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在經歷“用戶下沉”的國際教育仍待成熟

So Million剛來中國時,對三件事情很好奇:中國孩子為什麽會在課外花大量時間補習英語、部分雙語學校入學競爭為何比公校還激烈,以及中國家長對送子女出國留學的執念從何而來。

這些疑問來源於不同的教育體系和文化差異。在新加坡,英語是所有學校的教學語言,中文才是學生的補習重點。而由於新加坡的頂尖教育資源全都集中在萊佛士、南洋、和華僑中學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並不是那麽的受歡迎。如此,出國留學並不受到新加坡家長的青睞。

“那些成績不好,或者想要免於參加國家兵役的孩子才會選擇18歲之前出國留學。”So Million說。

但她也承認,無論是在新加坡還是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是同等的。“某銀行總裁辭職一年只是為了陪孩子準備新加坡PSLE小學六年級畢業考。而在中國,月薪8000人民幣的按摩師願意花十幾萬給孩子交補課費。”So Million說。作為狄邦教育集團幼小教育管理中心總經理,她在3月的一場線下活動上分享了其團隊研發的EnSEED幼兒教育體系,台下不時有家長做起筆記來。

國際教育影響力在往低齡學生群體下沉。在上海,“上公辦,還是民辦”的幼升小選擇題就能反應這一點。

根據家長口袋最新發布的《幼升小全知道白皮書》顯示,2018年,上海地區民辦小學預錄取比例為1.4:1,部分熱門學校錄取率有的更高達20:1。它們大多數為雙語學校,除了教授九年義務教育規定的內容,還會額外增加英語課程的強度,為打算進入世界名校的孩子鋪墊基礎。

“這一趨勢是從2007年左右開始的。”梁傑聞說。作為一名80後,她曾在包玉剛學校任職,現在於上海浦東民辦常青藤小學擔任副校長。從個人職業發展來看,她的經歷或許能側面印證國際教育發展之快。

在梁傑聞看來,上海最早一批民辦學校並不標榜雙語體系,僅作為公立教育的補充。而在2007年之後,中國國際化步伐加速,以及奧運會等契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語言重要性,民辦學校開始將英語納入課程重點。

與此同時,國際化理念萌生了新一批想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以及迎合這一需求的資本方。從應試教育成長起來的“買方”家長們,似乎看到一條讓孩子通過“快樂教育”走到頂尖名校的捷徑。

然而,早早送孩子出國留學存在一定的風險。孩子是否能適應國外環境是未知數,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出國後無法學習中文。“低齡留學後,即便海外學校開設中文課程,但它僅作為一門學科存在。在國內雙語學校,中文是核心學科,地位完全不同。”

梁傑聞認為,國內國際教育之所以發展迅速,離不開家長、學校,和商業資本的共同驅動,但其發展還談不上成熟、理性。

一些榜單將民辦雙語學校與外籍子女學校全都納入“國際學校”範疇,梁傑聞認為,這種定義並不規範。民辦學校與公辦一樣都受政府管轄,必須以九年義務教育為核心內容,對其它課程的佔比有嚴格標準。而外籍子女學校則另當別論。另外,目前雙語學校使用的課程體系五花八門,有些並無法規範地適用於小學階段,也無法與高年級的國際課程對接。這些使得國內國際教育仍然處於野蠻生長的態勢。

不過,雖然國際教育的“用戶下沉”導致諸多不合理之處,但對像So Million和梁傑聞這樣的從業者和機構帶來許多機遇。

“2002年,新加坡政府幫助我們進入中國時,中國學生的數學、中文,和電腦都很厲害,我看不到我們能提供哪些額外價值,但就在5到6年裡,國際化風潮越來越大,我們最終找到新方向。”So Million說。從2011年來中國開始,她已理解中國式焦慮,也常常叮囑對國際教育態度猶疑的家長要先做好功課。“他們終究會想通一點:國際化是未來趨勢,它只會越來越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