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金融:一次大變革正來臨!

01

我們知道,資金在不同層面傳導是有成本的。

商業銀行找央行拆借資金需要成本,商業銀行抵押債券,央行釋放資金給商業銀行,這種資金的成本叫做政策利率,也就是這筆資金的“出廠價”。

商業銀行之間同樣可以拆借資金,由此產生的資金成本,叫做市場利率,也就是這筆資金的“批發價”。

商業銀行面向個人或企業借款,由此產生的資金成本,叫做實際利率,也就是這筆資金的“零售價”。

當前的狀況是,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可以有效傳導貨幣市場利率,但是貸款市場受到基準利率的影響,使得貨幣市場的利率無法傳導至貸款市場。

用通俗的話來說,資金 “批發價”(貨幣市場)沒有任何問題,而“零售價”(貸款市場)卻出了問題

這就造成資金在銀行間市場空轉,商業銀行相互拆借資金造成“出廠價”起起伏伏,卻無法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

由此,資金市場的利率體系出現兩條軌道:

一條是貨幣市場利率,已經完全市場化,央行完全可以根據市場資金的需求度,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收緊或者放鬆貨幣流動性。

另一條是尚未完全市場化、受基準利率影響的存貸款利率。

今天,央行發布15號令,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就是為了解決利率雙軌制的問題。

02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走的是漸進式道路。

一步一個腳印,走的很踏實,並且有章可循。

其邏輯路徑為“貨幣利率市場化—債券利率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1996年,央行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與“債券回購利率”,貨幣市場化改革邁出堅實的一步。

隨著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第二年債券的利率管制放開,債券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卻遲遲沒有完成。

儘管在2015年央行已經放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基準利率,但是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一直有一個“緊箍咒”——基礎利率作指導。

我們看這次15號令的具體舉措。

1、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由每日報價改為每月報價;

2、報價方式改為1年期MLF利率加點提成;

3、報價行由10家增加至18家,新增加2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2家外資行,2家民營行;

4、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由原來的1年期變為1年期、5年期;

5、各銀行新發放貸款主要參考LPR定價,並在浮動利率貸款合約中採用LPR為定價基準。

以上5項新政肯定有許多積極意義:

其一:LPR由日報改為月報,有利於形成穩定市場預期;

其二、報價方式改為MLF加點提成,這是為了突出資金“批發價”在資金利率由貨幣市場向貸款市場傳導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三、報價行新增加民營銀行、外資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更能從各個層面準確反映資金需求度,以防以偏概全;

其四、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增加5年期產品,主要是為了應對不同期限資金需求的成本定價;

其五、各個銀行發放貸款參考LPR定價,就可以更好為不同信用資質的實體企業貸款定價。

03

我們知道,當前的LPR定價一直保持在4.31%,對於市場資金需求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後期,若LPR報價改為1年期MLF加點報價,就可以有效改變市場化程度比較低的情況。

因為,各個商業銀行的加點幅度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成本、貸款方的信譽資質以及市場上資金的稀缺程度進行綜合報價。

總體來說,將LPR與MLF掛鉤,對於進一步優化貸款市場資金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最重大的意義是存貸款基礎利率將逐步淡出定價機制,被MLF代替

不過,有些問題我們仍需重視:

其一、當前LPR利率為4.31%,1年期MLF為3.3%,但是並不意味著貸款利率的下行。

因為“加點”的彈性還是很大的,對於一些財大氣粗的國企而言,其議價能力自然強,而對於中小民企而言,融資成本仍然不會低。

其二、LPR換錨,對於實體經濟貸款利率的影響有多大,還是一個未知數。

後期,是否會有部分商業銀行出於控制風險的角度考慮而惜貸,不得而知。

其三、新機制上,中小銀行的經營狀況將受到挑戰。

我們知道,商業銀行其實也有層級之分的,國有5大行以及部分股份製商業銀行被稱為“財大氣粗行”,一些農商行、城商行被成為“勢單力薄行”。

“財大氣粗行”更能夠順利從商行獲取資金,同時獲取優質客戶的能力很強,在新機制之下受到的影響不大,而“勢單力薄行”在新機制之下將會面臨一定的信用分層壓力。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新一代經濟學人(leonbaiyunli),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