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00萬南方人,夏天都在拿命吃它

怕有毒還想吃

是什麽神仙美食

作者;Yokan、扎森多蘭

今年的夏天,熱到讓人沒脾氣的氣象一浪接一浪襲來,工作室已經有好幾位小夥伴借著休假的由頭去避暑,真的是哪涼快哪待著。

要是讓我選個地方,過個輕鬆的周末小假期,一定是昆明和寧波,一個是吃菌的好地方,一個是品海鮮的好去處,而且都是正當季。恰好這兩類食材吃起來都健康,又爽又沒負擔。

從7月開始,就陸續看到有朋友專程打飛的跑去雲南大吃特吃,吃貨如我也早早就盯上了要上市的松茸,去年我還寫過一篇松露的推送,也有提到要吃菌還得去雲南,那裡出產的菌菇,佔全球所有菌菇品種的一半以上。

提起雲南的菌子,大家往往會先想到它們那股奇特的味道,這個味道是為了抵禦昆蟲的侵襲,菌越成熟風味越重,另外,菌類中還含有大量遊離的氨基酸,其中“鮮味之源”谷氨酸(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含量還不少,菌子好吃,正是因為這股與眾不同的味道。

每年都有那麽一兩起因為吃菌中毒的新聞,明明有風險,卻還有那麽多人前仆後繼,簡直就是拿命在做吃貨,而為的不過幾個字:好吃,鮮!

泡開乾香菇的水拿來代替水作為湯底,味道不輸高湯

今天我就和雲南“線人”——讀者小丫一起給大家安排一桌“線上菌菇席”吧。

這些本地人推薦的菌子,比肉還鮮美。

提到雲南吃菌這樣的差事,務必找一個當地的線人才行,看過多少資料,都不如本地人來得靠譜,讀者小丫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在雲南生活 28 年,從小就和菌子打交道,以前會上山裡采摘,現在大多在市場上採買後自己回家做,算是半個菌菇行家了。

要說這個時候最火的,肯定要數松茸。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一集的首個故事講的就是雲南農戶去山裡采摘松茸,松茸隻生長在沒有汙染的高海拔山林中,本身產量就不高,采到一顆松茸,再想找下一顆可能得再走上一公里。

加上雨水、氣候等因素,即便長出松茸,個頭可能也不夠大。

市面上松茸被分成48個等級,一級松茸有嬰兒手臂般粗細,能在日本賣700元一支。小丫告訴我,即便是在產地雲南,市場上的松茸價格也在每公斤400元至600元左右。之所以價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數量稀少。

《櫻桃小丸子》、《多啦A夢》、《蠟筆小新》裡都有說過松茸的貴價與珍稀,甚至還有說法:“松茸蘑菇飯”是日本人最嚮往的美食,最便宜的一支也要1500塊才能買到。

平時日本人送禮,松茸也算是比較貴重的伴手禮了。日本經常有“天價松茸”,個頭超過15厘米,比較粗壯,能夠賣到人民幣6000元以上。

越是高級的菌類,做法越簡單。松茸本身香氣就很重,《舌尖》上介紹的方式是用酥油去煎,普通人家裡用黃油也可以。

已經開傘的松茸營養價值不太高,纖維比較粗,不再適合做刺身食用,用來煲湯比較好,上桌前15分鐘丟幾片松茸進去,鮮得連味精也不用再撒。

這種屬於全開傘

日本人喜歡將松茸切薄片生吃,底下鋪上冰塊,將松茸平鋪在冰上。冰鎮後的松茸更為爽口,配上特製的芥末醬油,又香又刺激。

松茸保存期限不過短短3天,要是買到了優質的品種,盡情開吃吧!

小丫自己最愛吃的是乾巴菌,她認為這種菌比松茸還要可口。乾巴菌其貌不揚,但香味酷似醃牛肉干,吃起來氣味濃鬱還特別有嚼勁。

乾巴菌有時價格比松茸還高,剛上市時接近800元一公斤,平均下來也得500元左右一斤。

炒是最適合它的方式,配上簡單的青椒和雞蛋就特別好吃。

不過小丫提醒,因為乾巴菌生長在泥土裡,裡面可能摻有雜草,如果自己買來吃,清洗挑揀是個巨大的工程量,有時一盤乾巴菌得挑上一兩個小時。

但這樣的工程是值得的,去掉裡面的泥土味後,乾巴菌的鮮才能完全在口腔中綻放。

雞樅算是“網紅菌菇”了,因為它可以人工養殖,普及面比較廣,雲南省外的人比較好買的菌類有它一份。

它在《舌尖2》裡出現過,比起難以尋覓的松茸,雞樅要更親民一些,市場價每公斤300元至500元。

雞樅煮湯特別鮮,另外清蒸、清炒也都十分爽口清香。如果想細品它的鮮味,只需要將雞樅撕成條,用清水煮後撒點油鹽,就有喝雞湯的感覺。

雞樅最受歡迎的做法莫過於油浸,油雞樅對於雲南人來說就像是榨菜老乾媽,每每煮粥、下面條,配上油雞樅都靈魂升華。

油雞樅也比較好保存,Yokan買過3罐油雞樅,放冰箱冷藏大概可以放12個月,比起3天就得吃完的鮮菌子,雞樅算是外省人的福音了。

油雞樅油味重,炸過的雞樅又比較有嚼勁,實在是下飯良品。

上面這些還不算什麽,最奢侈的雲南人在這個季節會吃一口雜菌火鍋,滿滿的一大桌全是雜菌。

比較受歡迎的有牛肝菌、見手青、奶漿菌、青頭菌,這些菌子個頭都比較大,質感飽滿,放在老鴨湯火鍋裡吊一吊味,就會有種吃肉的感覺。

辣炒牛肝菌,風味十足

對了,提醒一句,見手青是牛肝菌的一種,因為手指觸碰後菌身會變青而得名,有輕微毒性,必須煮熟了吃,每年都有幾個人吃了沒全熟的見手青,眼前冒星星的。

Yokan特別喜歡的一種菌類是羊肚菌,風乾後像羊肚一樣彎曲,她之前在金牌外婆家必點的一道菜就是羊肚菌炒雞毛菜,第一次吃時鮮到連湯都想喝乾淨,不過後面幾次吃就覺得差了一點,感覺菌子的品質下降了。

竹蓀是廣東人煲湯比較愛用的一種,白白淨淨得像個小傘,咬下去汁水從各個小孔中濺出來,爽口得不得了。

《博物雜誌》出過一期雲南市場蘑菇圖鑒,總結一張當地人常吃常見的菌子,照著吃一般都不會出錯。

cr:《博物雜誌》

這麽多菌子,怎麽吃怎麽買?

既然菌子如此鮮美,有什麽渠道可以買到吃到?

吃菌還得在本地的市場買,在當地的飯店吃。比如昆明木水花野生菌海鮮綜合批發市場、易門野生菌交易市場、楚雄南華野生菌交易市場,這幾個是比較大的菌子交易市場,會集中售賣農戶采摘來的菌子。

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菌子旺季24小時營業,農戶們采摘到的菌子大多都會在這邊交易,不少批發商和飯店都會聚集在此處收購,不知道這下還能不能實現“菜市場自由”哈哈。

而在當地飯店中吃菌,省去了一些清洗烹飪的麻煩,大概雲南人才最懂得怎麽將菌子的鮮美發揮到極致。像剛剛那一大桌菌類火鍋,吃下來才一千左右。

炒雞樅

每個地州自己的菜市場都可以買,每到7/8月,菌子是每家每戶的家常應節菜。

大型市場旁邊一般會有菌子園,一條街上都是吃菌子的店鋪,瞧見哪家人多就往哪去準不會錯,一般都吃一頓炒的,再吃一頓菌子火鍋那就完美了。

小丫給我推薦了昆明的原林野生菌、一朵菌、滇菌王;玉溪市的興隆菌子園還有易門大酒店附近的菌子街。易門縣離昆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每年7月20日是當地的“開菌節”,屬於最鮮香的“一手菌”,最識貨的老饕們都往哪裡去。

如果是去麗江大理香格裡拉等旅遊地,一般飯店也會有菌子,但記得提前詢價,避免被宰

不過現在菌子的儲存運輸比以前方便許多,在電商平台、超市入手各類菌子也是一種途徑。

某寶上松茸是比較好買到的,6厘米左右大小的松茸均價在200-300元一斤,9厘米左右算是品質很不錯的松茸均價是400-500元一斤。

而且基本上都是冷鏈+空運,不過記得收貨後低溫儲藏,趁早吃完。工作室有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夥伴曾經買了松茸當中秋伴手禮,結果她收貨後忘了冷藏在常溫下放了一周,帶回家時松茸已經完全腐爛,而她只能欲哭無淚。

剛剛提到的油浸雞樅也比較好買,700克新鮮雞樅才能炸出200克油雞樅,而新鮮雞樅價格不算特別便宜,因此市面上幾十塊的油雞樅大家就別買了,買時看看產地(我搜了一圈基本上都是雲南產的),有沒有摻雞樅外的雜菌。

新鮮乾巴菌在網上的價格會比較貴,差不多500一斤,牛肝菌的數目比較少,大多做成乾貨出售。

如果只是想嘗嘗鮮,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找家附近的雲南餐廳,大多數正宗的雲南餐館(最好老闆是雲南人),最近都會入手新鮮菌子提供給老饕們。

我隨手查了一下,像牛肝菌、雜菌煲這些比較平價的菌子還是可以吃到,不過風味當然比不上在當地吃了。

雜菌煲

吃菌有哪些注意事項?

菌菇千千萬,要吃時最值得注意的就一條:別吃毒蘑菇。

小丫提醒我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不要隨便去山裡撿菌類吃,菌類很多,一個不小心挖到毒蘑菇就很容易中毒。即便是可食用的菌種,也可能因為生長周期不同導致毒性不同。即便是常年采菌的農戶,遇到不知名的菌類隨便吃了也很有可能中招。

每年新聞上出現因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人,大多都是自己上山采摘的。

雪梨老外們也不例外

山林間有很多長得挺好看的菌類,顏色鮮豔,氣味比較刺鼻,盡量看看就好了。

“藍瘦香菇”的梗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它的原型是天藍蘑菇,好看但劇毒

如果在市場上買雜菌,把握不準是不是有毒,可以用蔥白擦拭一下,如果蔥白變成了青褐色說明有毒。

不過市場上買到的菌子一般都可食用的無需太擔心。吃之前清洗也是一項頗為繁瑣的工程。

新鮮菌菇到底要不要用水洗?這也是個難題。

剛剛提到的乾巴菌需要一朵朵去撿出裡面的草、長蟲的,再用絲瓜刷衝水洗。

羊肚菌因為表面層層疊疊,也很容易殘留泥屑,最好稍微放在水中,攪動著讓贓泥出來,然後馬上晾乾。

炒羊肚菌

德州Grace餐廳大廚建議,像松茸、雞樅、牛肝菌等比較貴價的野生菌,雖然根部大多有泥土,但最好稍微刨開表層,露出裡面白色的菌肉,再用濕軟布或小刷子輕輕擦拭即可。如果是心比較大的,就用流水刷洗,洗完後擦乾水分。

切記一定一定別泡水,水分容易進入到菌菇當中,影響口味(除非你就是想泡水喝),洗完後馬上烹飪落肚。

如果一次性吃不完,可以先將菌子蒸一下或炒一下,直接冰凍,下次拿出來時不解凍直接炒,更利於保存風味和口感。

總之,還是新鮮的菌菇最為好吃。

不像是平時生活中能吃到的平菇、金針菇等家常菜,新鮮的野生菌菇一年也就等這一季,我也特別想飛去雲南來趟周末吃菌之旅,還有什麽好推薦嗎?快來評論區告訴我吧~

轉載請聯繫“異想生活筆記”授權。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