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人起夜多不算事?小心「夜尿症」!

年過六旬的劉伯(化名)有攝護腺增生,慢慢開始出現排尿困難,經常夜裡要起來好幾次上廁所。他一直忍著不想看醫生,不料一次半夜起床摔了一跤導致骨折。「像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還有的因為一直忍,出現尿儲留,最後導致腎功能損傷。」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醫院泌尿外科姚友生教授指出,中老年人「尿尿」問題要引起重視,以免導致嚴重後果。

過半60歲以上老年人夜尿多

2018年最新發布的《夜尿症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推薦,以每晚排尿≥2次作為夜尿症的診斷標準。姚友生教授指出,夜尿症的發生對於成人,特別是老年人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除了生活質量下降之外,夜尿症的發生也有可能是健康的危機信號,需要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同時採取積極的治療手段。

老年人是夜尿症的高發人群。「臨床發現,40歲以上夜尿症的發病率開始升高,另外女性比男性高發。有數據顯示,在40歲以上女性人群中,30%存在不同程度的泌尿問題,包括夜尿症、尿頻等。而60歲以上老年人中過半有夜尿問題。」

高齡、高體重指數、吸煙、高血壓病和糖尿病是夜尿症的重要影響因素。夜尿次數過多,尤其是夜間入睡後至第1次排尿前的睡眠時間過短對生活質量有明顯影響。

「很多患者以為年紀大了起夜多很正常,但夜尿症其實不是一個小問題,它往往預示著患者潛在的健康問題,如糖尿病,焦慮症等。」姚友生教授指出,夜尿症的危害首先體現在它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導致患者白天的精神較差,降低其生活質量。其次很多罹患夜尿症的老年人年紀偏大,夜間起尿會增加其跌倒和骨折的發生風險。一項關於社區老年人夜尿症與跌倒發生率相關性的隊列研究顯示,夜尿次數≥3次/晚者的跌倒風險增加28%。在評估跌倒風險相關因素中除去年齡、性別、種族及隨訪時間等因素後,夜尿仍是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夜尿症的患病率遠遠高於糖尿病,但卻經常被大眾認為是人體老化,常常被漏診。

科學分型治療老年夜尿症

姚友生教授介紹,老年夜尿形成的原因較為複雜,基本上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膀胱功能容量減少,主要是由於攝護腺疾病、膀胱炎;第二是晝夜排尿規律改變,患者白天排尿的總量不變,但夜間尿量超過了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這是最常見的老年夜尿症發病原因;第三是全天的總尿量增加,導致多尿症;此外還有睡眠障礙以及混合型因素等。

夜尿症的診斷需要患者完成排尿日記的記錄。排尿日記一般記錄的是患者一天的飲水量、排尿次數和排尿時間,以便於醫生統計患者的排尿量和排尿規律,從而幫助發現患者的夜尿症具體病因。

「有的患者怕麻煩,甚至有的醫生認識也不充分,」姚友生教授介紹道,夜尿症的病因較為複雜,需要明確病因對症制定科學治療方案,而非隨便開些抗菌葯。

據悉,成人夜尿症的治療一般分為三個主要的方式:首先,有些患者因某些內科疾病造成了夜尿症的產生,需要首先治療相應的疾病,如糖尿病等,再考慮對症治療夜尿症。其次,患者需要改變飲水模式: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偏好於晚上喝粥和湯,這樣容易造成夜間水分攝入過多。因此在治療夜尿症期間,晚上最好是避免喝湯飲粥,飲水以少量多次為宜。第三,藥物治療方面,如果是由於抗利尿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夜尿問題,可使用醋酸去氨加壓素,對症下藥3-6個月即可有明顯效果。不過,專家特別提醒,初次使用該葯的患者,建議服用7天左右前往醫院查一下血鈉,避免產生水鈉瀦留等副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