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太極拳如何進行全面訓練

「全」指的是練太極拳要全面發展。拳論曰:「太極陰陽少人修」。一方面講的是能夠達陰陽雙修全面發展的人太少,另一方面講的是求太極功夫較難。人們事業有所成就的原因應是內外因相結合,內因就是練習者的自身素質,包括智能、體質、恆心;外因包括有良師、益友、拳種。

具體表現為:能持太極陰陽辨證之理,處理好太極拳的上下、左右、內外、剛柔等各種矛盾,不斷實踐,努力糾偏,總結經驗,讓太極功夫更上一層。

怎樣求「全」呢?以形引意,以意導形。求合勁:應做到內三合,外三合,使六合組成整勁,有效發揮技能。求順勁,求剛勁,應抽出單勢訓練,反覆驗證,彌補自身不足之處。具體訓練做法如下:

一、左右練拳彌補

根據各種太極拳流派的特點,學者要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程式,要揚其長、避其短、求完善。

關於陳氏太極拳的老架一路的分析,左右對稱拳勢有:「野馬分鬃、摟膝斜行、倒卷肱、左右分腳」等。缺少左勢的有:「金剛搗碓」、「懶扎衣」、「白鶴亮翅」、「撇身捶」、「白蛇吐信」、「閃通背」、「掩手肱拳」、「進步栽捶」、「白猿獻果」等。缺少右勢的有「單鞭」、「肘底看捶」等。

改其缺點,有人主張演練左式太極拳。這固然好,但是,這種做法不必要。拳架對稱姿勢也不少,再重複演練既誤時,又費力,效果不佳。再者原拳架創編是有一定規律的,學者堅持演練,能養成一種習慣,如果左右勢同練,對於智力差者,增加負擔,容易把架勢搞混,從而失去原架風格。

筆者認為:只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善於總結,抽出單式演練彌補最好,這樣既能省時省力彌補不足,也能永保拳架的風格。

二、多角度打發勁

多角度打發勁,指的是在同圓轉的周邊上多找切線出方點、打剛勁。《拳經總歌》開頭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突出了剛柔相濟的辨證關係。柔與剛、圓與方是相同類的反義詞,兩者都是太極拳的特點表現。太極拳每一動作的開合虛實起落旋轉,都是由一個圓圈構成,所謂「妙手一著一太極」,「太極」既指劃圓的力度分陰陽,又指圓走柔、方打剛的陰陽,只有達到剛柔相濟才稱「妙手」。

至於練拳與推手的關係是一致的,練拳即為推手,推手仍是練拳。練拳是為推手奠定基礎,推手是求技能的手段,是檢驗練拳的標準。

目前,太極拳流派眾多,各具特色,有的為了適應健身需求,對原拳架進行修改,取消了高難動作,取消剛發動作。有的光劃圓而不纏絲,按陰陽之理而言,按競技的角度看,太極拳應當剛柔兼修。現在只有陳氏太極拳還保留著剛柔相濟的動作,還有高難動作,並且有纏絲的獨特風格。不過,陳式太極拳中的剛發動作少、姿勢固定、角度單一。為了提高太極拳全面技能,應當多找切線,出方點打剛勁。

根據圓轉的方向確定圓切。逆時針轉圓,從右半圓圈上找切線,順時針轉圓應從左半圓周上找切線,向後倒立圓轉圈,應從前半圓周上依次找切線,向前正立圓轉圈,應從後半圓周上依次找切線。總之,利用圓轉慣性的拋物線取方,打剛勁。

例如「掩手肱拳」,隨著軀乾腰的旋轉,蹬右腿,弓左膝,變成前左弓步。上肢,左手搬拉或纏繞捋抓發勁;屈肘後打肘或展臂打崩拳;右手纏絲前衝擊發或另取角度打拳或屈肘打直頂肘、橫平肘,轉腰打前沖拳,肩靠擊發隨機而用。

三、巧使武器練技法

太極拳中的「七星」,指的是人體進擊時用的武器部位,七星表示為肩、肘、手、胯、膝、足、頭。這七種武器隨機而用,頭部進擊要謹慎而用。

拳諺講:「遠者用手,近者用肘,貼身用靠」,強調要合理選用進擊武器。「任挨一拳,不挨一肘」,說明武器作用是不同的,用肘擊打,要比拳擊威力大。根據合力的作用,壓強的大小,受力的面積,應用點與棱進擊。因此,根據目的選擇武器,如掌有:反掌、正掌、側掌、立掌、平掌、掌指、掌根。拳有:正拳、反拳、立拳、栽拳、仰拳、俯拳。肘擊發有:橫平肘、直頂肘、橫掏肘、外擊肘、後擊肘、豎立肘、裡擊肘、穿心肘、攔腰肘等。

拳論曰:「挨著何處,何處擊」。說的是功成後技擊武器使用法,隨心所欲,達此功夫,需從練架上所求。進擊武器最難用的是肩、頭、胯、臀幾個部位,練拳時應注意技擊用法。

例如:用胯打人的拳架有「野馬分鬃」、「轉身金剛」、「右高探馬」、「單鞭」、「白鶴亮翅」等。

用臀部擊人的拳架,是通過旋轉擊打對方下盤,如:「閃通背」、「進步栽捶」、「果變炮」、「撇身捶」。

四、改變重心發勁

陳鑫大師講:「身法不論大身法轉關或小身法過角,以靈動敏捷為尚」,「能會此身轉移法,神機變化在其中」。身法靈敏,關鍵是上下肢配合,移動重心是平衡和支撐全身的根基。動作的靈活或遲滯,全在步法的正確或錯誤,推手時,要研究三根九防線。定根紮根,產生力有勁的基礎才能變勁,只要根能紮好。防守時的作用:引化來力,使彼落空,生根助,軸心確定,彌補面積,保持平衡;進攻時縮短太空,產生速度,改換角度,發力迅猛。

發勁來氣的根要活,活關鍵練好用好五行步法。研究重心改變發勁,先知原來拳勢的發勁根源,由後腿向前送力發勁的有:「掩手肱拳」、「野馬分鬃」等。由前腿向後弓腿發力的,如「倒攆猴」、「轉身金剛搗碓」等。由左向右變弓腿的如:「懶扎衣」、「撇身捶」等。由右向左變弓腿的,如「單鞭」、「左捋」。以一腿為軸心發勁的:「白鶴亮翅」、「上步七星」、「肘底看捶」等。交叉步型的拳勢,如「雲手」、「左右分腳」等。

改變原定勢發勁,動步發勁改靜步發勁。虛步可改為弓步發力。橫步型改為順步發勁,「拳打一席之地」,講的就是步型要活,重心活變,這樣才能符合實戰技擊的要求。

五、練習拗步反推手

陳氏太極拳推手有五種,順推手的多,逆推手少。為適應技擊的全面發展的需求,應在第三種推手的形式上,改換上肢推練的劃圓方向練習。

其做法:按照陳式太極拳第三種形式出腿,甲方出左腿,乙方出右腿,兩腳並齊或互套在前弓腿腳跟。同時,上肢與第二種推手搭手相似,甲方左手搭在乙方的左手手腕部。右手搭在乙方左肘尖上。乙方伸左臂用左手與甲方左手相搭住,右手放在左肘裡側,增加左臂的力。同時,與甲方右手指相靠,乙方趁甲方轉捋采時,弓步用擠靠進擊對方。甲方此時,松右胯,用采乙方左臂之法,乙方趁機劃圓纏繞托甲方的右肘,乙方右手引帶,左手催肘,身體立即向右轉,松腰胯與此同時,甲方前弓左腿,上肢右臂擠靠乙方。乙方趁機松左胯,按采甲方右臂,甲方趁機下滑劃圓纏絲,托乙方右肘,左手引帶變成原勢。反覆練習,再動步變換姿勢,最終練成左右逢源、上下隨意的技擊習慣。

總之,太極技擊妙無窮,剛柔相濟意為中,理論實踐相結合,求活求全下苦功,劃圓出方持久練,攻防道理自然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