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套房子3套空,到底是誰在阻礙房價下跌?

2017年之後,房價將如何走,這一直是很多專家和購房者都急切想鑽研透徹的難題,因為搞明白了這點也就等於掌握了財富滾動的密碼。

從過去20多年的房地產歷史看,這似乎算不上難題,因為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敢於投資買房的都在樓市飆漲中賺的盆滿缽盈了,但是未來是否依舊如此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畢竟在房地產經過一輪血雨腥風的調控之後,很多事情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調控手段的不斷推陳出新,房產投資屬性在不斷弱化,居民對於房價的預期也在逐漸扭轉。“房價永漲”陳詞濫調已經無法繼續適用當下的房地產環境,投資買房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中。

眾所周知,筆者一直都是希望房價能在調控的作用下,能夠保持穩定且小幅回調,畢竟房價時刻波動性大漲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極其不利,尤其是剛需買房更是非常容易受影響,不斷攀升的房價已經嚴重影響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足夠上升到令全民恐慌的社會問題了。

但筆者也深知,在城市化進程遠沒達到預期的前提下,在房地產行業依舊是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的現實下,房價絕不會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但筆者同樣明白,在房地產調控“5年內不會放鬆”和“堅持房住不炒”“回歸房子居住屬性”的論調下,房價也絕不會再出現過去的大漲。

關於這一點,最近萬科發布會上鬱亮已經說得再直白不過:中國住房短缺時代已經結束,房企不要再去想靠房價上漲來賺錢。筆者想說,事實上不光企業不要有這種念頭,投資、炒房、投機等所有依舊抱有“買房坐等房價上漲賺差價”的人都應該摒棄這種的思想。這條路已經徹底走不通了。

中國不缺房,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筆者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經統計分析過,就算目前中國的房屋總量達不到某些專家所說的“夠40億人居住”的盛況,但實打實的說也足夠至少16億人居住了,這還不包括一些無法統計的房源。中國房地產早已進入了存量房時代。因此,從市場經濟的供需關係來說,未來中國房價絕對會沿著馬雲所說的“8年以後中國最便宜的就是房子”這條路徑發展,而絕非是像任志強所說,“房價真正下降得到2030年,想買房的都抓緊了!”

那麽到底是誰在阻礙房價下跌呢?事實上,大佬潘石屹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過去這些年中國已經蓋了太多房子了,但是有超過5成以上的房子是空的,解決高房價問題空置率是最關鍵的。雖然50%的空置率有些誇張,但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2014年6月)和方正證券(2016年)的統計調查結果來看,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房屋空置率在22%-24%之間,也就是說,中國每蓋10套房子就有近3套是空的。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人靠投資炒房手上有十幾、幾十套房子卻隻住一套,其它的閑置不管,而有些到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卻連房子都租不起,現實的殘酷在嚴重剝奪年輕人的居住權利,在碾壓年輕人的居住尊嚴。這就不平衡,這就是供應不充分,這就是房地產調控需要思考的問題。

空置率超過20%,住房擁有率同時超過90%,這意味著什麽——我國住房市場投資屬性和投機屬性越來越強。在中國持有房產不需要任何成本,況且過去幾年房地產的井噴式發展,房價翻番式上漲的現實更告訴所有有錢人一個基本道理——“投資房子最賺錢”,因此,大舉的資金都流向房地產市場。瘋狂到什麽程度:15年、16年房地產行情火熱的時候,有很多做工廠、經營實體店的老闆都關閉了工廠,辭退了員工,拿著變現的資金一頭扎進了“萬金油”的房地產了。而普通居民家庭更是把首付貸、消費貸、信用貸等手段也玩轉了。

很多人說,中國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麵粉”貴且供應有問題,但筆者想說,炒房、囤房造成的高空置率才是高房價的根源,土地供應和房價沒有直接關係,炒房投機的旺盛卻可以把一個不溫不火的樓市瞬間炒到天上去,最近幾年,這樣的案例還少嗎?

有的時候,大家希望我們的政府多供應土地,多增加供給,短期來說這招可能對減輕人們的焦慮感,降低人們的預期有用。但大家想過沒有,炒房、囤房行為不除,高空置率問題不徹底解決,這些新增的土地上建成的房子又有多少能落入剛需之手呢?

不過現在好了,國家終於要對高房價動刀了,從2016年底開啟至今的房地產調控旗幟鮮明地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等於是掐住了高房價的命脈,而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更是為解決剛需居住問題打下了基礎,空置稅、房地產稅、租售並舉、租購同權等推陳出新的舉措更對抑製投機炒房按下了暫停鍵。

事實上,從進來樓市釋放的數據來看,全國的樓市已經在呈現整體降溫的趨勢了,就連北京、深圳這樣的超級大城市的房價都已經開始顯著回落了,購房熱情更是已經減退了大半,持幣觀望就表示對房價繼續上漲並不抱有太多幻想。筆者說過,維持房價的根本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枯竭了,靠投資或者投機,這市場終究會自我修複,最終投資投機會成為慘不忍睹的一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