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頭部機構投資人談退出:僅靠IPO根本不夠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作為“募投管退”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順利退出一直是各家機構關注的重點。在近年來A股市場IPO收緊、退出渠道不暢的背景下,機構也在嘗試其他方式,包括並購、S基金等都成為新的選擇。

在近日由投中網、投中信息主辦的“第13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多位知名投資人對相關話題進行了討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大家做了一個梳理。

僅靠IPO根本不夠

在4月18日等論壇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澤望在圓桌分享中坦言,目前整個的VC/PE市場前景並不樂觀。他透露道,“像我們這一家機構,去年所投項目超過150個。全國投資至少超過1萬個。但是去年A股上市才105家,加上去港股、美股的不超過200家。如果大家尋求IPO退出基本上沒可能,隻佔萬分之一二——指望IPO基本不可行。並購也不多,所以投資人的錢從哪裡收回來?我們這個行業還是憂心忡忡,拿了LP的錢,五年以後如何還給人家?”

在他看來,國外PE一級市場退出,是靠PE二級市場接盤,第二是並購,第三才是IPO。但在中國市場還是主要依靠IPO。

“我們管理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規模非常大,1100億。很多的機構都來申請深圳市政府的引導基金,已經審批通過157家,包括了行業排名前50名的,90%以上都來申請了這筆經費,所以我們對行業的了解非常清楚。有的機構申請了這個錢,但是政府的錢只有25%出資,還有75%需要他募資,很多機構募不到錢,基金也成立不了。所以對行業退出的情況我們非常清楚。”

為此,深創投最近設立了一個二級基金,倪澤望表示,“對於沒有清盤的想停盤的我們可以接手;對於二級、三級出不了錢的,我們可以參與進去。所以這個市場是很大的,指望哪一家機構去做遠遠不夠”。

漢領資本(Hamilton Lane)董事總經理夏明晨也在峰會上表示,從2005年、2006年以後,國內的資本市場發生了變化,國內上市、退出通道可以走了,所以成立了大量的人民幣基金,形成了美元和人民幣兩個市場並行的局面。“我們現在看到有幾個趨勢:首先從投資戰略上來講,海外並購多、VC和成長性基金少,中國是正好反過來的。但是以後的趨勢來看,國內並購型的交易會越來越多。首先增長在變慢,越來越多的公司是遇到了一些增長的瓶頸,為了獲得更好的增長甚至為了生存下去需要轉型。這個轉型就為很多PE公司提供了機會。原來很多做Gross的基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並購,一些做成長型的公司,也想更多地做早期的項目。”

“新寵”S基金發展仍然面臨挑戰

除了並購,S基金(Private Equity Secondary Fund,亦稱為“PE二級市場基金”)也是很多機構關注和正在嘗試的一種方式。

對於海外市場而言,S基金已經成為海外PE市場退出的主要方式之一,甚至超過了IPO,這不同於中國的PE市場退出結構。2018年,私募股權轉受讓由於具有價格優惠、投資標的明確及有效降低J曲線效應等特點,目前正逐步成為市場上的一個投資趨勢,GP、LP參與S基金交易的積極性正在迅速提高。

另一方面,S基金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瓶頸。歌斐資產合夥人饒智就在峰會上表示,從全球範圍內來看,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S基金的交易量都在保持上升,最近三年交易金額超過110億美元、2017年達到470億美元的頂峰。而在中國,雖然S基金近年來受關注度很高,但目前還是只有幾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

與此同時,國內S基金交易主要集中於基金的份額轉售讓,賣方主要出於提高流動性的目的來出售份額。“交易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盡調、估值、中介機構服務缺乏這些難題,還是製約著行業蓬勃的發展。”饒智指出。

具體來看,S基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信息不對稱,這部分主要是由於盡職調查難度較高。“一方面,私募GP不願意將自己的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完全公布。另一方面,即使GP配合,如果一個S基金交易包含了三五十個項目,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出有效判斷是很不容易的。”其次,信息不對稱會進一步帶來估值難的問題。第三,S基金整個的生態系統發展度不高。

“儘管S基金面臨這幾個挑戰,但是機遇仍然不小。資管新規的頒布,對政府引導基金和一些基金的後續出資產生了負面影響,一些基金不得不轉讓部分項目,這是政策原因造成的特殊交易機會。同時,2008年~2011年募集的基金,差不多到了該退出的時候,這也是一個投資機遇。”饒智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