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西醫眼中的風濕病

中西醫眼中的風濕病

河南洛陽市 / 馬獻軍

風濕病作為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名稱,經常被人們提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西醫對於風濕病有著完全不同的認識和觀點。

中醫對風濕病的認識

中醫看待風濕病,要先辨清屬於內因還是外因。內因中的內風責之於肝,因為肝主風,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會出現一系列動風的癥狀;內濕責之於脾,因為脾主濕,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或濕困脾土,會出現一系列痰濕、寒濕、濕熱的癥狀。外因中的外風是由於機體感受風邪和濕邪,風邪從肌膚侵襲機體,從口鼻侵襲肺臟,導致呼吸系統的病變;人體受到水濕浸漬,傷及肌表,進而損及內臟。外感風濕之邪與內傷風濕之患是不同的兩類病變。

病因:

《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稱「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表明風、濕、寒邪均可導致痹證,風邪可以導致行痹,行痹是肢體酸痛,遊走性疼痛,痛無定處;濕邪可以導致著痹,著痹重著麻木,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舉,或半身不能轉側;寒邪可以導致痛痹,痛痹疼痛固定不移,肢體酸痛且疼痛程度較為劇烈,遇寒痛增,得熱痛減。

治療:

中醫認為風濕病的病機是由於營衛不和、氣血虧虛、臟腑衰弱導致正氣虛弱,感受風濕之邪所致。所以,中醫對風濕的治療原則是扶正氣、祛風濕,通過祛風除濕,調理機體功能,使機體正氣恢復,正氣強盛,邪氣自然不能入侵。扶正祛邪是中醫的重要治療思想。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扶正是治本,祛邪是治標。

有兩句口訣可以很好地概括中醫對於風濕病的認識:「中醫風濕辨內外,肝風脾濕外邪兼。祛風除濕調機體,正氣存內邪不乾。」

西醫對風濕病的認識

西醫所稱的風濕病,是免疫系統的一系列病變。免疫反應是導致疾病發生的根源。風濕病有全身表現,如全身乏力、晨僵、發熱、消瘦、疼痛等;有皮膚、骨及關節病變,如:多形性、多變性的皮疹,脫髮,黏膜潰瘍,關節痛,關節腫脹,關節積液,滑膜炎,骨侵蝕及骨破壞,關節畸形;有多臟器受累表現,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心臟病。

病因:

西醫認為風濕病是自身免疫反應性疾病。致病因素有遺傳、感染、內分泌因子、環境與物理因素、藥品等,可以出現全身乏力、晨僵、發熱、消瘦、疼痛、皮疹、脫髮、黏膜潰瘍、關節痛、關節腫脹,嚴重時出現關節積液、滑膜炎、骨侵蝕、骨破壞、關節畸形,更為嚴重時,累及組織器官受到破壞。風濕病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常見的有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風濕性心臟病等。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檢查血液、關節液、影像、活檢明確診斷,治療無根治方法,只能緩解癥狀,防止畸形。常用藥物治療,配合手術、理療、康復、心理治療。

治療:

西醫治療風濕病,要根據病變侵犯的部位對症治療,總的治療原則是免疫抑製劑及消炎。

西醫對風濕病的看法同樣可以概括為兩句口訣:「西醫風濕系列病,免疫反應是根源。皮膚關節器官治,抑製免疫兼消炎。」

風濕病的預防很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風濕之邪侵襲,培養良好的情緒,注重規律的生活,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利於扶助正氣,增強體質,防止疾病的發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