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茶,不能用100°沸水沖泡,燙嘴!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自從前幾日頂著烈陽外出吃火鍋,那種爽快酣暢的味覺快樂就一直久久不散,吃一次沒能解饞,反倒有了上癮的不妙感覺。

餓,吃點充饑的食物便頂事,可饞,卻不是腹內的飽脹能夠輕易打消的。

或許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這不,李麻花大手一揮,帶著食材款款而來,約好的幾個朋友有的帶了湯料,有的帶了生猛至極的海鮮,有的自覺帶了翠綠惹眼的青菜。

村姑陳摸摸鼻子,去茶桌前炮製清茶解膩,正好搭配紅油躁動的麻辣火鍋。

廚房那頭,湯底的白煙渺渺,鮮辣生香的火鍋開始咕嚕嚕冒開;茶桌這邊,隨手泡裡的沸水也跟著響動,溫杯燙盞,春壽眉的乾茶香飄逸暖香。

喜滋滋地端起幾杯茶前往餐桌,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不僅是火鍋,還有「沸水泡茶不好」這種老生常談的後台留言。

「茶怎麼能用沸水沖泡呢?燙嘴!」茶友如是說。

在村姑陳大膽提出沸水泡茶後,也不知道是踩到誰的利益,各種五花八門的借口層出不窮的出現在私信評論,有說泡茶用沸水燙壞茶葉的,有說沸水泡茶不耐泡的,一一駁斥過後,今天連「燙嘴」這種站不住腳的借口都開始出現。

燙嘴?怎麼可能!沸水泡茶,茶湯當然放涼一點再喝,又不是讓人喝沸騰的茶湯。

更何況除了茶葉,這世上用到沸水的食材多了去了,這火鍋燙菜,哪一樣不要滾水下鍋,大家不是照樣吃得很歡快?鐵鍋小炒,溫度還不止100°度,這種邏輯,豈不是所有煮熟的東西都燙嘴,都不能吃?

沸水沖泡,茶湯傾灑,這落入品茗杯中的白茶,早已經過了三重降溫,且聽細細說來。

《2》

沸水泡茶,不是沸水喝茶!

煮菜燙菜,這些被高溫烹熟的食物,在落入口中之前,已經將滿身熱氣消散了七七八八,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把高溫滾燙的食物直接塞進口腔,把自己燙的嗷嗷亂叫。

更不會有人因為熟食需要晾涼再吃,就放棄了它,選擇吃冷盤生菜。菜類也便罷,肉類不用高溫煮熟,以中國人的口味,很少有人能夠作為天天的食譜。

吃菜是如此,喝茶亦是這種簡單的道理。

沸水泡茶,是出於對泡好一杯茶的追求,但使用沸水,卻不意味著必須趁著它滾燙將它一飲而盡。

且經歷蓋碗——公道杯——品茗杯這三道空間轉移的茶湯,一身熱度早已消散了不少。

曾經有人做過測試,從出湯到注入品茗杯,這短短的十來秒的時間,茶 湯已經從初沸時的100度,降到了60度左右,如果是冬天,涼得更快。如此溫度的茶湯,隻消涼個兩分鐘,便能入口了。

另外,蓋碗作為一種釉質光滑,瓷質微薄的容器,散熱的速度遠比厚度更大的容器更快。

拿起一隻蓋碗,對著光線,好的蓋碗,能看見隱隱的光線透過瓷器,給它帶去溫潤的光澤。這樣薄而透的質感,又是瓷質這種散熱較快的質地,註定了小巧蓋碗留不住溫度。

若是悶泡白茶,碗內的沸水降溫極快,白茶的豐厚物質釋放得極不均勻,溫水泡茶,茶湯中更多的水浸出物是茶多酚和咖啡鹼,因此杯中便多了七分苦澀。

這也是蓋碗不能悶泡白茶,煮茶壺卻能在減少投茶量的情況下煮老白茶的緣由。

這時端起蓋碗,茶湯快出落入公道杯,公道杯中的茶湯,因為公道杯是玻璃材質,散熱性佳,達到了又一次散熱的效果。

故而,茶湯落入公道杯和品茗杯,是兩次熱傳導的過程。

熱傳導的實質,是由物質中大量的分子熱運動互相撞擊,而使能量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至低溫部分,或由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的過程。

這種物理常識,決定了玻璃杯變熱,茶湯開始徐徐降溫,再將茶湯一一分湯到品茗杯中,這最後一道熱傳導,將原本滾燙的茶湯安撫得溫和。

如此三道步驟,茶湯早已變得溫熱,正是適合啜飲的溫度。

即使沒經過這多重步驟,傾倒而出的茶湯,涼一涼便可飲用。

沸水沖泡,能激發白茶的最好滋味,但沸飲茶湯或是溫飲,卻不會對已經成型的茶湯造成大的影響,何必鑽進字眼,把「沸」字放大到極致,反倒燙了自己的唇舌?

《3》

不用沸水沖泡,好茶會變成什麼模樣?

用這一個個千奇百怪的借口,其實只是為了逃避沸水泡茶,可若不用沸水泡茶,好好的白茶,會變成什麼模樣?

是苦、是澀、是香氣寡淡、是湯水稀薄的模樣。

正因為是好茶,才經不起溫水泡茶這種折騰。

白茶的品質越高,蘊含在它葉片中的物質也就越豐厚,決定茶香的芳香醇類物質,也會更加飽足。

優質白茶中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如果不是沸水沖泡,這些茶香便如同天使折翼——蓋因溫水中幽幽釋放的中、低沸點的茶香,沒有高沸點茶香的幫助,少了白茶最為鮮明的昂揚熱烈。

那麼沸水沖泡,是不是只有高沸點茶香?

錯!沸水沖泡,隨著輾轉公道杯和品茗杯後茶湯的溫度逐步下降,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也開始展露芬芳,散落杯中,清絕一杯。

而好白茶的豐厚物質,不僅體現在傲嬌的茶香上,白茶的主要成味因子,來自於茶葉中的水浸出物,茶葉的品質愈高,水浸出物的含量也就更高。

主鮮爽清甜的茶氨酸,主甜潤動人的茶多糖和果膠,主苦的咖啡鹼,主澀的茶多酚等等,這些都是白茶的水浸出物,唯有它們的比例平衡,白茶的甘清香活,才足以呈現。

而沸水的100度,便是幫助平衡這些浸出物比例的重點要素。

在沸水這種適宜的溫度下,各類水浸出物的釋放速度是相仿的,能夠穩中有序地融入茶湯,幫助湯水中的滋味達到一個美妙的平衡,於是茶湯清醇而不苦澀,甜潤而不厚重,甘醇而不澀人。

而溫水泡茶,對於這些豐厚物質的「吸引力」便沒那麼大了。

它們只會慢吞吞地融入茶湯,在快出水的情況下,茶湯單薄溫涼,沒有任何特殊的滋味。

若是苦惱於茶湯沒有滋味的茶友選擇悶泡,只會引出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而茶氨酸、果膠等物質依舊不為溫度所動,如此茶湯,只見苦澀,不見鮮爽清甜。

不用沸水沖泡,縱使有好茶在手,也泡不出一杯好茶。

《4》

有什麼茶,不需要沸水沖泡?劣茶

當好茶因為溫水沖泡而百般憋屈時,卻有一些茶,在溫水中如魚得水,粉飾太平。

是那些產區不好、工藝不佳、儲存不行的劣質白茶。

產區不好的白茶,在溫光水氣土都不行的產區成長,自然積累不下多少內質,這樣的白茶,內質稀薄是原罪。

工藝不佳的白茶,在手藝不精或者懶怠的製茶師傅手下成茶,即使有再多的內物質,也因為渥堆或者高溫烤乾而漸漸消散,這樣的白茶,不僅內質稀薄,還有渥堆發酵而變質的擔憂。

儲存不行的白茶,在大大咧咧的茶友手中儲存,縱使原本的品質不錯,也因為雜氣、水汽、強光而消散內物質,加快發酵的程度,揮發茶香,這樣的白茶,內質稀薄是必然,更有發霉的風險。

這三種「不行」,指向的同一後果,便是白茶的內質因為種種原因消散,變得稀薄。

這樣的茶,便需要溫水來遮遮羞,擋擋臉。

溫水泡茶,是遮掩茶葉內質單薄的一種好手段。

即使悶泡,溫水對上劣茶,也不會讓茶湯變得更加稠苦,因為它們本身,已經失去了成味「苦澀」的大半物質,久久悶泡,也不過讓它們稍稍有一點「茶味」罷了。

溫水泡茶,更是因為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早已逃之夭夭。

溫水泡,才能勉強讓茶葉中的幽微低沸點茶香釋放而出,用這單薄的香氣紗衣「黃袍加身」,似乎就能稍微遮掩自己貧瘠的內在。

這般沖泡而出的劣茶,巧妙地避開了劣茶的些許雜味和霉味,硬生生地榨乾茶葉中的最後一絲滋味,這樣勉強而為的沖泡,只能持續一兩沖,根本比不上高山白茶的耐泡程度。

不需要沸水沖泡的白茶,剝開它們被層層粉飾的外衣,內在的單薄,也只有溫水勉強與之相對了。

《5》

為什麼總有沸水泡茶不行的借口?

剖析茶葉內質,其實不敢用沸水沖泡的,只有那些隱憂層層的劣茶。

那麼,努力傳播「沸水泡茶不行」的言論,也必然就是為了掩蓋自己喝劣茶賣劣茶的真相。

是那些被觸碰冒犯到利益的劣茶茶商,被踩中了痛腳,於是拚命轉移借口;也是那些不小心買到劣茶的茶友,心懷僥倖,於是順著茶商的口風,拚命拉踩經得起沸水沖泡的好茶。

一開始的借口「燙壞茶葉」,卻不曾想真正的好茶,怎會懼怕沸水的這一點溫度,倒不如說正因為沸水的溫度,才能有好白茶茶香縹緲,滋味醇和的面貌。

而後的借口,抨擊沸水泡茶,是「煮青菜」。這樣的說辭,已經開始目空一切,全然忽略了茶葉的工藝,鮮嫩菜葉和經得起時間陳放的白茶,又怎麼能一概而論?

今日的借口,「沸水泡茶燙嘴」,已經開始有了無賴的趨勢。

沸水沖泡燙嘴,隻怕燙的是某些茶商焦灼的內心!

也是,這些產區平平的白茶,原本能靠著溫水沖泡推銷販賣,如今卻被沸水沖泡的試金石識破,錢難賺,可不就恨極了說出真話的那些人麽。

而工藝不行的白茶,內質令人堪憂,更是經不起長時間的存放,極其容易發酵霉變,如此白茶,卻不能再誆騙一些茶友購買,可不就爛在自己手中?

可即使殘酷,欺騙便是欺騙。

推銷劣茶便罷,有些茶商打著的可是好茶需要溫水泡的旗號,被長時間蒙蔽的茶友,只能久久地將劣茶的這點滋味認成白茶的模樣,好茶的委屈,又有誰知?

只有真正了解好茶需要的沖泡方式和條件,他日買茶,才能破妄識清,不再上當。

《6》

當沸水成就茶香和滋味,滾燙啜飲,或者溫熱輕抿,是茶友自身的選擇。

沸水只是將好茶呈現在諸君面前,卻並未強迫每一個人都要在它滾燙的時候一飲而盡。

好茶,並不會這麼不近人情。

不近人情的,只有那些沸水沖泡不出滋味,溫水悶泡才有三分茶味的劣茶,劣茶脅迫著每一個沖泡它們的茶友,只能選擇溫水,只能選擇悶泡。

被劣茶擋住了前方的美妙風景,亦被茶商捂住雙耳的茶友,只有奮力剝開束縛,才能感受到一杯好的白茶,是如何稠滑綿軟,又是如何清香純凈。

好茶不言,只因它潤物無聲,無需爭辯。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