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證報:定向降準或很快落地 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

  定向降準在途 流動性改善最確定

  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緩解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一系列舉措,其中就包括定向降準。降準與否的爭論料告一段落,但圍繞貨幣政策取向的討論還在繼續。從目前逐漸形成的共識來看,貨幣政策放鬆仍將主要體現在結構上和邊際上,資金面改善的確定性更高。債市投資方面,機構認為,當前中短期、高等級債券性價比更優。

  不僅會降而且可能很快

  自從4月央行實施降準置換MLF之後,是否會繼續降準的話題一直很受關注,尤其是來到年中時點,流動性可能季節性承壓的背景之下,圍繞降準與否的討論上升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不過,月初以來,央行在MLF方面動作頻頻,先是大幅降低擔保品門檻,後又超額續作到期MLF,本周再次開展MLF操作,令押注央行降準的一再受挫,部分觀點指出,MLF既出,降準暫時無望,但也有觀點認為,降準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究竟還會不會有降準?權威的說法來了。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小微信貸供給能力”。

  儘管此次會議並未明確定向降準的實施計劃,但按照之前的經驗來看,新一次定向降準很快就將到來。這將會是今年以來央行的第3次定向降準、第4次使用準備金工具。

  今年春節前,央行創設“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高峰期釋放臨時流動性約2兆元;並於1月25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約4500億元。

  央行最近1次降準則是在4月25日。當天,央行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時,相關銀行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由於實施對象是部分金融機構,因此此次降準也屬於定向降準,但覆蓋的機構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以及外資銀行,適用機構範圍其實很廣,加上降準幅度達到1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近1.3兆元,在置換相關機構9000億元MLF之後,淨釋放資金近4000億元。

  結合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市場普遍預計,即將帶來的這次定向降準,可能會采取類似於4月份的做法:在降準的同時,置換部分存量MLF,但仍會投放一定量的增量流動性,央行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結合央行披露的數據,在月內兩度開展MLF操作之後,金融機構持有的未到期MLF已增至4.42兆元,為央行實施降準置換MLF提供了較充足的太空。

  以邊際性結構性放鬆為主

  至此,降準與否的爭論有望告一段落。答案是明顯的,不僅會降,而且可能很快。但市場圍繞貨幣政策取向的討論恐怕不會就此結束。定向降準算不算貨幣政策放鬆,貨幣政策到底有沒有放鬆?類似的話題依舊充斥在報導、報告以及坊間的議論中。

  今年以來,對於貨幣政策放鬆的呼聲漸起。一方面,部分經濟指標出現了波動,加上外貿不確定性加大,市場對經濟增長下行存在一定擔憂;另一方面,在金融去杠杆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伴隨著信用創造放緩和融資環境收緊,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再度浮現,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發生流動性危機,信用違約風險暴露增多,市場對信用風險擴散、蔓延及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感到擔憂。這樣一個背景下,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被寄予厚望,希望貨幣政策能夠適度放鬆以穩定信用市場、緩解融資困難、支撐經濟增長。

  應該說,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的確較去年有所放鬆。這在今年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穩定性上升,同時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有所回落上已得到體現。另外,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更加積極,準備金工具使用頻率提高,對MLF、PSL操作力度加大,6月份未在美聯儲加息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均傳遞出一定的寬鬆信號。

  不過,管理層及貨幣當局依然強調,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針對4月份降準,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降準置換MLF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分析人士指出,貨幣政策相比去年有所放鬆,但這種放鬆是有限及有條件的,主要體現在邊際和結構上,並不是單純的全面放鬆。

  根本原因可能在於,單純放鬆並不能完全“對症”,還可能產生副作用。中金公司(港股03908)研報指出,如果貨幣政策放鬆信號過強,可能會進一步壓低貨幣市場利率,導致金融杠杆複燃,偏離金融防風險和去杠杆的大方向。在打破剛兌的過程中,過早傳遞放鬆信號,也不利於市場重塑風險意識,不利於打破剛性兌付。還可能進一步吹大房地產泡沫,加大匯率貶值及資本外流壓力。

  因此,在面對貨幣政策放鬆的訴求時,央行更多采取了結構性的做法。從年初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到4月降準置換MLF,以及後來的MLF擔保品擴容,都帶有結構性政策的彩色。央行希望通過結構性政策的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向普惠金融等特定領域傾斜。

  從目前逐漸形成的共識來看,未來貨幣政策放鬆概率大過收緊,但政策調整仍會以邊際性、結構性為主,審時度勢,相機抉擇。降準雖然屬於政策信號較強的一類政策工具,但通過置換MLF、限定釋放資金用途等安排之後,也被賦予了結構性政策的內涵。不是不可以用,關鍵是時機。

  從5月經濟金融數據來看,信用緊縮對經濟增長的反作用開始顯現,引起市場對後續經濟增長及債務風險的擔憂,同時,金融市場出現一定波動。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此次若頒布定向降準等政策,可以在穩定市場預期等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

  中短債或最受益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全面降準還是定向降準,央行都釋放了低成本長期限流動性,有助於緩解銀行體系負債壓力,提高流動性穩定性、降低貨幣市場利率,從而有利於無風險債券收益率下行。

  事實上,今年以來,雖然市場對貨幣政策取向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有一點是相當確定的——流動性環境將好於去年,無論是寬鬆程度還是穩定性都會好於去年。不難發現,央行雖然強調貨幣政策取向不變,但多次表態將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市場認為,“合理穩定”的提法比去年的“基本穩定”在口徑上要松一些。

  對債市而言,這意味著短端利率的不確定性下降,並存在一定的下行太空。如果短端利率走低,中長端收益率也可能會有所下降。今年前5個月的債市收益率就呈現這樣的變化。

  就目前來看,近期央行明顯加大了流動性操作力度,有助於穩定年中時點流動性,如果近期定向降準政策頒布,半年末流動性風險將進一步下降。

  不過,考慮到經濟韌性尚難證偽、利率債供給上升、資管新規細則尚未落地、銀行配債額度受限等因素,機構認為目前中短端機會更為確定,長期債券性價比相對差一些。券商報告指出,堅持中短端杠杆和騎乘策略仍是目前最好選擇。債市的配置力量減弱,尤其是短融等絕對收益率水準不會太低。而資金面的穩定性等會有所好轉,這為杠杆機會和騎乘策略創造較好的條件。尤其是存單短期利率見頂之後,騎乘操作的風險大為降低,機會從短端再次向中短端延伸,中短端再次成為性價比較好的點。相反,由於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融資環境尚未明顯改善,低等級信用債依然是性價比最差的點,預計信用利差分化走勢繼續。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