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肩周炎的康復訓練方法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俗稱凍結肩、五十肩。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受涼、勞損、外力的不當牽拉等都可能與它有關。

初起階段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且疼痛劇烈,夜間尤著,很多人每天抱著胳膊不敢動,只求不疼就行;中、後期疼痛逐漸緩解,取而代之的是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發生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反應,還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肩周炎患者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日常生活動作都做不了,諸如此類生活中的種種不便,讓我們體會到小病導致大麻煩的困擾。臨床上我們一般把病程分為四期:Ⅰ期:疼痛(P);Ⅱ期:疼痛為主,僵硬為輔(Ps);Ⅲ期:僵硬為主,疼痛為輔(Sp);Ⅳ期:僵硬(S)。

肩周炎的治療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理療,消除炎症、緩解疼痛。一部分是訓練,有很多種手法治療。其中澳式手法治療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澳氏手法的特點是治療師通過雙手對肩關節進行包括推、拉、牽、旋轉等各種各樣的被動活動。其目的是改善肩關節的功能、緩解臨床癥狀。因為手法治療用推動、牽拉、旋轉等強有力的手法直接作用於肩關節相對的兩個關節面,按一定方向、節律作相對的位移活動,所以通過被動運動的活動可以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功能。而且,隨著關節有規律的活動,周圍的肌肉韌帶也做相應的有節律的活動,牽拉關節周圍粘連組織,達到緩解肌肉痙攣的目的。其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消散,松解粘連、解除嵌頓。要想治療準確、有效,必須通過細緻的檢查,才能選擇合適的手法。

治療師在治療每個患者之前,都先進行詳細的檢查,根據檢查的結果來確定手法運動的方向、強度、節律、時間。主要運動方向有以下幾個:AP(自前向後)、PA(自後向前)、Caud(自頭向足)、Hbb(綜合方向的活動)。治療強度、節律、時間的確定根據疼痛劇烈,在病變急性期,應激性高,用Ⅰ~Ⅱ級手法,約45~60秒,目的是阻斷向慢性期的發展;以僵硬為主在病變的慢性期,應激性低或無用Ⅲ~Ⅳ級手法,約60~90秒,目的是減輕關節僵硬程度。

Ⅰ級手法:從0°開始,在關節活動度的初始處做小範圍活動;Ⅱ級手法:活動範圍達到全關節活動度的1/2;Ⅲ級手法:活動範圍達到全關節活動度的終點;Ⅳ級手法:在終點做小範圍的活動。

當然,像所有的治療手段一樣,澳式手法也有自己的禁忌證,不是所有的肩周炎患者都可以用手法治療。腫瘤、結核、骨質疏鬆嚴重者、服用大量激素者慎用或禁用澳式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