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式太極拳推手的功課與練法

太極拳推手是拳架至散手的中間橋樑,與太極拳架是體與用的關係,互相補充。推手以太極拳的勁法(掤 、捋、擠、按、采、挒 、肘、靠)為核心,以拳勢為載體,以老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的「柔能克剛」為理念,以聽、問、引、化、拿、發為程式,以肢體粘黏連隨為形式,用以體認太極拳體用兼備,由術入道的訓練功課。我教弟子們的推手對練是在恩師林墨根傳授的練法基礎上融入了「二大爺」老師的一些練法,功課與練法如下所述:

一、推手的基本功

推手和拳架同理,都需要單練站樁功、松腰功、松胯功、松肩功、丹田吐納功等基本功的支持,另外加練接勁跟進功、沉提滾手功、沉提掤推功、搖膝轉臂功、摸牆聽勁功、推牆柱手腳通根功等,對練屈伸自如功、上下滾順功等。

二、對練守樁與推樁

本門把推樁守樁列為太極拳推手的學前功課。推樁訓練為了推手哪個目的?主要是練出摸到對方硬點滯點時能推出去的功夫,倘若沒有這等推樁功力,就算你在推手中摸到對方硬點滯點時也無能為力,望勢興嘆了。守樁者通過對練能在推手中增強「捨己從人」和「引進落空」的信心,練就「下有落地生根」之勢,練就「上有不倒翁」之法,練就「守中化勁」的腰腿功夫。倘若沒有這等守樁功力與技法,「引進落空」就有可能成為一句空話。以守樁培養「不主動打人」的太極拳意識,太極拳打人的功效是由維持陰陽平衡(不主動打人)的意識得來。推樁、守樁訓練是兩人輪換的。

推樁守樁的對練形式有對練虛胸實腹守樁功、對練松腰沉提守樁功、對練單腿開胯展膝撐腳守樁功、對練開立步推胸部的松膝守樁功、對練開立步推腹部的守樁功、對練弓步守樁功、對練半馬步守樁功、對練打坐守樁功等。推樁守樁分為「低架大步的推不動」、「低架大步的推不著」、「低架大步的斷手推」、「高架小步的活步推」的四個階段訓練。

三、「老牛勁」的定步雙推

「老牛勁」定步雙推手,可粘走平圓,也可粘走立圓或斜圓,是雙方都用松沉的勁力進行你粘我走,我粘你走,對練時宜緩慢均勻或粘或走的聽勁、問勁、接勁、化勁、掤勁、捋勁、推勁、按勁、肘勁,多一點想著用腰胯在推手。值得注意的是理解認識推手慢的練法問題,我師爺雅軒公說:「推手慢,是聽勁和化勁,互相問勁。在實戰交手中則不然,那是瞬間的化發,連續動作,往往是在一吸一呼之間完成,勝負立判。」「老牛勁」推法能明顯有效強筋骨壯關節,關節不夠堅韌有力是推手對抗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老牛勁」推手具有換勁的功效,通過勁力搓揉推按,從緊中求鬆柔,在僵中求靈活,初練時有關節僵硬和有拙力出現是正常的換力換勁過程。在這個階段可以體悟「沾粘連隨,不丟不頂」,能練出一點「在不丟不頂中討消息(意思指勁法、勁路與攻守意圖的資訊)」和「勁順氣和」的初級功夫就行了。

既然是「老牛勁」推手,就可以適當使大勁用大力,要麼怎能換勁換力?但是這個「老牛勁」得有三個技術要求規範一下:一是不能推到失勢失重,以自身中軸為圈心的同心圓,推人之手不宜超過身體下盤同心圓的切線,如超過了同心圓的切線,失勢失重的可能性就會較大。二是推人盡量追求靈活,當意識到頂勁鬥力時就快點變勁變力;身上有點肌肉力不要怕,怕的是骨關節僵緊。三是不宜推到喘氣籲籲,因為這種現象說明拙力蠻勁的動作較多;如口喘一點粗氣了,得注意調整拳勢的動作和呼吸。

「老牛勁」定步平圓雙推的練法是這樣的:

1、預備姿勢:甲乙相對站立,相對距離以對方兩臂握拳前平舉,拳面相接觸為準。雙方右腳向前方上步,兩腳內側相對,相距約10—20厘米,雙方身體重心稍偏左腿,左腿屈蹲;同時雙方右手向前上舉,臂微屈,手腕外側相貼,交叉相搭,左手掌扶於對方右肘部;目視對方。

2、甲右手內旋,掌心按在乙右手腕上,向下,向前推按,左手同時扶乙右肘部向同一方向推按,使乙右臂貼於胸部;乙以右臂用掤勁承接甲按勁,同時左手掌扶於甲右肘部,向後引,重心後移,左腿屈蹲,身體微向右轉,用右臂將甲按勁向右引化,左手輔助,使甲按勁落空。要做到自己的手不離開對方的肘部,因為肘的攻擊性極強,所以在練習中培養實戰意識,做到手不離肘。

3、乙順勢翻右掌,右掌心按於甲右手腕上,同時兩手向下,向前推按,其動作和目的與甲用按勢相同;甲右臂則用掤勁承接乙按勁並向後引,同時左手掌扶於乙右肘部,重心稍後移,上體微右轉,用右臂將乙方按勁向右引化,,使其按勁落空。由此反覆練習。推按時重心前移向前弓步,向後引化重心後座,進退掌握得體。雙手沾連粘隨不能脫離,領會順勢走化,隨屈就伸的虛實變換。

「老牛勁」定步立圓雙推手的練法是這樣的:

1、預備姿勢:甲乙相對站立,相對距離以對方兩臂握拳前平舉,拳面相接觸為準。雙方右腳向前方上步,兩腳內側相對,相距約10—20厘米,雙方身體重心稍偏左腿,左腿屈蹲;同時雙方右手向前上舉,臂微屈,手腕外側相貼,交叉相搭,左手掌扶於對方右肘部;目視對方。

2、甲右手向乙面部內旋伸插,左手扶乙右肘部,重心稍前移,右腿屈膝前弓;乙以右手用掤勁承接甲之來勁,左手扶於甲右肘部,順勢重心略後移,左腿屈膝,向右轉體,將甲右掌引向頭部右前側,使其落空。

3、乙順勢將右掌置於甲右手腕上,向下繞弧切按,左手同時向下按甲右肘部至腹前,重心前移,右腿屈膝前弓,用右手指尖向前伸插甲腹部,左手扶於甲右肘;甲以右手用掤勁承接乙來勁,右臂順勢回引,左手扶於乙右肘部,重心後移,左腿屈膝後坐,向右轉體,將乙右手引向體右胯側,使其落空。

4、甲再將右手弧形上提至頭部右側向乙面部伸插,左手扶於乙右肘部,重心前移,右腿屈膝前弓,乙仍如前順勢用掤勁將甲右手來勢向後引向頭部右前側,使其落空。推按時重心前移向前弓步,向後引化重心後座,進退掌握得體。沉肩墜肘,雙手沾連粘隨不能脫離,領會順勢走化,隨屈就伸的虛實變換。身體放鬆,用皮膚去感覺對方的勁力。

定步平圓、立圓雙推手可左右足及左右手互換練習。值得注意的要領是:

1、盡量松沉(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沉胯、氣沉丹田等的沉勁沉氣)松活的去推。

2、前弓後坐要守中,就是守住弓步、半馬步的重心中線點和弓步與半馬步步互相變換的下盤中心。

3、攻守講究虛實,比如你小臂梢節勁力較小,我乘虛而入的用較大勁力推按;你小臂根節勁力較大,我避實就虛的用較小勁力或接或黏。

四、活步滾臂單、雙推

滾臂單、雙推手可粘走平圓,也可粘走立圓或斜圓,從腰胯的圓轉到小臂的裡卷外翻。可定步走化,也可活步走化,視當時拳勢或順或背而定。滾臂之目的是不給對方找出我的實點和勁力點,重點體悟我師爺雅軒公說:「打掤勁一定要將自己的肩肘鬆開了,叫他如按在車軸之上找不著一定的實地可用勁。」和太極名家洪均生先生說:「太極是掤勁、動作走螺旋。」的內涵技術。滾臂單推手講究勁順、勢順和上下相隨。當上肢彆扭、吃力、不舒服的時候,及時松身自然的 「動一動腰胯」就行了。當腰胯感到彆扭、吃了勁有點難受不舒服的時候,說明自己是背著勁了,及時松身自然的「動一動腿」就行了。

五、隨意推

隨意推,也有拳師稱為隨便推。雙方搭上手後就各自隨意推,從無法中找有法,不刻意的用上招式和勁法,這是順其自然練出來的功夫。隨意推的外形動作與散推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比後者講究動作意識自然自如。隨意推是先不用理會什麼「掤、捋、擠、按」的勁法,也不要求運用「沾粘連隨」的手段,也先不追求「不丟不頂」的目的,允許過渡性不經意的或頂或丟動作和或緊或懈動作,你想出手就出手,你想進退就動腳。

隨意推是調動推手訓練的積極因素和拓展練法手段而已,不是傻瓜式推手。隨意推也好,隨便化也好,都得事先懂一點拳理拳法與技法。比如:對方用手推我,我往兩邊引化,落空使它不及我身。又如:我推人時手掌盡量不超過前腳尖,因為會引起自身重心不穩或容易給對方順手借力,所以推人夠不著時宜順勢提腳進點步。又如:運用勁力摺疊,欲推人胸上就先把對方手臂按下,這樣有抗力可借;運用虛引實推,欲推人左胸就先給點力騙對方右胸頂出,這樣有頂力可借。又如:運用「中在得橫」,對方站弓步,我不推他往後,而是推他往左側或右側;對方站馬步,我推他往左側或右側,而是推他往後;就是在對方兩腳底面積最少的位置推他。又如:盡量要松腰沉胯、松肩墜肘的推人,不要身俯臀翹的拱人。再如:變化手法,推人胸部的效果不好,我就順勢改為扒人肩背;手用不上或不好用,我就順勢改為肩靠;推人的效果不好,我就順手改為或拽或採。不要過多顧慮自己是否用了拙力不符合太極勁的追求,一層功夫一層理,是有個正常的學練過程,明確追求練功習拳的方向就行了。

六、單式拳勢用法

從對練學會單式拳勢用法到貼近實戰「演習」單式拳勢用法,比如掤(「攬雀尾」的左、右掤勢)、捋(「攬雀尾」的捋勢)、擠(「攬雀尾」的擠勢)、按(「攬雀尾」的按勢)、采(「海底針」的采勢)、挒(「斜飛勢」、「野馬分鬃」的挒勢)、肘(「右分腳」、「左分腳」的肘勢)、靠(「白鶴亮翅」的靠勢)、進(「左、右摟膝拗步」的進勢)、退(「左、右倒攆猴」的退勢)等,通過把單式拳勢用法練出勁法、勁路和內勁功夫,要練到熟能生巧才好。正像有位老練家說的「我向前掤去,人不得不去;我往後捋來,人不得不來」那樣實在的真功夫,方能明顯有效提高四正手和大捋推手功夫和技藝的層次。有位太極明師老練家說:拳架是太極拳功夫的載體,需要諸如站樁功、松腰功、松胯功、松肩功、丹田吐納功、太極步等基本功的保障支持。我認為推手也是太極拳功夫的載體,不是表演的對練套路,同樣需要行拳走架和重點單練拳勢的保障支持,需要推手基本功、推樁守樁的保障支持。

七、四正手和大捋

太極拳名家田兆麟在拳書中說:「太極拳中的五步。八門,可以說鮮為人知。五步即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八門即四正四隅。四正稱四方,是指掤 、捋、擠、按;四隅也稱四角,是指采 、挒 、肘、靠。此四隅可以補四正手的不足。人們可能注意到太極拳中的圈為圓,而未了解其亦系方。因此可以說,太極拳者,其圓,無論內外左右均不離此圓;其方,無論內外左右均不離此方。圓之出入,方之進退,隨方就圓,方為開展,圓為緊湊。如能在四正手中明方圓及表裡粗細,此藝以至大成,無需再出四隅手,但初學者對四正手多犯輕、重、浮、沉之病,如半重、偏重等等。所以為彌補此弊,非隅手不可。隅手即大捋,在練純熟定步推手、活步推手之後,還需練習大捋,能知大捋,則方極而圓,圓極而方,一切循環陰陽變化之理,都可明了洞曉。」通過四正手和大捋的對練,把太極拳十三勢中的「掤 、捋、擠、按、采、挒 、肘、靠」八種不同勁路和技法學練上身。八種勁法(勁路和技法的合稱為勁法)之間的生克關係,捋勁破掤勁,掤遇捋生擠勁,按勁破擠勁,擠遇按生肘勁,采勁破肘勁,肘遇采生靠勁,挒勁破靠勁,靠遇挒生掤勁。在四正手和大捋的這個階段訓練中,著重以「沾粘連隨」為手段、達到「不丟不頂」之訓練目的。

學練推手的實踐表明;相對比較來說,是待自己在守樁推樁對練和隨意中推手的拙力一點一點卸掉的同時能將很多手都適應了,自己又能不被人容易推失重了,之後再學練四正手和大捋,會收到更好的推手功效,聽勁、問勁、截勁、引勁、拿勁、化勁、發勁、變勁等太極勁的層次更高。拳界傳聞有些人練了十幾年至二十幾年的四正手和大捋,偶爾碰到一個不按四正手常規出手的人來亂推較技的,就不會推了或是推得很不好。

四正推手有定步和活步、行步三種練法。初學定步推手,掤、捋、擠、按四手,宜跟司機盤轉圓圈至純熟後,再由司機口傳身授掤、捋、擠、按四手。四手均能分清,練至腰胯能旋轉自如,上下相隨能自然,黏化均能順手。活步推手,當求手、腰、腿三部一致。前進、後退尤不可使沾黏勁忽斷。

定步四正推手對練用甲乙稱謂簡述如下:

1、預備勢搭手。

2、甲按進擠,乙掤捋化。

3、乙按進擠,甲掤捋化。

活步四正推手的對練用甲乙稱謂簡述如下:

1、預備勢搭手。

2、甲進按擠,乙掤捋化。

3、乙進按擠,甲掤捋化。

行步四正推手的對練用甲乙稱謂簡述如下:

1、預備勢搭手。

2、甲按進擠,乙掤退捋化。

3、乙按進擠,甲掤捋化。

大捋推手有行步的兩種練法,第一種練法是動作固定方向的動作,第二種練法是不固定方向的動作,可自由隨意改變方向,這是層次高一點的進階練法,聽勁要比固定方向的練法要求更高,我手至少有一部分須與對方黏住,不然聽勁中斷,易被對方乘隙而發。作為打基礎的固定方向動作大捋推手對練用甲乙稱謂簡述如下:

1、預備勢搭手。

2、甲采捋挒切,乙跟擠肘靠。

3、甲扇面掌,乙迎化。

4、乙采捋挒切,甲跟擠肘靠。

5、乙扇面掌,甲迎化。

6、甲采捋挒切,乙跟擠肘靠。

7、甲扇面掌,乙迎化。

8、乙采捋挒切,甲跟擠肘靠。

9、乙扇面掌,甲迎化。

10、甲、乙收並立式。

我師爺雅軒公談到大捋推手時指明:「大捋推手在大體上言之,是掤 、捋、擠、按、采、挒 、肘、靠等八法,但內中含意頗多,其中仍有粘練綿隨,且有進、退、顧、盼、定,還有切、截、錯、撅諸法,寓藏於才挒肘靠之中,雖在形跡上未明顯表露,然而精通太極拳者觀之,在意識形態,神氣趨勢各方面,仍可一望而知。」

在楊式太極拳推手的功課中,還有動作比較複雜、技法比較高深的亂採花推手,亦稱亂環術推手。相傳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傳師楊少侯先生喜歡活步無限制推手方式,自己定名為「亂採花」。對於楊式太極拳推手的功課而言,各個傳人司機會有所不同,各自依據練拳授拳實踐和對推手訓練的理解認識去定功課多少,也就是拳圈內所說的「各師各法」。

林墨根老師把推手功課的訓練方向整理為一句話:「沾連不脫、步活身靈、纏繞拿跌、順勢發放、以柔克剛、恃巧不恃力;太極推手要出手無形,不能拖泥帶水;要乾淨利落,脫得開,放得遠。」 司機領入門,修行靠自己了。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影片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