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集9.4,吊打《舌尖》的紀錄片來了

整點電影

你有128個好友已關注

吃貨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美食片,只有陳曉卿能拍得好,其他都都不行」

這麽說當然是有實踐證明的,還記得年初從《舌尖上的中國3》那裡受到的失望嗎?

什麽叫一手好牌就這麽給打爛了,

混亂的鏡頭剪輯,滿屏的常識錯誤,豆瓣評分從第一季9.3跌到3.7,堪稱中國電視史上最晚節不保的“續集”

口碑“撲街”,評分直逼《逐夢演藝圈》,舌尖3被全民吐槽,很大原因就是少了個靈魂人物,——陳曉卿

你或許不熟悉陳曉卿,但你一定被《舌尖上的中國》1、2驚豔過,陳曉卿就是舌尖的總導演,是他一手創造了這個萬人空巷的神話。

時隔四年,陳曉卿帶著自己親手打造的《風味人間》再次登場。

這一次,吃貨們心中的信仰,中華美食屆的圖騰沒有讓我們失望。

第一集《山海之間》才開播不到三小時,就播放過億,評分更是超過了《舌尖1》達到了超高的9.4,還在一路看漲!

這部引得億萬觀眾深夜“舔屏”的神級紀錄片!注定成為今年的爆款!

對吃貨們來說,陳曉卿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有他參與拍攝的美食紀錄片,就一定不會讓人失望,甚至有人說,只是聽到他的名字也會忍不住咽口水。

光片子誘人還不算,陳曉卿還憑一己之力帶火淘寶上的美食特產無數,絕對稱得上是新一代“帶貨男神”!

聽說《風味人間》第一集播出的第三天,片中出現的美食已經有賣斷貨了!

三斤肥碩大閘蟹才能換來一口的禿黃油,

如此奢侈的吃法,非產區的人或許完全無法理解;

最平凡的食材卻能做出發光的菜肴,

嘴上說著“土豆能有多好吃”,手卻不由自主查起了飛甘肅的機票;

好食材無需過分烹調是全人類的共識,但在奶捅肉面前,烤肉派和清蒸派達成了空前的一致。

陳曉卿“帶貨”的能力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在《舌尖》之前,陳曉卿一直是循規蹈矩的紀錄片導演,專業大獎拿過不少,就是不火。

2007年,他扛著笨重的攝影機跋山涉水,一部《森林之歌》美輪美奐,卻意外帶動了菌菇、松子等山貨的銷量。

他發現,原來在可食用的森林物產上,他給足鏡頭、光線柔,解說詞是可以讓人擰出一把口水的。

另辟蹊徑的成功,讓他發現了自己拍美食的天賦,之後的事你們都知道了。

《舌尖1》播出的當天,陳曉卿發了一條微博,“都看看吧,不難看,真的。”

謙卑的態度與他的付出以及片子的品質完全不成正比,畢竟在那時,誰也沒想到會火,而且是這麽火。

而有了前作的成功,《風味人間》顯然底氣更足,當然也更小心翼翼了。

整個製作期長達兩年,前期收集資料和調研就佔去了絕大部分。

製作組歷時超過兩年,跨越了六大洲、20多個地區,除了介紹中國民間美食,更增加了近三成的國外美食。

從法國到西班牙,從越南到摩洛哥,從秘魯到埃塞俄比亞,走訪了20多個國家,

用陳導的話來說,就是要力求在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美食的獨特性,探索它與世界美食的奇妙緣分。

此外,陳曉卿和他的團隊首次嘗試用了“超微觀攝影、顯微拍攝、動畫再現”互動式攝影控制系統等全新的影像語言。

比如在超微觀攝影下,人們可以看見在低於零下20度的環境裡,急速凍結的馬肉上盛開的冰花。

看鹽是如何緩慢而持久地深入火腿肉的內部。

總之就是多角度、多感官地展現每一道食物最誘人的瞬間,為觀眾還原一個真實的味覺故鄉。

看得出來,這次在創新上做了不少努力,連電影般的畫質和構圖,隨便一幀都是屏保級的效果!

首集《山海之間》一上來就直奔主題,短短五十多分鐘,出現了超過二十道名菜,各種山珍海味,人味蕾大開。

前方高能,請吃完飯後觀看,以防畫面引起極度不舒適!

這道“禿黃油”,可以說是在首集“一戰成名”,已經完完全全俘獲了大閘蟹愛好者的心:

隻用蟹膏和蟹黃熬製的禿黃油,是令人心尖都在顫抖的頂級美味。

蓋到米飯上,看著亮晶晶的油水浸透噴香的飯粒……

這種“一針見血”的拍攝手法,嗯,老朋友回來了。

同樣的還有這些——你們看吧

新疆庫爾特的手抓羊肉

呼倫貝爾的奶桶肉

帶皮燜烤的羊肉汁水豐盈,並帶有獨特的炙烤香,極致的味覺體驗在羊胸口,刀鋒過處,張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綻開,綿密濃烈,余香滿口。

哈薩克熏馬肉馬腸

安徽南屏村皖南火腿

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

四川瓦屋山冷筍

巴楚蘑菇羊肉湯拌面

江浙名菜酥皮蟹

洋芋攪團

台灣三杯旗魚皮

單是第一集“山海之間”,就已經涉及到了 12 個地區、城市或村鎮,8 種食材,25 道料理。

看完你不僅能深深感受到視覺上的誘惑,味覺上的享受。更多的還是來自心靈上的震撼。

美食家蔡瀾曾經評論:陳曉卿是我相信得過的美食家。

他愛吃、懂吃、會吃,也只有對美食愛得深沉的人,鏡頭下的美食才能拍出如此熱騰騰的靈魂。

好吃,或許是一部美食紀錄片的第一要義,但是《風味人間》卻恰恰在強調,人在這其中的重要性。

而“陳氏出品”的紀錄片有一個很大的特徵,那就是人情味。

第一集裡討論度最高的是台灣漁民鰾捕旗魚的片段。

在台灣,有一種古老的鏢魚技法來捕旗魚。

旗魚是風浪中的短跑冠軍,想在短時間捕獲它並不容易,而今年,旗魚總是難覓其蹤,少年和他的父親已經海上等待多日。

面對6、7級大風卷起的海浪,年輕的漁民站在搖搖晃晃的船頭,一雙眼睛時刻注意魚群的走向。

攝影機綁在鋼鏢上,觀眾就像和少年一起在海浪顛簸,有人說,這裡的幾分鐘有電影的質感。

漁船在逆浪中顛簸,年輕的鏢魚手持魚叉站在船頭,向海面遠遠一扔……

活脫脫現實版的《老人與海》。

最後,2米長的旗魚被艱難拖到船上,海上漂泊多日的父子倆終於有了收獲,螢幕前的很多人,也跟著長長舒出一口氣。

據說為了等待一隻旗魚的出現,導演組團隊也在海上等待了五天。

而五天拍攝積累的大量素材,經過剪輯,最後呈現出來的僅有短短幾十秒。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但也讓人看到了一位最年輕的鏢魚手的故事,

而這一集末尾成功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

有人說,《風味人間》這是在複刻“舌尖”,刻板套路;也有人說,這是中國美食紀錄片的全新標杆,值得褒獎和讚揚。

我想說的是《風味人間》絕對不只是一檔美食紀錄片,它更多是用美食來記錄人生。激發我們的食欲,去嘗嘗這人間百態。

這或許這就是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所在:

最後,這周末準備看第二集的朋友,記得叫好外賣再看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