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立冬,萬物封藏,宜養陽補腎

收藏陽氣,迎接冬天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來了,意味著豐收的秋天結束了,藏養的冬天正式開始了。

此時天地看似歸為一片冷寂,卻只是把所有的力量都積蓄了起來,規避寒冷。等到來年春天陽氣生髮的時候,再用勁破土而出,拚命生長——這是「冬藏」的力量,也是大自然教給我們的處事原則:

已經到冬天了,這一年的喜怒哀樂、悲傷離合也都該忘掉了。不論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讓自己在冬天的時候慢慢消化掉,等到春天來臨,一切又會重新開始。

參考來源 | 少點鹽(shaodianyan91)、
活法兒(huofar)、中醫筆記網

《黃帝內經》裡說,「冬三月,此謂閉藏……養藏之道也。」立冬後陰氣盛,陽氣潛藏起來,我們身體裡的陽氣也要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開始往身體裡收,這個節氣,正是養護陽氣,把精氣收斂的時候。

可以說,冬天是一個「囤貨」的季節,冬三月「藏」的好,來年開春你的基底才紮實,陽氣足,精血盈,整個人都會精神飽滿,少生病。

今天教你幾招立冬補腎養陽的方法,再送上幾個時令食譜讓我們順應節氣安養身心,體會自然的力量吧。

1、注意保暖,減少消耗

收斂陽氣,首先不能外泄,先保證不丟,再去補養。所以立冬後,穿衣避寒很重要。

就像大樹落葉,松鼠冬眠,自然界裡的生命自有一套抵禦寒冬的方法。人也一樣,如果沒有保暖,身體就會調動陽氣來抵禦寒氣的侵襲長期這樣消耗陽氣,到後來你會發現,因為陽氣不足,不能充盈四肢,一到冬天手腳就會冰涼;抵抗力也比較弱,總是反覆的感冒。

播放GIF

秋褲和襪子要穿起來了頭、肚臍、腳踝,三處一定不能受寒。(我會告訴你半個多月前咱就穿秋褲了?

人的後背和脖子最怕風,要護好。腦後的大椎、風門、風池幾大要穴,是人體排寒排風的出口,同時,也容易成為寒風進入人體的捷徑。

大椎穴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匯的穴位,具有統領一身陽氣的作用。大椎穴不通,會堵塞身體的七條經絡。經絡不暢,氣血就不能順利地運行。身體得不到氣血滋養,就如同冬天沒有得到養分的樹木,失去生機。風門穴受寒,我們就很容易感冒、流鼻涕、甚至頭暈目眩。

所以要提醒各位姑娘們,冬天的時候,一定記得圍上圍巾,避免寒風直接吹到脖子和肩頸的部位,損耗我們的陽氣。

中醫講究「熱從頭生,寒從足入」我們的腳距離心臟最遠,也最易氣血不足,受寒邪侵襲。很多姑娘愛在冬天的時候穿牛仔褲,把褲腳挽起露出纖細的腳踝,這種穿法是最容易受寒的。

冬天的時候最好能穿能把腳踝包裹住的襪子和靴子。回家之後還可以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溫暖從腳底蔓延到全身,也能睡一個安穩的好覺:)

2. 曬曬後背,補陽抗寒

「冬天曬太陽,勝過喝參湯」。補陽氣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後背啦,人體抵禦寒邪的第一道防線就是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脈行於背部,寒邪入侵,首當其衝,冬天應注意背部保暖,穿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出太陽的時候出去多曬曬,不出太陽的時候也可以用暖爐對著後背烤烤,直到全身暖烘烘的,最好能打幾個噴嚏出來,把體內的寒氣驅除,陽氣也足了。

3. 自己動手,暖腰溫腎

中醫中有許多滋腎補腎的方法,比較容易操作的有摩腰、扣齒咽津和揉耳朵每天幾分鐘,就可以輕鬆養腎強身。

摩腰:摩擦後腰,直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來暖腰溫腎。

扣齒:上下牙相叩36下,有益腎、堅腎之功。叩齒後以舌抵上齶,待唾液滿口後,慢慢咽下,能夠滋養腎精。齒畏寒涼,漱口刷牙水溫要和體溫相當。

揉耳:耳乃腎之餘,頻揉以補腎氣。有空時可用數錢的手法揉捏耳廓,拉拉耳垂。《養性書》曰:「以手摩耳輪,不拘遍數,所謂修其城郭以補腎氣,以防聾聵也。」


摩腰

4. 早睡晚起,睡前泡腳

《內經》上講,立冬過後,「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藥王孫思邈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

冬季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太陽出來之後再起床,保證充足的睡眠,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晚上睡前用40度熱水泡腳,泡至身體微微發汗,對於溫補腎陽也有幫助。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需要注意不要超過30分鐘,避免出汗太多。

泡完不要馬上睡覺,喝一杯溫水,給身體補充水份,再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心的湧泉穴,及時穿好襪子保暖,等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

5. 呼吸到臍,做做瑜伽

「腎主納氣」,中醫認為呼吸不僅僅是肺的事情,若腎氣不足,則呼吸急促而淺,人容易乏力,免疫力低下。在空氣新鮮之處練習腹式呼吸,每日適度有氧運動,能幫助呼吸深沉。

動則生陽,但是需要避免做大汗淋漓的劇烈運動,劇烈的運動會導致陽氣外泄,無法收藏。特別是晚上做運動,除了陽氣外泄,還極為容易傷陰。冬主陰,而冬夜為陰中之陰,在冬天的晚上進行劇烈運動,打擾了陰陽轉化的規律。長期如此,人就容易失眠,長痘,皮膚暗淡而沒有光彩。

冬天的時候建議多做做瑜伽,讓身體保持微微出汗的狀態,這樣既不消耗陽氣又能幫助我們抵禦寒風,保持優雅的體態。

6. 冬日艾灸,補陽袪寒

艾灸補陽在冬季也是尤為重要的。冬天最愜意的事莫過於,坐在家中窗邊(注意避風),曬著太陽,靜靜做艾灸!

有兩類人最適合在冬天做艾灸:一類是脾腎虧虛,陽氣不足者,一類是陰陽失調,久寒侵體的人群。

冬天艾灸和夏天不一樣,冬天艾灸的頻率和時間都要短一些。每周進行2~3次艾灸,懸灸時每個穴位不超過10分鐘;如果使用艾灸盒,每個穴位不超過20分鐘。需要慢慢補,以免上火。

艾灸的穴位主要有3個:

  • 大椎穴:大椎穴上面提過了,它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匯的穴位,具有統領一身陽氣的作用。

  • 命門穴:命門穴被稱為「生命之門」,為身體督脈上的陽穴。有溫腎壯陽、培元補腎的作用。

  • 湧泉穴:是人體腎經的起始穴,艾灸湧泉穴,可以引火下行,溫暖下身。

冬氣象溫寒冷,艾灸的時候注意保暖。等到上午室內氣溫慢慢回暖的時候,著寬鬆舒適的衣物,放鬆,緩緩的呼一口氣,讓氣血平穩的運行,開始艾灸。

7. 食療養陽,多喝粥湯

養收可以靠食補。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茸、海帶、紫菜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冬天非常適合煲粥燉湯。一碗熱粥或暖湯,不但能夠讓身體暖和起來,更可以滋脾養腎。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

播放GIF

下面推薦幾個適宜大多數人的食療方,簡單容易操作,快做起來吧!

- 芡實栗子粥 -

圖片來源 | 豆果美食

材料:栗子50g、芡實粉(或芡實)30g、糯米(或粳米)150g、核桃仁適量

做法:

1. 栗子去皮、剝凈,在水中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

2.米淘洗乾淨放鍋中,再放入栗子、芡實粉大火燒開,小火熬20-30分鐘,待栗子綿軟、再放入核桃仁煮5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栗子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對腰酸腿軟、反胃嘔吐、清晨腹瀉、畏寒怕冷、小便頻多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補腎黑米粥 -

材料:黑豆1小把、黑米2把、黑芝麻1小把、百合10片、薏仁3把、桃仁(或花生)2個、大米2把、紅糖適量

做法:將食材泡約5-8小時,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粘稠(也可以用壓力鍋或電鍋煮更方便)

功效:滋陰補腎,潤澤皮膚,延緩衰老。

- 山楂歸棗湯 -

材料:山楂30g,當歸15g,大棗6枚,紅糖適量。

做法:山楂、大棗去核,與當歸同入砂鍋,加水,旺火煮沸,用小火煮40分鐘,濾渣取汁,加紅糖即可。毎天1次,連服10天。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當歸和山楂都是活血通淤的上品,加上補中養氣的紅棗,還有養血溫中的紅糖,氣血行,手腳溫,皮膚不會那麼乾,還很適合生凍瘡的人喝。

- 清補養生粥 -

材料:製何首烏25g、粳米適量、5顆大棗、紅糖

做法:製何首烏先熬水去渣,再放粳米和大棗煮粥,等粥將熟的時候加適量的紅糖。

功效:治療腎陰虛型骨質疏鬆,症見頭暈耳鳴、腰腿酸痛、彎腰駝背、五心煩熱、失眠盜汗、口乾咽燥、足跟疼痛、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或閉經,以及可發生自發性骨折等。

- 養血五紅湯 -

圖片來源 | 豆果網

材料:紅棗 7顆、紅豆 1大把、紅皮花生 1把、枸杞 1小把、紅糖適量

做法:

1、紅豆浸泡1晚,紅皮花生用水浸泡半小時;

2、紅棗清洗後去掉核,因紅棗核燥熱,所以去除後才沒那麼上火;

3、將紅豆、紅棗、紅皮花生連同泡花生的水一起倒進鍋裡,加適量清水(喜歡喝湯的多加水),電鍋燉煮1個半小時,其他鍋大火燒開轉小火煮一個小時;

4、關火前10分鐘放入枸杞、紅糖,待融化即可。(枸杞要最後放才不會破壞營養)

功效:補脾養血、益氣養腎。冬季很適合吃點兒花生,花生生用性平,熟用性溫,入脾胃肺經,有潤肺和胃、補益脾氣的效果。

提示:經期期間別喝五紅湯,否則會導致大量的經血,所以一般建議在經期結束後一周喝。

- 桂圓核桃茶 -

圖片&食譜來源 | 少點鹽

做法:將桂圓肉,核桃仁一起加水放入鍋中。水燒開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出鍋前加適量紅糖調味。

功效:滋陰潤肺,補脾補腎

健康其實不難,

就是靠生活習慣的點滴積累,

只要用心了,

就能給身體最好的呵護哦。

播放GIF

今晚早早上床,

明天睡個懶覺,跟太陽一起上班

養好陽氣,也養一個好心情

適當出去運動,把自己穿得溫暖

雙十一的養生專場也為你準備好了,

都在做活動哦~進去逛逛吧??

??戳這裡,進入雙十一「養生專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