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味人間》開播9.4分,美食的玄機你看懂了嗎?

上線3小時播放量過億,

剛剛播出一集,豆瓣就9.4分。

說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紀錄片”,一點兒都不過分吧?

導演陳曉卿終於回來了,時隔四年,精心打磨,剛看了一會,就能感受到味蕾被支配的恐懼,《風味人間》未播先火。

延續了《舌尖上的中國》第1、2部的風格,《風味人間》在介紹美食的同時,也沒有缺少美食相關的“人情味”。

然而這檔跨越六大洲、20多個地區,製作周期長達兩年,超以往2倍製作費的美食紀錄片似乎又比《舌尖》系列多了不一樣的味道。

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三斤肥碩大閘蟹才能換來一口的禿黃油,加薑絲,香醋耐心攪拌,讓每一顆米粒都被膏黃包裹的禿黃油拌飯;

最平凡的食材卻能做出發光的料理,嘴上說著“土豆能有多好吃”,口水卻已經開始顫抖,準備下單一份外賣了;

好食材無需過分烹調是全人類的共識,在奶桶肉面前,你不禁感慨只有這麽複雜的工藝才能造就如此有張力的肉!

看到上面這些,你可能以為這僅僅是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的延續。

太天真了!

這分明還是一場美食科普盛宴

通曉關於美食的化學、生物、地理……的美食家

如果你看得仔細,會發現其中不乏美食和科學相關的知(ting)識(bu)點(dong)。

比如,為什麽能把羊肉烹飪得如此口感綿軟,而又富有張力?

當然是有內外同力的特殊製作手藝!

為什麽用草木灰水烹煮出來的灰水筍能帶給人非一般的味覺體驗?

為什麽普普通通綿軟的土豆卻能產生韌糯的口感?

不光美食在更新,這一次《風味人間》畫面的“高級感”也是撲面而來。

陳曉卿團隊聯合了中科大的“美麗科學”團隊,加入了超微攝影和顯微攝影,通過技術上的革新,帶領大家看到風味形成背後的奧秘

這當然不是單純的“科技大秀”,這些前所未有的攝影手段,讓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醃製過程中,細小的鹽粒一點點滲入肉裡;會發現用蟹肉沾醋之所以美味,是因為蟹肉被打開了纖維組織;還會了解豆腐凝成的奧秘,歸功於鹵水和豆漿邂逅……

說起這些人間風味來,陳導不說“五行調和”、“祖傳奧妙”,而會講——

微生物讓蛋白質和脂肪得到全面溶解,釋放出大量遊離氨基酸和揮發性香味物質;

支鏈澱粉含量高,反覆捶打支鏈澱粉不斷拉伸……產生無法比肩的韌糯口感;

……

一個個知識點都在告訴我們,美食可不是一門玄學,美好風味背後是有科學原理支撐的!

發現食物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也是陳曉卿執導美食紀錄片的初衷。

吃貨與美食家的差別在於......

人人都愛美食,因為“吃”是獲取幸福最簡單的動作。一直以來,人類為了獲得支撐生命的食物,消耗了驚人的精力,很多先輩都致力於與食物相關的許多研究和發明。

你一定也對食物充滿了迷思

為什麽石頭烤出來的土豆比蒸土豆好吃?

為什麽味道和香味與原來一樣的麵包,受潮之後卻不好吃了?

為什麽吃烏冬面的時候,人們享受通過喉嚨時的感覺?

為什麽冰鎮的冰淇淋好吃,融化的冰淇淋卻讓人感到甜膩?

為什麽有人喜歡香菜,有人不喜歡香菜?

為什麽烹飪中會產生香噴噴的氣味和誘人的顏色?

為什麽會想吃不同尋常的東西又感到害怕?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烹飪工具是什麽?

米飯和麵包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柴火灶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真的更好吃嘛?

......

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名普通吃貨,你和美食家的區別是什麽呢?

所謂吃貨,就是雖然對美食有諸多迷思,但吃飽了之後就把迷思丟到了腦後......

而美食家,則是那些願意去了解甚至研究食物迷思的人啦!

陳曉卿導演

除了陳導的紀錄片中含有諸多食物科學知識點,其實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成果呢。

如果我告訴你

看紀錄片會流口水,不是嘴巴的錯,是大腦饞了;

想嘗試新潮食物,不是胃裡空虛,而是基因在作祟;

你熱愛辣味的感受,不是來自味蕾,而是通過自由神經末梢;

那些充滿回憶的味道,很可能不是滋味的記憶,而是氣味的記憶.....

你會不會對食物有了新的認識?

美味的食物,讓人感動的食物,銘刻於記憶中的食物,讓人目瞪口呆的外國人做的中國食物,看了《風味人間》想吃的食物,最想念的媽媽做的食物......

從最開始關注食物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到後來我們關注吃得是否健康,在健康的基礎上,我們又開始探索,為什麽好吃,為什麽覺得好吃,怎樣做才能更好吃......

人類在“吃”這個問題上,從來不懈怠。

食物從來不是懸浮在殿堂樓閣上的奢侈品,對美味食物或美味菜肴的研究,也絕不是奢侈或有錢人的嗜好,對美食之道的追求,是普通人對生活的致敬;

科學也同樣不是束之高閣的秘密典籍,科學存在於普通人的生活中,存在於我們眼前的餐碟上,與千百種美食相遇,與千百種科學邂逅。

美食即相逢。

相關書籍推薦

《食物與科學的美味邂逅》

[日]石川伸一 著丨2018.07

購書詳情,請點擊“書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