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末伏將至,做「三防」,吃「二果」,曬「一處」,少生病,更健康

「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不經意間,就要末伏了!

8月16日至8月25日,就是末伏,

代表著,即將由夏入秋,由熱漸冷,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了。

防不好「秋老虎」,過不好末伏,對身體傷害巨大,

末伏氣象,白天炎熱,早晚較涼快,隨著溫差的加大,更易誘發多種疾病。

此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護,做好養生工作,要做好「三防」!

末伏將至,做「三防」,少生病,更健康

一、防感冒

由夏入秋,是「風燥型感冒」的高發期,此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風燥型感冒,與其他類型感冒相比,有一個明顯的區別「乾」,通常反映為喉嚨乾癢、乾咳。

末伏時節,雖然白天,氣象還比較熱,但此時,立秋已過,氣象開始以燥為主,此時,對付感冒,重點是滋陰潤燥。

飲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梨、藕、蘆柑、柚子、荸薺、葡萄等。

亦可煮點杏仁湯喝,對於預防風燥感冒,有不錯的效果。

二、防心血管病

末伏時節,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此時,一定要十分警惕。

末伏,會出現「秋老虎」的氣象,高溫悶熱,時長有之,會使人體大量流汗,導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再加上,早晚溫差巨大,影響血管收縮,會增加心梗、腦中風的幾率。

所以,在末伏裡面,一定要注意預防心血管病。

此時,要注意避免大量出汗,保持心情平靜,在早晚時刻,注意適當添衣,保護心血管健康。

三、防消化道疾病

末伏時節,早晚風涼、溫差大,此時,也是消化道疾病高發期,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

胃腸炎,是這一時期的高發疾病,氣象悶熱,細菌大量繁殖,人的消化功能在這一時期變弱,自身抵抗力相對下降,很容易就會導致腹瀉、腸炎等消化道疾病。

所以,此時,一定要注意,少吃冷飲,少吃寒涼的瓜果,過夜飯餐,更要注意,避免飲食遭受細菌汙染,引起不適。

末伏將至,吃「二果」,更健康

末伏時節,是夏秋交替之際,秋吃果,此時,多吃點鮮果和堅果,對於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此時,適合多吃兩種果,好吃又健康,不妨多吃點哦。

1、秋梨

秋季吃鮮果秋梨,是其中一種,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熱解毒,潤肺生津,可緩解秋燥,對抗口鼻乾燥、乾咳少痰等情況。

秋梨,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燉煮或者熬膏。

梨可以補水,養陰潤肺,而且對嗓子特別好,如果,平時有咽炎的或者嗓子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天的梨。

2、核桃

秋季吃堅果核桃,是深受百姓喜愛的堅果之一。

此時,核桃正是成熟期,是堅果中,抗氧化性最強的一種堅果。

並且,核桃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非常有利於心血管健康,可保護心血管。

核桃仁表面,有層褐色的皮,它的抗氧化物質,幾乎都在這層薄皮裡,吃的時候雖然有點澀,但最好不要去掉。

所以,末伏後,吃點核桃,對於身體健康,十分有好處。

末伏將至,曬「一處」,守護陽氣,少生病,更健康

陽氣,為生命之根,失此百病不約而至!

末伏過後,寒氣開始加重,此時,要助於守護陽氣。

此時,護住身體陽氣,可以為秋冬防寒打基礎,可以使冬季陽氣充足,陰精斂藏而不外泄,從而保持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末伏後,守護陽氣,可以曬一處,那就是——後背

曬太陽,是補陽氣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而後背的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

所以,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可以守護身體的陽氣。

曬後背,可以選擇,上午9點至10點,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

也可以選擇,在傍晚夕陽快落山之前,此時,陽光溫和,並不是十分炎熱,最適合曬曬後背。

曬後背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為宜,出少量汗微微睏倦效果最佳。

曬太陽時,要讓自己安靜、定神,找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靜靜地曬,或者聽些典雅的音樂。

末伏時節,防「濕、熱、燥」,喝一杯熱茶,防暑、祛濕、潤燥

末伏時節,夏秋交替,濕、熱、燥並重,要注意保護身體健康,做好防暑、祛濕、潤燥

此時,可以自己動手,做杯蒲公英馬齒莧茶,可健脾,祛濕,潤燥,排毒,助力身體健康。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花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每日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並且,蒲公英對於濕熱引起的紅腫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且有利尿散結之效,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毒素。

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幾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不僅可以潤燥,還可以健脾祛濕熱排毒,有助身體健康!

末伏養身體,護脾胃,循經按穴位

進入末伏後,氣象仍熱,且雨水較多,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

此時,如果脾傷於濕,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

所以,在末伏時節,要養護脾胃,助力身體健康,

護脾胃,可循經按穴位,如:

1、按足三裡,促消化

位置: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

作用:可治各種腸胃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2、按中脘穴,溫胃理氣

位置:肚臍向上4寸

作用: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3、按豐隆穴

位置: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就是豐隆穴。

作用: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亦可祛濕祛痰。

末伏將至,運動要適量

末伏時節,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此時,運動要適量。

應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

游泳、爬山,這些運動項目,有助於肌肉的協調和平衡訓練,通過調節體溫機制,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加心肺功能的鍛煉。

不管是做什麼運動,運動前,要做5至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

運動時間最好選擇一早、一晚,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