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ASLD中國之聲 | 牛俊奇教授:HBcrAg可作為預測慢B肝患者臨床結局的血清學指標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影響全世界超過2.5億人。很多患者即使檢測不到病毒DNA(HBV DNA),也會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進展。因此應該尋找除HBV DNA之外的更多血清學標誌物有助於監測疾病的進展。

在本屆AASLD大會上,我國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牛俊奇教授團隊的多項研究被收錄,其中一項研究評估了HBV核心相關抗原(HBcrAg)用於預測用恩替卡韋或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治療的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eAg血清學轉換的效用。

該研究在兩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共招募了139例HBeAg陽性CHB患者。分別採用恩替卡韋或Peg-IFN治療方案(臨床試驗編號為NCT03509688和NCT03546530),在基線和治療1年後進行肝臟活組織檢查,主要的檢測指標包括qHBcrAg和pgRNA、cccDNA、肝內HBV DNA定量以及血清學、病毒學指標。

結果顯示:基線時qHBcrAg水準恩替卡韋組平均水準為5.24±1.07 log10 U/mL,Peg-IFN組平均水準為5.38±1.22 log10 U/mL。兩組中血清HBcrAg水準均有顯著下降。血清qHBcrAg水準與pgRNA(r=0.597)和cccDNA(r=0.527)呈正相關。基線時血清qHBcrAg水準與肝內HBV DNA水準的相關性較弱,但有統計學意義(r=0.399,P<0.0001)。研究評估了用HBcrAg血清學水準預測HBeAg血清學轉換的預測比率。ROC在24周時為0.788,為最佳診斷閾值,敏感性為87%,特異性為75%。

該項研究提示,血清HBcrAg水準與pgRNA等病毒學標誌物相關,可用於預測慢性肝炎治療結果,尤其是評估HBeAg血清學轉換。

●AASLD中國之聲 | 牛俊奇、丁艷華教授:GLS4治療慢B肝IIa期臨床研究取得新進展,入選LB Abstract!

●AASLD名家訪談 | NAFLD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從發病機制到個體化醫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