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病夏治,告別冬日畏寒肢冷的困擾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而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藥物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所以冬病夏治,往往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很多人畏寒,一到冬天手腳冰冷,甚至膝蓋以下部分都寒冷不已,這是陽虛的表現,此種現象女性多於男性,多見於年輕人,一些中老年人因為元氣不足也發生。夏天已經慢慢來臨,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在為接下來的冬季「熱身」呢?

艾灸是個很好的選擇。艾灸屬陽,配合灸火,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自古以來對於肢體寒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大椎穴

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大椎穴在上焦,是治療寒涼的疾病的首選穴位。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頸椎病等取穴大椎也有療效。每次施灸15-20分鐘。以自己適應為度,可以逐漸延長施灸時間。

2.神闕穴

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主要用於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冷、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等。神闕是氣和,氣舍,氣具之穴,為任脈上部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部位溝通上下,有一灸神闕暖全身的功效。每次施灸時間在20-30分鐘之間,可以在神闕上下移動艾灸,熱度以自己自己適應為度。

3.命名穴

命門穴在肚臍正對著的脊柱上,位於第二、三腰椎棘突間,是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蘊藏所在,生命的根本。臨床上,命門火衰主要表現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舌質淡,脈沉遲等虛寒之象。長灸命門和大椎可提高督脈之陽氣,給各臟器的生理活動起到溫煦,生髮和推動作用。循序漸進施灸,每次施灸時間在20-30分鐘之間為宜。

4.足三裡

足三裡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有「若想身體安,三裡常不乾」說法。艾灸足三裡是以溫和灸為主,盡量不要發生灸瘡。艾灸足三裡,每穴施灸時間在15-20分鐘。

5.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說道:「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可以在晚睡前,先熱用艾草水泡腳20-30分鐘,然後艾灸湧泉穴15分鐘。

希望大家在盛夏做好準備,能夠安然度過一個「暖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