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復乾貨】肩周炎患者如何進行運動康復訓練?

播放GIF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一類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囊炎,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和被動活動度降低。

急性期:又稱疼痛期,肩部疼痛為主,持續2~9個月;

凍結期:又稱僵硬期,慢性期,有明顯的關節活動受限,關節幾乎不能活動, 持續4~12個月;

恢復期:又稱緩解期,解凍期,表現為軟組織攣縮,粘連解除,炎症逐漸消退,疼痛消失,活動逐漸恢復,持續5 ~ 26個月。

致病因素

產生肩周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肩部隱性挫傷、牽拉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或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疼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的運動康復應該以解除疼痛為主,並預防肩關節功能障礙。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儘管肩周炎本身有很大比例的自愈性,但它可以使功能嚴重喪失數月甚至數年,因此,一旦診斷確立就需要枳極地治療。一套科學、 簡單、實用的肩關節運動操,就可能幫助患者增加關節活動度,減輕肩部疼痛,縮短病程,避免二次損傷。

適量的體育活動和日常活動能促進肩部和上肢肌力的恢復。生活中常用的動作經常需要不止一組肌肉的力量與協調,適當的肌肉自主牽伸訓練既可以放鬆肌肉組織,也可增加肩關節肌肉的柔初性。瑞士球的練習致力於提高肩關節的活動幅度,彈力帶的練習以增強力量和協調性為主。

肩周炎患者的運動康復指南

1. 牽伸訓練

(1)肩前部肌肉牽伸:面對柱子或門口直立。患背伸直,與肩平行,手拿置於牆上或門框上,拇指朝上。全身向前傾。毎天2組,毎組3次,毎次持續5 ~ 10秒。

(2)肩外部肌肉牽伸:面對柱子或門口站立,右肩與門框在同一條直線上,腳尖朝前。右臂從身前繞至左肩,肘部頂住柱子。向外側轉體, 直到右後肩有牽伸的感覺。每天2組,每組15次,每個持續5?10秒。

(3)肩後部肌肉牽伸:面對門口或柱子站立,右肩與門框在同一條直線上。右手抓住門框內側。當右手臂伸直、兩腳站穩時,降低臀部的高度向下蹲。每天2組,每組15次,每次持續5?10秒。

2. 活動度訓練

(1)肩外展:這個動作能夠伸展肩部肌群及提高肩關節活動度。站立,雙肩與牆呈90°,雙腳分開與肩等寬。單手持球撐在牆上,起始位時球在胸部髙度。保持脊柱豎直,沿牆儘可能向上推球。保持手臂一直在體側。保持數秒後回到初始姿勢。換另一隻手重複此動作。每天2組,每組15次。

(2)肩前屈:這個動作會引起胸肌輕微拉伸和肩關節伸展,能提 高肌張力,對日常活動也有幫助。面向牆站立,雙腳分開與肩等寬。持球撐在牆上,球在胸部高度。保持脊柱豎直,向上推球直到手貼近雙耳。保持數秒後回到初始姿勢。不要弓背。換另一隻手重複此動作。每天2 組,每組15次。

(3)肩旋轉:右手握棍子或雨傘的一端,左手握住另一端。右上臂緊貼身體,不能分開。左手緩慢向前推,使右臂呈外旋位,再慢慢往回拉,使右臂呈內旋位,右上臂要一直緊貼於體側。每天2組,每組5次。

3. 肌力訓練

(1)肩前屈肌群:彈力帶一端固定在地面或踩在腳底,患手抓住彈力帶的另一端,向上拉彈力帶。毎天2 組,每組15次。

(2)肩伸展肌群:彈力帶一端固定在與手平行的位置,患手抓住彈力帶的另一端,向後伸。毎天2組,毎組15次。

(3)肩外轉肌群:雙手抓住彈力帶,保持肘關節貼在身側,前臂與地面平行,保持手腕和背部伸直。左手緩慢地做外旋,同時肩部用力向體側擠壓。緩慢收回。重複此動作。每天2組,每組15次。

(4)肩內轉肌群:將彈力帶的一端固定在與肘關節同一高度的地方,另一端握在手中,肘部內收,緩慢拉動彈力帶。重複此動作。 每天2組,每組15次。

(5)肩穩定肌群:站位,肩關節前屈,與軀體呈90°, —或兩隻手撐在瑞士球上。肩部向前用力,使手慢慢擠壓瑞士球,然後肩部向後用力,使手慢慢收回。始終保持肘關節伸直,身體和瑞士球不動。肩穩定重複此動作。每天2組,每組15次。

注意事項

(1)訓練要量力而行,盡量有人陪同監督,如有劇烈疼痛,應停止練習;

(2)睡覺時盡量不要壓到患側肩膀和手臂;

(3)注意保曖。

肩周炎實操影片

本期編輯:Amy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