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老年人頻繁起夜?竟是因為得了這種病……

俗語說,「小兒覺多,老人尿多」。人上了年紀出現頻繁起夜的癥狀,真的只是身體自然衰老的正常現象嗎?

事實並非如此,夜尿增多實際上是一種生理疾病的表現。

鑒於正常成年人夜間不排尿或僅排1次,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夜間排尿次數超過2次或以上作為夜尿症的參照標準。而國際尿控協會(ICS)則將其定義為患者迫於夜間尿意需起床排尿1次或以上,並每次均中斷睡眠。但兩者均未考慮尿量等具體指標。

目前,多數以夜間排尿次數≥2次,且尿量>750 ml或大於白天尿量(正常白天和夜間尿量比為2:1)為夜尿症的判斷標準。

對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增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較少,腎濃縮功能減退,膀胱逼尿肌萎縮導致收縮力下降,出現殘餘尿,使膀胱實際容量變小,夜間排尿次數增多,據報導80歲以上的老人夜尿增多可達80%。

此外,臨睡前大量喝水、精神緊張、失眠等生理性和精神性因素也可能是老年人導致夜尿增多的原因。

夜尿症並非小問題,首先它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導致患者白天的精神較差,降低其生活質量。其次很多罹患夜尿症的老年人年紀偏大,夜間起尿會增加其跌倒和骨折的發生風險。

一項關於社區老年人夜尿症與跌倒發生率相關性的隊列研究顯示,夜尿次數超過3次者,跌倒風險增加28%。在評估跌倒風險相關因素中除去年齡、性別、種族及隨訪時間等因素後,夜尿仍是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

在另一項關於夜尿症的研究中,美國麻省新英格蘭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根據1.6萬名年齡在20歲以上成年人的醫療數據顯示,男性和女性夜尿症患者的死亡率分別要比正常人高15.5%和21%。

年輕患者的死亡率要比沒有夜尿症的同齡人高一倍,年老患者的死亡率要比沒有夜尿症的同齡人高20%至30%。

因此,當老年人出現夜尿增多現象時,應予以重視,及時就醫。

事實上,老年夜尿症的患病率遠遠高於糖尿病,但卻經常被大眾誤認為是衰老的自然現象而導致病情延誤。

由於夜尿症的病因較為複雜,在經過準確的臨床診斷之後,方可以制定科學的生活方案以及治療措施,患者在積極有效的配合之後方可有效的改善夜尿症的癥狀。

在藥物治療上,去氨加壓素是目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夜尿增多的藥物。

此外,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睡前適度飲水、不飲濃茶和咖啡、盡量在臨睡前排空膀胱,從而減少夜間尿量。失眠的病人也可使用安眠藥幫助睡眠減少起夜次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