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MLF擔保品擴容不是放水 結構性貨幣政策維穩去杠杆

  證券時報 孫璐璐

  近期央行推出了關於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新政策,將MLF擔保品範圍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將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納入擔保品範圍。這無疑是對近期債市頻繁出現的民企違約事件的一個積極回應,意在為代表多數評級在AA級以上的民企信用債增信,紓解市場因接連違約而產生的恐慌性情緒。

  但記者發現,針對MLF擔保品擴容一事,市場還是存在誤讀,認為這又是一輪“大放水”,由於擔保品中的公司信用債評級範圍從AAA級擴大至AA級,甚至有人誇張地認為這一招“比當年美聯儲量化寬鬆(QE)還要凶猛”。

  實際上,這種擔憂實屬多慮。一方面,MLF只是央行投放流動性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工具,更何況從4月進行的定向降準置換到期MLF的政策舉措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適當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將是貨幣政策考量,那麽用定向降準替換到期MLF仍可期,MLF餘額規模會逐步控制,即便擴大了擔保品範圍也不會對新增規模產生太大影響。另一方面,此次擔保品擴容的範圍仍比較“節製”、有針對性,擔保品範圍主要向小微、綠色、“三農”傾斜,契合的是“三大攻堅戰”政策目標,這說明此政策仍是結構性政策,而非總量放鬆的政策。

  作為當前巨集觀經濟發展的主要政策目標,去杠杆正駛進深水區,從緊融資環境下的負面影響正在顯現,而這一影響或許是絕大多數人始料未及的。去杠杆的初衷主要是為了降低國企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但行進中卻發現首當其衝的竟是民企等中小企業,這一方面是因為部分民企自身經營出現問題,如前期激進擴張導致在當前嚴監管環境下再融資出現困境,發生流動性危機;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市場仍對國企抱有剛兌信仰,而對民企存有天生的不信任,在融資條件趨緊的環境下產生逆向選擇。

  如何避免在總量去杠杆的進程中對結構性杠杆有的放矢,成為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越來越大的挑戰。去杠杆必然會伴隨著違約的發生,這是市場出清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面對違約的出現和因此而產生的市場非議,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定力,堅定去杠杆的大方向不變。同時,也要及時做好應對預案,控制好杠杆的有序出清。可以看到,不論是此前的定向降準,還是此次的MLF擔保品擴容,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均呈現結構性特徵,即貨幣政策不再聚焦在狹義的流動性投放,而是通過結構性的信貸政策鼓勵金融資源向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傾斜,這就是在控制總量投放的情況下的結構性優化。但僅靠貨幣政策的結構性調整遠遠不夠,推動國企和地方政府有效去杠杆,除了繼續保持金融嚴監管,嚴控金融資源繼續“輸血”低效領域外,還要通過加快國企改革、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等手段破除預算軟約束。

  對市場來說,也要摒棄一出現市場動蕩就呼籲央行“放水”的懶人思維,慣性地認為“放水”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在嚴監管的環境下,影子銀行的收縮就是開弓之箭,即便有貨幣政策的總量刺激也無法扭轉從緊的融資環境。不過,在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基調不變的情況下,本月適逢年中流動性“大考”以及巨量MLF到期,央行仍有很大概率繼續推出定向降準置換到期MLF,但這並不意味著流動性放鬆,而仍是維持銀行體系資金穩定、加碼經濟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的結構性政策調整。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