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蕾斯這次翻車,背後有你不知道的行銷真相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曹升/文最近,以社交行銷擅長著稱的杜蕾斯和喜茶、餓了麽等的跨界行銷合作卻意外“翻車”了,儘管杜蕾斯迅速更換了新文案,喜茶也在次日發布道歉信,表明之前的內容“並無惡意”,但依然差評如潮。

有人問,為什麽這次焦點會是杜蕾斯?杜蕾斯究竟是一款什麽樣產品?近年來,杜蕾斯的行銷一直是互動社交行銷領域的典範,他們究竟做對了什麽,如今又做錯了什麽?

杜蕾斯實際上有兩個產品,一個在產品市場,一個在內容市場。在產品市場上,杜蕾斯是一款安全套、是中國安全套市場上的領導品牌,約佔40%的市場份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規產品。

但在內容市場,杜蕾斯是社交傳播第一品牌,甚至超越了可口可樂、寶潔等消費品傳統廣告行銷大戶。這個市場特性大家往往不太熟悉。杜蕾斯在內容市場上,大概有這麽幾個特點:(1)杜蕾斯是傳統消費品品牌利用互聯網行銷的典範;(2)杜蕾斯中國90%的行銷精力在互聯網內容行銷;(3)互聯網內容行銷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規互動行銷,包括節假日內容行銷、主題式內容行銷、用戶互動內容行銷等。另一種,是它的獨門利器,就是借勢行銷,重大熱點中總少不了杜蕾斯特有調性的海報;(4)杜蕾斯互聯網內容行銷效果驚人,僅在微博的曝光量每月就大幾億人次。如果折算成在傳統媒體上廣告投放效果,不知道要花掉多少預算?

重新定義內容行銷

杜蕾斯式的內容行銷相比傳統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正向行銷到反向行銷。傳統消費品內容行銷都有個誤區,就是生產的內容主要圍繞著兩個中心:一是產品宣傳,二是品牌宣傳。傳統的都是正向行銷(以宣傳自己為主),而杜蕾斯內容行銷是反向行銷(服務用戶為主)。杜蕾斯以用戶為中心,反向生產用戶喜歡的內容,用創意把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熱點事件和杜蕾斯品牌巧妙地連接起來,為特定的人群生產特定的內容。

而在定位上,人設也發生了三次變化。

第一次定位:品牌宣傳人設。早期杜蕾斯內容行銷是以正面宣傳品牌形象為主,兼顧品牌內涵:耐久(Durabili-ty)、可靠(Reliability)、優良(Excel-lence)。結果發現效果不佳,內容完全沒人傳播。第二次定位:“宅男陪伴”人設。杜蕾斯發現,網上有一群人,標簽叫“宅男”,有這麽幾個特點:第一,上網時間多;第二,在線下表達相對較少,但在線上表達欲望非常強烈,表達方式多以吐槽為主;第三,對他們關心的內容,主動進行自傳播。

所以,杜蕾斯調整人設:宅男陪伴。內容生產也發出巨大變化,開始為宅男生產他們喜歡的內容,包括一些段子、兩性知識等,結果發現傳播效果也不理想。主要缺點在於,品牌個性色彩不夠鮮明,生產出來的內容互動性極差。

第三次定位:“浪而不蕩”人設。杜蕾斯再次調整定位,打造了一個“懂生活、又會玩,有點壞、有點汙的浪而不蕩”的人設。這個定位終於找到感覺了。

杜蕾斯在內容行銷上有兩大核心能力:一是創意工業化,二是運營互動化。具體表現在三大公式上。

【公式1:創意生產公式】

創意生產=熟悉+意外+情節+留白+亞文化+授權生產+外圍自生產

比如,2011年6月23日5點多,北京下了一場大雨(熟悉的社會熱點事件)。5點58分,在微博運營團隊一個私人账號上,出現了一條信息“北京今日下雨,幸虧包裡有兩隻杜蕾斯”(意外地與杜蕾斯掛上鉤了),外加三張圖片,演示用杜蕾斯做防水鞋套的全過程(生活場景+戲劇性的情節)。

經過測試效果良好後,杜蕾斯官方微博轉發了這條信息,迅速搶佔微博1小時熱門榜第一。有廣告專家說,杜蕾斯北京大雨這場零預算社交傳播效果,相當於在CCTV打了3次30秒廣告。

再比如,2016年7月27日下午,小米發布了“比一枚(豎起)一元錢幣還薄”的air筆電,在網上引起強烈吐槽。

7月28日0點8分,杜蕾斯發布了一張海報,方案是“Just比薄”。這就是典型的留白(雙關語)+亞文化(熟悉美國歌星賈斯汀·比伯的人會啞然一笑並主動轉發)。

每次熱點事件出現,網上都會有人模仿杜蕾斯手法,創作海報。只要沒有傷害到品牌價值,沒有低俗內容,杜蕾斯非但不去幹預,反而從中間挑選出一些優秀創作者,授權給他們高質量創作。這就組成了授權生產+外圍自生產的眾包模式。

【公式2:創意傳播公式】

創意傳播閱讀總量=1%原創+9%轉發+90%閱讀

好的創意,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有好的傳播。杜蕾斯專門設置了內容行銷ROI(投資回報率)指標,一是曝光數量,二是曝光質量。所謂曝光質量,就是杜蕾斯有多少曝光量,是通過與KOL意見領袖的互動傳播出去的。而杜蕾斯內容行銷90%精力放在優化曝光質量上。

【公式3:客戶價值公式】

客戶價值=參與感+獲得感+歸屬感

杜蕾斯內容行銷的目標,就是用戶運營互動化。在內容日更、話題設置、有獎互動等多個環節中,讓客戶有參與感、獲得感和歸屬感(這裡完全以用戶體驗為主,不以銷售轉化為目標)。

重新定義新零售

杜蕾斯就是新零售。所謂新零售,是以消費者為核心,以“人、場、貨”數字化為基礎設施,以流量、數據和認知為驅動的效率革命。

首先,他們重新定義了客戶,變為商業合作者。傳統消費品行銷,都是把客戶定義成“單次購買者”,說白了掏錢就行。新零售行銷,把客戶定義成“商業合作者”。

就像大眾點評,巧妙地把創造出一種新客戶--專門對餐飲商家進行體驗和評價的“內容生產者”。同理,杜蕾斯也巧妙地把創造出一種新客戶--專門傳播杜蕾斯海報的“內容傳播者”。微博每月曝光量大幾億人次,都是靠這個“客戶群”以免費眾包的形式實現的。

其次,他們重新定義廣告。

傳統消費品行銷,是空中轟炸+地面鋪貨。這個空中轟炸,主要以廣告為主。傳統廣告有什麽弊病呢?

傳統廣告是中心化單向傳播。以CCTV、分眾等為主要平台。而杜蕾斯以微博、微信為主,是去中心化的自傳播,用戶有極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傳統廣告是以心智記憶容量為主的廣告心理學。強調一詞佔領心智,簡化記憶喚醒難度。而杜蕾斯強調用戶體驗優先,以場景互動為主,一年下來不知道要生產多少個能夠刺激消費者心智的關鍵詞。

傳統廣告以流量攔截、單次變現為主,無法對老客戶進行二次行銷。而杜蕾斯以用戶運營、客戶生命周期服務為主,把每次與用戶交流的流量都引導、蓄積到自己的客戶池中,把一個一個鮮活的潛在消費者轉化成一個又一個的數字ID。

在這個數字ID账戶中,不僅有他們的交易行為(數據整合自電商平台),還有他們的非交易行為(數據整合自微博、微信的雙向互動),更重要的是可以多次行銷,直至客戶生命周期終結。

很明顯,杜蕾斯社交傳播(數字化內容行銷)與特勞特定位理論是兩種針鋒相對的行銷策略。

除了杜蕾斯,我們還能找到很多消費品知名品牌案例,他們都是新零售的楷模。

比如:米其林(內容市場的產品是米其林三星餐廳)、紅牛(內容市場的產品是極限運動賽事)、迪士尼(內容市場的產品是迪士尼樂園)、蘋果手機(內容市場產品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和音樂分銷平台)等。

這些消費品企業不僅產品一流,而且功夫更在產品之外,在內容市場上與競爭對手形成了巨大差異化和品類區隔。

重新定義增長

現代消費品都在從行銷轉為增長。比如可口可樂就取消了首席行銷官,改為設立首席增長官。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消費品增長案例:小米公司是2010年4月成立的,商品是手機。為了促進商品的銷售,小米把產品與商品做了分離,建立了一個引流型產品,叫MIUI(手機作業系統)。於是,商品的定位是“發燒級手機”,產品的定位是“先進用戶引導型創新”。

在2011年8月16日,小米發布第一款手機前,這個引流型產品為小米積累了10萬潛在消費者和千萬級的社交傳播。

小米從0到1的增長邏輯,和杜蕾斯是一樣一樣的。這裡,我們給出一個新零售2C企業增長框架:

首先,是產品與商品分離。先用產品進行流量導入,再用商品進行價值變現。

其次,是產品與商品分層。體驗產品的是用戶,購買商品的是客戶。

再次,是產品與商品分潤。流量型產品,是成本中心,關注CAC獲客成本;價值型商品,是利潤中心,關注LTV客戶終身價值。

最後,我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未來杜蕾斯不是一家安全套生產商,而是一家消費者數據公司,為整個利潔時集團各類消費品(甚至包括旗下美讚臣奶粉)提供消費者數據、用戶運營服務。

(作者系灰度認知社創始人、經濟觀察報管理與創新案例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