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殷商古國龍國:卜辭記錄婦妌滅龍方,成就一代女英雄

商湯代夏成為天下共主後,四方仍有不少集團勢力未能臣服,經常神出鬼沒騷擾中原,其中以東部的夷方、南部的虎方、西部的羌方、北部的鬼方實力最大。長長商代六百年,各代商王從未停止對四方勢力的征伐,但效果甚微,最終到了強大的商武丁時代,除了東夷(由帝乙、帝辛兩代征服),虎方、羌方、鬼方基本被收服或削弱。這些大勢力被降服後,中間仍有許多小國尚在活躍,龍方位於殷之西北,應在羌方與鬼方之間,具體位置不明,有說法認為在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一帶,學界研究認為龍方起源於禦龍氏或豢龍氏部落,夏朝之前便已存在。龍方是商王朝敵對國,殷墟卜辭多次記錄商武丁征討龍方的事。武丁時卜辭:“王叀(zhuān)龍方伐。”這是商王通過占卜決定獨專龍方的記載。

“龍”的甲骨文上面有個“帶角的頭”,加上一張“獠牙利齒的血盆大口”,下面是倒“S”或正“S”形龍身。“龍”的起源、形成和最終成形是一個十分繁複的過程,可以說,它與煌煌五千年華夏歷史以及古代民族的發展一路成長,相依相偎。兩者一虛一實,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歷史在鮮血與苦難中成長、進步,而“龍”在歷史的淬煉中逐漸豐滿、成形。“龍”是華夏族人的集體創作,華夏子孫既是龍的主人也是龍的傳人。龍是遠古先民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傑作,既然是想象的產物,必然有所依據。據說“龍”的最初起源來自遠古先人無法解釋的諸如閃電、雷鳴、彩虹、龍卷風等自然現象,遠古先人不能抗拒和避免這些神秘天象,而這些神秘天象來去無蹤,無跡可循,有時候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比如雷雨季節,狂風大作,烏雲密布,接著是可怕的閃電和轟隆的雷聲。由於古人缺少防雷意識,伴隨著一場大雷雨,往往會有不少族人和牲畜遭遇雷擊而死,或者房屋被雷電引火焚燒,甚至有時候還會引起龍卷風,破壞力極強,這使得遠古先民對這種雷電起了深深的敬畏。但任何事物都會有兩面性,乾旱時人們企盼天降甘霖,並乞求其出現時免去災難,於是天空中變化多端時隱時現的“閃電”便成了遠古先民們心中祟拜的神,於是“龍”的形象在遠古先民的內心深處初具雛形,祭祀天神應運而生,而“龍”也自然而然成為一種擅長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噴火吐水的天神。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觀念的變化,人們視野的不斷開闊,想象力的不斷更新,人們心目中“龍”的形象也一刻沒有被定型過,他們借自然界各種珍稀動物的外形取其一鱗半爪不斷提煉、豐富和美化“龍”的形象,最終成就了今天所看到的樣子。而遠古龍地的來歷估計跟這種乞雨祭祀的活動有關。

龍方是商代的敵對勢力,甲骨卜辭:“貞:勿呼婦妌伐龍方?”這是一條“選將”辭例,商王準備攻打龍方,用占卜的方式來進行“選將”,商王想派自己的王后婦妌去征討龍方,決定前佔問這樣做合不合適。婦妌,也作婦井,與商武丁另一位王后婦好齊名,卜辭中多有記載,廟號“母戊”,出土青銅器“後母戊大方鼎”就是她地位的象徵。婦妌是井國(河北邢台市)公主,嫁給商武丁,專業負責農事,因此,她還有個頭銜是最早的農業專家。除了農業專家,婦妌也跟婦好一樣是個巾幗英雄,能帶兵打仗。這裡記錄的“伐龍方”,是卜辭中記錄的唯一一次由婦妌統領的一場戰役。卜辭:“甲辰卜,貞:叀婦妌伐龍。”這條卜辭的意思是決定讓婦妌去征伐龍方。

龍方應該是由婦妌領兵所滅,商武丁之所以能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將商朝勢力拓展到四面八方的各個角落,與他身邊的兩個王后密不可分。商代晚期有子姓龍國,可能是商王滅龍方後再封的諸侯國,大概在今河南輝縣一帶。子姓龍國還有“子龍鼎”傳世,據說這個“子龍鼎”(現藏國家博物館)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商代圓鼎。龍方亡國後有龍氏,是現在龍姓的其中一支。出土商代“龍方罍(léi)”,應該是龍方器物。

文/堰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