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雲談996被噴,理性討論需要破除弱者想象

文/劉遠舉

(作者劉遠舉,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學者,專欄作家,媒體評論人;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3月底,一個中國程序員在國際開源社區github上發起996.ICU項目,引發全球對中國互聯網公司996工作製的關注。正當輿論逐漸冷下來時,馬雲、劉強東等互聯網界“大佬”不約而同地正面回應了這一波關於996的討論,表達了對996的支持態度,馬雲甚至直言996是福報,把話題再一次推向高潮。

討論這個問題,需要客觀、理性的態度。這首先需要破除一種弱者想象。能進BAT這樣的大公司,相對於其它企業的員工來說,一般是行業內的佼佼者,收入要高得多,在行業內也有很大的選擇余地。

其次,需要搞清楚所謂自願的概念,自願原則是簽訂合約的前提。自願出於自由。人的自由意志是多層面的。我們不願意讀書、工作,但出於自律強迫自己去做這樣的事,這不能稱為不自由。再比如,因為想要一輛三十萬的車,或為了孩子上私立學校而努力工作,放棄假期,雖然這常常會被冠以不自由、人的異化之類的詞,但這不應該被視為被強迫。

再比如,公司規定996,員工有離職的自由,這也就不應該視為強迫。在企業方面,只要有競爭、有選擇,就沒有大的問題。企業在求職市場上,需要競爭嗎?哪怕BAT也是需要競爭的,不然程序員也沒那麽高的工資。求職者可以選擇嗎?這個答案也是肯定的。那麽,長期來看,996就並非強迫,而工資也可以認為是達到員工預期的。

實際上,在這一波熱烈的討論中,兩個群體尷尬地保持了沉默。一個群體是程序員以及互聯網公司的員工。雖然討論最初是程序員引發的,但到現在為止,即便在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輿論強烈支持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站出來走法律途徑。另一個群體是相關監督部門。所以,目前對於996的抵製,僅僅停留在呼籲、群體觀念形成階段,還未成為個體的普遍選擇。

行動比語言更真。目前人們對996的態度,意味著,996仍然是符合中國當下的經濟與社會現實的。

從經濟規律來看,首先,中國整體收入並不高,這時,勞動者會選擇增加工作時間,以獲得更多收入。其次,中國的社會福利保障水準也不高,更多的收入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對於行業而言,當一個行業處於爆發期,創業、期權、獎金、分紅,這些都激勵著行業內部的從業人員加班。所以,在同樣工作總量的情況下,企業是雇10個人按照885工作,還是雇7個人,按996工作?在當下中國,企業和員工都會選擇後者,因為這意味著更高的收入、更多的股票,企業也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

從行業來看,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發展迅速,公司必須全力拚搏;從具體工作性質來說,程序員面對的需求往往很急,還時常有突發事件需要解決。IT技術已經成為經濟運行的基礎設施,所以,有時候這些突發狀況甚至涉及到國計民生,比如,一個大型的雲計算中心崩潰,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影響一整個行業。所以,程序員加班,對行業來說是一種剛需。

正是在這種社會與經濟背景下,出現了以下這些現象:程序員相對企業,有著很強的議價能力,但卻無法避免加班;雖然出現了熱烈的討論,但卻未呈現一邊倒的局面,也沒有引發行動;執法部門保持著沉默。這些現象實際上在論證著996的合理性。這個狀態是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

但是,這個現狀不見得是最理想的狀態。

就像我們對公平正義這些基本價值觀的需求,不僅源於人對現實狀況的邏輯的、實然的反應,也同樣源於無數歷史先賢、人類文明結晶的應然的、信仰的追求。所以,我們尋求一個複雜的、兩難的社會問題的解,不僅要考慮到當下的方方面面,也要去追求、倡導那些更美好的未來。

對最終希望通向金字塔頂端的人來說,工作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也有很多心無大志的人,會覺得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來休閑、陪家人。

實際上,隨著收入上漲、資產上漲結束,技術紅利逐漸下行、行業造富神話不再,都會導致人們對996的態度發生轉變。這一波關於996討論,也必然植根於相應的社會現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