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9億買下杉杉商業,唯品會能奪回曾經的榮耀嗎?

文|連衛民

5月23日,唯品會發布2019Q1財報,一季度毛利潤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實現連續26個季度利潤增長。

與此同時,唯品會第一季度淨營收2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遠遠低於去年24.6%的增速,而這已經是Q1營收增速連續四年下滑。

盈利的背後,難掩唯品會對於未來增長的擔憂。7月10日,唯品會用29億人民幣買下了杉杉商業集團,布局線下,發力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而這,能幫助唯品會找到新的市場增量,走出增長困境嗎?

輝煌過後,隱憂漸現

“唯品會,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這個耳熟能詳的廣告,是大多數人對唯品會的第一印象。

2008年,在“電商”這個概念還沒有真正流行開來的時候,唯品會就已經開始推出“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的創新電商模式。

事實證明,創始人沈亞和洪曉波還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

乘著國內電子商務大發展的東風,唯品會實現了爆炸式增長:2009年營收280.48萬、2010年營收3258.2萬、2011年營收2.2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為800%。

唯品會的亮眼表現使得它很容易就獲得了資本機構的青睞。在2010年的A輪融資中就拿到了知名VC機構紅杉、DCM等的2000萬美元投資。在2017年,更是獲得了騰訊和京東高達8.63億美元的資本加持。

2012年3月23日,創立剛剛三年的唯品會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為6.5美元,融資7264萬美元。

2013年7月26日,僅僅上市一年的唯品會股價已攀升至41.27美元,市值高達22.76億美元。

但唯品會的爆發式增長奇跡才剛剛開始。據公開資料顯示,唯品會2013年淨營收為約106億人民幣,2014年淨營收大約236億元人民幣,2015年淨營收402億元人民幣,2016年淨營收565.9億元人民幣。

從2013年到2016年,唯品會淨營收年均增長額高達150億元左右。

2016年,唯品會更是花重金請到了周杰倫和昆凌擔任首席驚喜官(CJO)和代言人,“傲嬌的品牌,只賣呆萌的價格”也成為了火遍全網的廣告語。

2016年7月 《財富》(中文版)發布2015年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唯品會位列146名,連續第三次榮登榜單,晉升為B2C電商類排行前三。

2016年10月,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台發布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唯品會以2683萬的月度用戶活躍量,在電商TOP20中位列購物類排行第三。

此時的唯品會可謂是春風得意,成績輝煌。但是,“輝煌”背後,唯品會也開始面臨電商大環境改變後帶來的發展困境。

從2017年開始,雖然唯品會的淨營收額和毛利潤仍然在不斷增長,但是增速卻開始大幅度下滑。

2016年唯品會淨營收同比增長為40.8%,2017年這一數值為28.8%,2018年同比營收增速則下降到了15.9%。

淨營收增速的下降在季度財報中表現的更為明顯。2016年Q1同比增長41%,2017年Q1同比漲幅31.1%,2018年Q1同期增長24.6%,2019年Q1淨營收同比增長7.3%。

儘管從2019年Q1的財報來看,唯品會成功實現了連續26個季度利潤增長,但若按照目前營收增速的下滑速度,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唯品會距離“由盈轉虧”可能也不會太遠。

流量見頂,競爭加劇,市值下跌

而唯品會面臨的增長困境,其實並不是個例。2018年以來,移動互聯網大發展帶來的第一波紅利逐漸消失,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面臨著增長乏力的問題。

據時代財經消息,阿里巴巴的GMV(網站成交金額)增速從2013財年的62%下降到2018財年的19%;京東的GMV 增速也同樣從2014財年的107%下滑到2018財年的30%。

在電商用戶增速放緩、獲客成本增加、流量紅利見頂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新的流量獲取渠道,為平台找到新的增長點,成為擺在阿里、京東、唯品會等電商面前的一個難題。

唯品會開始選擇與騰訊和京東合作。2018年初,三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當年3月14日開始,京東APP首頁開始出現唯品會京東旗艦店的入口;唯品會在微信錢包的入口則從4月起向所有微信用戶開放。

和騰訊、京東的合作確實也有成效,唯品會在去年第二、三、四季的活躍用戶規模分別是2980萬、2650萬及3240萬,同比增幅分別為6%、11%及13%,其中來自騰訊和京東入口分別貢獻了24%、22%、23%的用戶。

即使是這樣,也還是難以阻止唯品會在營收、利潤端的下滑趨勢。5月23日,唯品會發布2019年Q1財報,一季度實現淨營收2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4.6%。

除了增長上的困境外,唯品會還要面臨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實際上,隨著電商業務形態的逐漸豐富,“品牌特賣”早已不是唯品會一家的專利。

淘寶、天貓、京東等購物平台上大牌產品“限時折扣”、“天天特賣”、“全球購”等相繼亮相,這些商品同樣有正品保障,而且價格可能更低。

另外,對於唯品會來說,同樣經營海外名牌服飾、大牌美妝類產品折扣特賣的眾多跨境電商平台的出現可能更具威脅。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超9兆元,達到9.1兆元,同比增長19.5%。預測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突破10兆元。

這些跨境電商平台多採用社交電商模式,獲取新用戶速度極快,而且為了吸引用戶,甚至不惜打價格戰。

和營收增速持續下滑一樣讓唯品會頭疼的,還有斷崖式下跌的市值。

唯品會一度被稱為美股“妖股”,2015年4月,發行價為6.5美元的唯品會股價瘋狂漲到30.72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市值接近150億美元。

但“高光”時刻猶如曇花一現,截至19日8時,唯品會股價為7.5美元,與歷史高點相比已經跌去約76%,市值也只有不到50億美元。

而作為電商界後起之秀的拚多多,儘管股價也在下跌,但目前的市值卻有235億美元,是唯品會的四倍多。

阿里、京東自然無可撼動,曾經“第三”的地位也被拚多多佔據,另外蘑菇街、小紅書等主打女性消費市場的競爭對手也來和自己搶奪市場……

儘管有騰訊、京東強勢站隊,並且連續盈利,但面對著下滑的增速和下跌的市值,唯品會面臨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買下杉杉商業,線上線下結合

哪裡才是擺脫增長困境的出路?唯品會也在不斷嘗試。

2017年,唯品會開始淡化其特賣電商的定位,宣布向“正品、精選”靠攏。

2018年,在社交電商成為新的行業風口時,唯品會又轉型社交電商,與騰訊合作,推出“雲品倉”和“唯品倉”分銷平台,分別面向個人和企業用戶,開始從一個純C端的電商平台向C+B端的平台轉型。

2018年9月,唯品會試水線下,在成都打造了二十年後的線下購物場景,店內融入了鐳射掃描、3D魔鏡試衣、Siri導購、無人支付等多種元素。之後又聯手各個品牌,以不同主題開設過多次快閃店的活動。

到這次用29億的巨額資金買下杉杉商業集團,唯品會也逐漸明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走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道路。

實際上,自2018年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後,各大電商就開始紛紛布局線下渠道,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利用前沿的科技與豐富的數據,新零售重新打造了一個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被視為電商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2015年,阿里巴巴以53.7億港元入主銀泰百貨,並在2016年和2017年相繼入股三江購物,又推出自有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

2017年,京東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店,劉強東更是立下豪言:年底前全國開業300家。

2017年7月,美團開設了其第一家線下實體門市——掌魚生鮮,標誌著美團也在線下門市的探索,開始在零售領域布局。

近兩年,騰訊雖然沒有直接進行線下實體店的開設,但也先後投資了永輝、家樂福、沃爾瑪等零售行業龍頭,間接布局新零售。

艾媒谘詢分析師認為,新零售模式能夠將線上產品信息與線下用戶體驗相結合,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提高用戶互動頻率,促進用戶購買,並提升品牌知名度。

唯品會29億收購杉杉商業集團,布局線下門市特賣,發力新零售,實際上也是大勢所趨。

杉杉商業主營二三線城市的奧特萊斯業務,在零售商業行業中,Outlet (奧特萊斯)特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亦可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

這種線下門市的品牌特賣模式其實與唯品會的商業模式高度契合,在之後線上線下的融合過程中相對來說也會更容易一點。

實際上,對於唯品會上的品牌服飾儘管有特賣折扣,但相比拚多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來說還是要貴不少。而根據艾媒谘詢的調查數據,中國消費者更偏好線下購買高價衣服。

一位唯品會的忠實女性用戶也對鞭牛士表示,“如果唯品會有線下店的話,很願意去店裡試一試再購買,因為線上標碼太亂,有時候花了很多錢買來的發現不合適,退換又很麻煩。”

唯品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公司將通過大數據分析、線上線下用戶會員體系打通等新零售賦能舉措,嘗試在一些奧特萊斯試點線上線下融合,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特賣零售布局。

儘管國內服裝電商賽道略顯擁擠,但中國服裝電商市場的增長空間仍在,艾媒谘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國內服裝電商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預計2019年將達到10133.7億元。

也就是說,對於唯品會而言,市場空間是有的,線下布局的基本渠道已經具備,未來發展的方向也已經明確。

收購杉杉商業後,能不能通過打造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的“奧萊”新零售模式來實現市場增量,扭轉營收增速不斷下滑的趨勢,找到一條出路,將是對其管理團隊能力的重大考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