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殷商古國丙國:地底下的軍事大國,國名或跟灶台有關

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位於太行山西側的山西靈石縣旌介村挖掘到三座規格較高的墓葬,出土大批商代青銅器,其中三十餘件器物刻有單字銘文,經古文字專家釋為“丙”字,從而斷定此墓葬為商代丙國墓地。事實上相關商代丙族器物全國各地均有零星發現,足跡遍布河南安陽、陝西岐山、河北、山東等地,但山西靈石旌介墓地成批出土丙國器物尚屬首次,因此學界認為,靈石旌介村一帶當屬商代丙國勢力範圍,至少武丁時已經存在。靈石旌介村三座墓葬出土的丙國器物大多為殷商晚期,其中青銅禮器五十餘件,兵器六十餘件,大部分帶有“丙”字銘。這些器物的風格、形製、族銘、年代均與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器物高度一致,應同屬商代丙國器物。同類帶“丙”銘的器物在王畿與地方出現,可見丙國與商王室來往密切,丙國當為商的臣屬國。

“丙”字象形似鬲器,因此有學者推測為“鬲”,細推敲,其實不是,鬲有三足,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只有兩足,但兩字應該存在淵源。有說法認為“丙”的本義為“灶台”,原始先民最早使用的那種土灶台,也是現在農村一直在用灶台的雛形。“丙”的象形為“灶門”,薪火由此進入,故五行中丙屬火。《說文解字》:“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丙是生火的地方,一片光明,因而謂之“位南方,萬物成”。故身體發燒猶如灶中焚燒為“病”,火光從灶台傾射出來為“炳”。“鬲”應該是在“丙”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更為便利的飲器,早期的陶鬲其實也是兩足型,後為三足。早期丙族的形成可能跟這種原始灶台的發明和應用有關。

丙國在甲骨文中也偶有出現,比如:“貞,勿禦婦好於丙。”、“庚申卜,貞,王令丙。”這些卜辭來看,商王時常命令丙國參與活動,而且婦好也曾到過丙國。卜辭中,婦好對外的活動大多關於軍事征伐,丙國在卜辭上的出現也可能多為軍事。靈石縣位於殷王畿西部,而商王朝在西北部有大量的頑族勁敵,比如羌方。根據卜辭,婦好曾參與征伐羌方,規模極大,率兵達一萬三千餘人。有學者認為,婦好征伐羌方可能動用了附近丙國的力量。丙國或也起到戍守殷商西疆的作用,這在出土器物中也可得到對應,靈石旌介村三座墓葬中其中有一座墓中出土至少三件青銅斧鉞。斧鉞是軍事權重的象徵,表明該墓主生前應該是位武將。從出土丙器的數量、分布情況、與王室之間的密切指數等種種跡象來看,商代丙國是一支強宗大族,擁有相當的軍事實力。卜辭中還有“(商王)令丙氏(致)新射”的記載,新射,可以理解為新的弓弩手,商王需要一批新的射手,令丙族安排此事,可見丙族確是以武事效忠於王室,可以說是商王培養武將的人才基地。殷墟安陽出現丙族墓地,不排除丙國族人在殷畿生活、工作常年定居的可能。

靈石旌介村丙族墓地出土器物中有少量帶銘文“馬”或“亞羌”字樣的器物,馬即馬國(今山西石樓縣、吉縣一帶)。據學者推測,馬方和羌方都是商王朝的勁敵,而丙國替王室鎮守西疆,兩者必定會有戰事接觸,馬器、羌器在丙國墓地的出現或可作為雙方交集的佐證。丙器中有三件“亞丙爵”,亞為商代官職名,多為武將,地位較高,常替商王出征,說明丙國有成員在王室任“亞職”。丙國不但是個軍事大國,擅長征陣,而且還是個禮儀大邦,從靈石旌介村出土的大量禮器來看,丙國重禮。可見丙國的社會文明程度指數較高,這應當基於其社會發展生產能力。從目前統計的出土兩百餘件丙器來看,丙國確實財力雄厚,國富民強,這為一個邦國禮儀制度的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已知各地出土丙器來看,最早年代為武丁時期,最晚到西周穆王時期。說明丙國至少從武丁時期開始活動,到西周穆王時還存在,可追溯歷史達三個世紀。從西周早期丙器銘文可以推斷,丙國是周的諸侯國,而且與周王室關係不錯。西周早期丙器“白丙彝”,有銘文:“白丙作寶尊彝(yí)”,據分析,白丙即為伯丙,可能是爵位,那麽西周丙國很有可能受到了周室的冊封。這也或可說明商代丙國在商末大動蕩時及時歸隊,投靠了周族,因而得已繼續存在。至於丙國的最後結局,由於丙國銅器的斷代也就不得而知了。

文/堰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