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帝內經》:三陰三陽有什麽秘密?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讀懂陰陽義理,說通生老病死。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張其成講黃帝內經》37講。

從《易經》開始萬事萬物被分成了陰陽,這樣那麽複雜的事物一下子就有序化了、簡單化了。按照一分為二的法則,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就是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

可是,在《黃帝內經·素問》第六篇《陰陽離合論》中卻有一種特殊的分法,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三,於是有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叫“三陰三陽”。

這是很了不起的,是《黃帝內經》的偉大發現!“三陰三陽”不僅指導了人體十二經絡理論,而且指導了張仲景《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三陰三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麽內在的秘密呢?我們先來看這一篇的開頭。

黃帝問了一個問題: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天複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我聽說天屬陽,地屬陰;太陽屬陽,月亮屬陰”,大月小月三百六十天為一年,人也是和它相應的。如今你說的三陰三陽,不和一陰一陽相對應,是怎麽一回事呢?

岐伯回答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陰陽啊,是可以不斷分離的,可數出幾十個,推導出幾百個,數出幾千個,推導出幾萬個,數都數不清楚啊,但是這其中的精要只有一個。

岐伯的這個回答,重點在說陰陽在自然界和人體身上都是可以不斷劃分的,是永遠也數不盡的,但是卻是可以統歸於“一”就是一陰一陽,一陰一陽最終同歸為一氣。這就是莊子說的“通天下一氣耳”。

這一篇的名稱為什麽叫“陰陽離合”?“離”就是分離,“合”就是相合、統合。陰陽好比夫妻,夫妻是相對獨立的,是可以分離的,但夫妻是相愛的,他們的心是相合的,是一心一意的。“離”表示陰陽無限可分,這一篇特指分為“三”就是三陰三陽;無論陰陽怎樣分離,但歸根結底可以通歸於“一”,三陽歸於一陽,三陰歸於一陰。

為什麽要分為“三”呢?其實“三”這個數字在我國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子》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所以說,一切萬物都是由三推開而去,進行衍化的。《黃帝內經》把《易經》的“一分為二”和《道德經》的“三生萬物”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三陰三陽”學說。

“三陰三陽”是怎樣分出來的呢?岐伯說:“天複地載,萬物方生。”由於天的覆蓋,地的承載,萬物才能出生。在萬物還沒有從大地冒出頭,還在陰的地方,叫做陰中之陰;剛從大地冒出頭的,叫做陰中之陽。

這就開始進一步劃分了,從陰中又可以進一步分出陰陽,叫陰中之陰、陰中之陽;從陽中又可以進一步分出陰陽,叫陽中之陰、陽中之陽。

我在講《金匱真言論》時講過一天的晝夜變化,總的來說白天為陽,黑夜為陰,但如果進一步劃分,白天以中午午時為界,午時之前太陽是上升的,是陽中之陽,午時以後太陽是下降的,是陽中之陰;黑夜為陰,一般以半夜子時為界,子時之前陰氣是加重的,是陰中之陰,子時以後陽氣開始萌發,是陰中之陽。

就一年四季來說,也是這樣,春天和夏天氣象溫熱,是屬於陽的,但春天和夏天比,春天沒有夏天熱,所以是少陽,夏天就是太陽;秋天和冬天氣象寒涼,比較而言,秋天是涼,冬天是寒冷,所以秋天是少陰,冬天是太陰。

陰陽對萬物起什麽作用呢?岐伯說:“陽予之正,陰為之主”,陽氣給予萬物生長的熱量和正氣,陽是萬物的父親;陰是萬物的主宰,是萬物的母親。雖然說萬物生長靠太陽,但是萬物同樣離不開大地,要靠大地承載。就像一個人既要有父親,又要有母親,父母陰陽相互配合,生命才得以在天地間存活。

岐伯接著總結四季的作用,“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是因此萬物在春天生發,在夏天盛長,在秋天收獲,在冬天封藏。如果天地失常的話,萬物就閉塞不通。陰陽的變化,反應在人身上,也是可以推算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