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看你是哪種肥胖?

很多人總說自己是易胖體質,卻忘了自己其實是吃了火鍋還能來兩瓶可樂外加一個冰淇淋的健忘體質!

所以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易胖呢?往下看,讓本汪給你一一講解!

什麼是才算是真胖?

可別進了肥胖誤區

現如今,人們大多用BMI即體重指數來判定一個人是否肥胖,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然而,BMI體系,或許從一開始,就被錯誤地使用了。

BMI指數並不能真正地體現體內的脂肪量,而且同樣,它也無法判定脂肪分布的位置。BMI指數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它無法區分體內的脂肪和肌肉。

譬如一個經常健身鍛煉的肌肉男,身體各方面均十分健康,但通過BMI指數去判定,他可能就是個小胖子。而另一個平時不鍛煉但體重很輕、BMI指數十分正常的小姑娘,卻可能是隱性肥胖患者。

所以說,僅僅用BMI來判定自己是否肥胖,並不科學。通過BMI結合體脂率的方法,才能真正的判定你是否患有肥胖症。

(該表為體脂率排布表,體脂率即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通過相應的儀器方法可測得。)

成了肥胖易感人群

那你就是上帝選中的胖子

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撮人,他們整天胡吃海吃,不剋製自己對美食的慾望,卻依然瘦成一道閃電。而同時我們卻又會悲哀地發現,自己喝涼水都發胖。

那這到底又是為什麼?通常人們將肥胖大致分為兩類:繼發性肥胖和單純性肥胖。

繼發性肥胖,是由於病理性原因所導致的肥胖,一般由內分泌代謝病引起,如由於下丘腦病變、垂體前葉供能衰退、甲狀腺胰腺功能衰退等,都會引起肥胖。

單純性肥胖,又可以分為獲得性肥胖和體質性肥胖。獲得性肥胖是由於整日暴飲暴食,熬夜刷劇打遊戲,生活不規律等造成的;而體質性肥胖人群,就是傳說中喝涼水都會發胖的「天選之子」啦。

那如何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肥胖易感人群?2007年,學界通過全基因組研究發現了第一個與肥胖相關的基因,稱為FTO基因。

FTO基因具有控制體重的功能,同樣,在調控能量代謝方面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攜帶有FTO風險基因型的人,抱歉,在減肥的起跑線上,你已經輸了。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攜帶有FTO基因,就天生是個胖子的命。

有研究表明,運動乾預對攜帶有FTO基因的人的體重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另外又有研究表明,如果你即攜帶了FTO基因,又不加以鍛煉,那麼你體內脂肪的聚集速度,只能用令人髮指來形容了。

總而言之,肥胖易感人群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有些人就是比常人更加容易受到肥胖的困擾,但是,通過合適的運動乾預,他們的肥胖同樣可以很好地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FTO基因與2型糖尿病也密切相關,所以,抑製FTO基因在某些組織中的表達,對控制糖尿病的發生來說意義重大。

使用正確的運動方式

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肥胖易感人群來說,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和適合的運動量,顯得格外的重要。與普通人相比,帶有肥胖基因的肥胖患者大都體重基數較大,且沒有什麼運動基礎。

針對這樣的人群,我們推薦在減肥的初期,進行一些低強度的基礎力量練習,如深蹲、臥推、俯身劃船等基礎動作,但一定要將強度控制在15-20RM左右。

(竭盡全力只能完成一次的重量稱為1RM,比如你臥推最多能推起50kg,且只能完成一次,那麼你的臥推1RM就是50KG。顧名思義,15-20RM指的是竭盡全力能重複完成15-20次的重量。)

初期的基礎力量訓練,可以提高身體的穩定性,更關鍵的是,它為你後期的減肥計劃,打下了一個穩固的基礎。

在一段時間的基礎力量訓練後,便可以開始進入到有氧訓練階段。進行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自行車等,維持30分鐘以上。在這個階段,因為體內的脂肪基數很大,所以你將甩掉大量的脂肪。

但是,在一段時間的有氧運動訓練後,因為體內脂肪的量減少得很快,所以血液中遊離脂肪酸的濃度大幅度下降,此時體內蛋白質開始參與供能。

(遊離脂肪酸是中性脂肪分解成的物質,當肌肉活動所需能源--肝糖耗盡時,脂肪組織會分解中性脂肪成為遊離脂肪酸來充當能源使用。)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你會丟失一定量的肌肉,但脂肪量,並不會再出現大量的下降,而同時身體又逐漸適應了有氧運動的強度,所以這個階段減肥的效率已經跌到谷底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必殺技來了,你可以將一周中2-3天的有氧訓練改為大強度的力量訓練,要知道大強度力量訓練和之前的基礎力量訓練完全可以選用相同的動作,只是強度需要加大。

我們通常將這個時期的強度控制在5-10RM左右,此時減肥初期的基礎力量訓練打下的堅實基礎可以讓你在這個時候顯得遊刃有餘。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加體內的肌肉量,而且可以突破單純有氧運動的瓶頸期,達到絕佳的減肥效果!

肥胖易感人群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有些人天生就容易肥胖,但是沒關係,通過進行有氧加力量的科學的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強度,你也能擁有讓旁人羨慕的身材!

本文來自樂精選簽約作者@吳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