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足踝關節損傷?治療師必知3個重要檢查方法、6組康復訓練運動!

脊近完美 ID zhuguomiaodaifu

你知道嗎?在所有運動損傷中,踝關節損傷約佔40%!然而,比踝關節損傷更傷人的,是受傷後沒有得到正確、及時的恢復。這會導致足踝疼痛、活動受限,並引起經常性的崴腳。

今天,我們將從足踝關節的解剖說起,了解足踝為什麼容易扭到?在踝關節損傷時,還會令哪些肌肉和韌帶損傷?接著,我將介紹3種檢查踝關節損傷的方法。當然了,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所以在文章的最後,我還會提供6組踝關節的康復訓練方法。

文章導讀

1、為什麼足踝很容易扭傷?

2、踝關節損傷時,哪些韌帶、肌肉也會損傷?

3、足踝關節損傷的3種檢查方法

4、6組踝關節的康復訓練

為什麼足踝很容易扭傷?

Ⅰ 足關節解剖

由下圖可見,足部由26塊骨構成:剝殼14塊趾骨,5塊蹠骨,7塊跗骨構成。足可以被分為3個功能區,即前足,中足和後足。

前足:在蹬離期,前足骨骼像長桿杠一樣產生動力。

中足:在站立期,身體重心正在中足部位之上。在正常步態中,單足會承受全部身體的重量。

後足:足跟觸地時,後足(跟骨及距骨)會吸收衝擊力,以減弱作用於足部的力。

Ⅱ 踝關節解剖

踝關節由脛骨、腓骨遠端和距骨構成。內外踝和脛骨後緣構成踝穴,距骨上面的鞍型關節面位於踝穴中。距骨的鞍型關節面前寬後窄,背屈時較寬處進入踝穴,蹠屈時較窄部進入踝穴。

踝關節的屈曲,被定義為足背部向腿前方靠近的運動,也被稱為足背屈。踝關節的伸展是使足背部遠離腿前方的運動,足與下肢傾向於形成一條直線,這被稱為趾屈。

Ⅲ 踝關節扭傷的原因

踝關節的這種結構形態,是其不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所以踝關節在蹠屈位稍鬆動。踝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其在蹠屈時比較容易發扭傷。由於踝關節外踝腓骨較長,踝穴較深,而內踝脛骨較短,踝穴較淺,外踝比內踝低,因此踝關節更易發生內翻扭傷

踝關節損傷時,哪些韌帶、肌肉也會損傷?

踝關節的損傷要分為三種情況來分析:外翻時的損傷,內翻時的損傷以及趾屈時的損傷。每種損傷都會引起相關的肌肉和韌帶損傷。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看看。

外翻時的損傷

▼韌帶損傷

踝關節外翻時的損傷,往往會引起內側三角韌帶的損傷。踝內側的韌帶,又稱三角韌帶。三角韌帶較強,可以限制足外翻。

▼肌肉損傷

外翻時容易損傷的肌肉是脛骨後肌、長屈肌和趾長屈肌。

內翻時的損傷

▼韌帶損傷

內翻時容易損傷外側副韌帶。這裡提一句,距腓後韌帶能起到限制足內翻的作用。

肌肉損傷

內翻時比較容易引起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的損傷。

趾屈時候的損傷

▼趾屈時脛腓前韌帶容易受傷,而損傷肌肉為脛骨前肌。

足踝關節損傷的3種檢查方法

骨折的癥狀

Ottawa足踝準則(Ottawa Ankle Rules)仍是目前首選的足踝損傷檢查方法。根據這一準則的描述,如果傷者出現如下癥狀,就需要進行X光檢查是否存在骨折:

1) 年齡50歲以上

2) 受傷後不能走四步

3) 舟骨和第五趾骨粗隆有壓痛

4) 內外踝尖及以上6cm有壓痛

特殊檢查

踝關節的活動與腓骨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對踝關節做四個方向的被動活動,來檢查是否存在疼痛。

1) 被動趾屈時出現疼痛

可首先考慮前側的脛腓韌帶出現損傷,這個時候按壓住脛骨前肌的肌腹,再做被動趾屈。若疼痛立刻減輕或消失,則可以診斷為脛骨前肌出現了損傷。

2) 被動內翻時出現疼痛

可首先考慮距腓前韌帶的損傷。此時按壓住腓骨長短肌的位置,若疼痛立刻減輕或消失,則可以診斷為腓骨長短肌出現損傷。

3) 被動背屈加外翻時出現疼痛

首先考慮踝內側韌帶的損傷。這時從脛骨內側按壓住脛骨後肌的位置,若疼痛立刻減輕或消失,則可以診斷為腓骨後肌出現損傷。

▼總結

在處理踝關節損傷時,應考慮結合性損傷,如趾屈加內翻會同時損傷脛骨前肌和腓骨長短肌結合的損傷。診斷後應對這些損傷的肌肉及時作出處理,可以使疼痛得到有效緩解。

急性期的處理方法

踝關節損傷有一個大家熟知的RICE原則,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以及Elevation(抬高)。在此,再教大家另一個急救方法:腓骨複位。

▼原理

由於腓骨下移會限制踝關節的活動,因此可在踝關節損傷處,觸摸距骨和腓骨之間的距離。如果距離小於一橫指,說明距離過於狹窄,則需要做使腓骨向上的複位。若在扭傷的第一時間以此方法進行處理,會有效緩解疼痛並增大活動度。

具體方法

手頂住外踝尖往前下方頂,慢慢向上推,持續30秒。

6組足踝部的康復訓練

Ⅰ 4組踝關節訓練

▼踝關節的背屈

做該動作時,讓足背部向腿前方靠近

趾屈

做該動作時盡量讓足背部遠離腿前方,足與下肢傾向於形成一條直線

▼內翻

做該動作時讓足底面向內旋轉

▼外翻

做該動作時讓足底面向外旋轉

▼站姿提踵

這個練習主要鍛煉的是小腿肌肉

訓練時,每組8-12個,每次3-4組,每周進行3-4次

本體感覺訓練

平衡墊站立訓練

1) 每組30秒,每次三組

2) 後期可通過增加時間等方式來提高難度,譬如:訓練時可從睜眼到閉眼,從靜態到動態循序漸進。

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因此,我們更要注意在運動時保護足踝關節。以下4項措施,可以進行有效的防護:

1) 運動前做正確的熱身準備活動

2) 在合適的場地穿適合的鞋做體育鍛煉

3) 平時多做功能性訓練

4) 習慣性扭傷應考慮下肢其他關節是否存在問題,如:骨盆是否存在旋轉等。

一旦發生踝關節扭傷,因及時向專業人士顧問、求助,切勿拖延治療。希望天下從此沒有受傷的踝關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