背痛,容易感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在於產後恢復的好不好。「卸貨」後的月子是最關鍵的,如果調養不好就會留下月子病,基本患病的女性,後半輩子都要在這疼那疼的痛苦中度過。

產後是人生第二次改變體質的機會,媽媽們一定要好好抓住這次黃金期,那麼產後的恢復就會很容易。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時期,坐月子期間,需要更多的營養和照顧,卻要注意科學合理,摒棄不合理的陋習。

1.飲食不可大補特補,忌生冷

產後的飲食,寶媽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月子裡不僅身體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同時還要給寶定哺乳!很多產婦在這個時候都會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大補,其實這個真的要注意了,因為這個大補也是需要很講究的,不能盲目的就去自己亂吃一氣。當然也不能拿營養品當飯吃,各種食物搭配要合理,乾稀搭配,葷素搭配,清淡適宜,從流質到慢慢到肉類過度。燙水與水果都是不可缺少,生冷類的禁忌品寶媽們一定不要碰。要想孩子寶寶健康首先你要健康。

2.母乳餵養

很多新手媽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生產完後奶水不夠,寶寶餓得哇哇哭,新手爸爸只好手忙腳亂的沖奶粉。寶寶出生後,營養基本上全部來自媽媽的母乳,而且從科學方面講,現在都提倡嬰兒全母乳餵養,再好的配方奶粉也只能算是母乳的A貨,可見母乳對寶寶是多麼的重要。

很多新手媽媽或許不知道,初乳比金子還珍貴。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活性蛋白、免疫蛋白以及其他對寶寶的有益成分。這樣不但可以養成寶寶適應母乳餵養的好習慣,同時也能加快乳汁的分泌。

3.注意衛生

家裡很多老人都警告新媽媽坐月子期間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刷牙,否則將來落下月子病,沒辦法根治。很多新媽媽都被這句話給恐嚇住了,然後就不洗頭不洗澡臭氣哄哄的坐一個月的月子。

其實這是很多老一輩坐月子的誤區,產後新媽媽身體的代謝加快,體內的惡露也不斷向外排出。因此,寶媽不僅要洗澡、洗頭、刷牙,還要更加註重身體衛生,尤其是私處衛生。順產在產後一周,剖腹產產後半個月左右就可以進行淋浴了,也可以洗頭,休息要用溫水,洗頭之後要即時把頭髮吹乾。新媽媽要勤換衣服。

4.適當運動以為是過度做家務

只要體力允許,產後應該盡量早下床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但不代表完可以過度勞累。

產婦月子期間子宮處於恢復階段,骨骼、韌帶都因為分娩時高強度的拉伸逐漸鬆弛,突然間的彎腰容易傷及子宮。產婦身體很虛弱,需要及時補充營養,調理身體,要多注意休息,最好不要乾粗活、體力活,以防止過度勞累影響恢復,但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溫和的運動。

5.產後閉合骨盆

女人生產時,骨盆要敞開,寶寶才能夠順利地通過產道,但同時也打開了媽媽的骨盆腔,使得骨盆變了形地大開門戶,如果此時不做好保養,及時地關閉它,那麼你的後半生就只好「開著門戶」過日子了!這也就是許多產後婦女出現身材走樣、發福、婦科疾病的原因所在。

準媽媽平時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 避免長時間站立,站立時骨盆稍後傾,抬起上半身,肩稍向後落下;

★ 坐時,後腰要舒服地靠在椅背上,上半身要伸直,不要長時間坐無倚靠的板凳;

★ 行走時全身放鬆,不穿高跟鞋;

★ 睡眠可採用蜷曲側臥姿勢,仰臥時將枕頭墊於膝關節下

6.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可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到約兩個星期,子宮就無法摸到,除非是長子宮肌瘤;(2)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最後無色。

當子宮恢復的時候,子宮內部不需要的東西會排出。這些排泄物稱為惡露,大約持續3-4周。最初,是由胎盤處排出紅色的血來,過了幾天便呈褐色,過了數周以後,則呈黃色。顏色的轉變是不可預期的,因為在這期間,血的流失會有所變化。最常見的是小小的血凝塊。

一般的惡露不會有惡臭。如果發現凝塊很大,持續性的流失或極端的流失,或產生惡臭,必須把這種情況告訴助產士或醫生。這意味著子宮內部受到了感染,應該接受治療。

7.腹部鬆弛,要管理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8.保持心情愉快

生氣是月子裡會回奶,回奶更會傷身,甚至導致寶媽患上產後抑鬱,威脅到自身和寶寶的健康。產後的媽媽首先要保持每天的心情愉悅,這也會影響到寶寶的心情哦!月子裡遇到不順心的事及時發泄出來,和朋友聊聊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自我安慰,聰明的寶媽不會一直委屈著自己,更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