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起勢)

高山流水 (古箏)純音樂 - 中樂十大暢銷金曲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太極拳為物化載體,以當代觀念攝影為探索,用太極的方法拍太極,用光影藝術詮釋了太極文化的博大精深。創作者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李英傑先生。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是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陳氏十四世祖陳長興在家傳太極拳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精練歸納成為現在所流行的老架一路。其風格特點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勢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周身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皆靜。運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發勁時,完整一氣。真正體現了陳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風格特點。

以下太極拳動作演示者陳正雷,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武術九段,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

太極起勢,左腳下落時先上後下,此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身體繼續略下蹲,左腳跨步時有探聽之意,落地腳尖先著地,然後再漸漸踏平。

第一勢:

金剛搗碓勢,是太極拳的「母勢」。在太極拳演練套路中,作為第一勢動作,有平心靜氣、提振聲勢的作用。太極拳從外觀看來如舞,如操,優美柔和,但其內卻含堅剛,勁宜沉不宜拙,沉而不僵,輕而不浮。

第二勢:

懶扎衣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明戚繼光《拳經》列為所創拳勢三十式中的第一式。明朝時人喜著長服並束腰,演練拳術時必須將長服攬起,塞於腰帶中,以便動步踢腿。故此動作與左手撩衣塞於背部腰帶相似,右拳橫舉向後,目視左前方,以示臨適不慌、撩衣應戰之意。

第三勢:

六封四閉勢,「六封」是通過太極拳拳法的技術,達到讓對手失去判斷能力,出現進攻、退守兩難「六神無主」的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效果就是「閉其四肢,使對方四肢被動調遣」。這就是「六封四閉」的內涵,也是太極拳拳論中「我順人背」的技術概括。

第四勢:

單鞭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太極拳經中有「雙手推出拉單鞭」「回身拉成單鞭勢」「扭頸回頭拉單鞭」「更拉單鞭真巧妙」「回頭再拉斜單鞭」「轉身復又拉單鞭」等句。凡對「單鞭」勢動作均用拉字,說明做「單鞭」動作時,雙手臂須前後伸展如拉直了的一條鞭子。

第五勢:

「金剛搗碓」主要是借用神話傳說。金剛神名修鍊之精,金剛之手持握降魔杵。此勢右手捏拳如杵之勢,左手曲如臼之形,右拳落於左手心中,如石杵搗碓。故名金剛搗碓,此為象形取義。

第六勢:

白鵝亮翅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在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記載:「如白鵝之鳥舒展羽翼象形也」。

第七勢:

斜行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所謂「斜行」,是指上步時形成的身體上下肢之間的角度方位,相對「正行」而言,通過松腰、轉體帶動兩臂上下繞轉,並使其協調一致。

第八勢:

摟膝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摟膝勢兩手順纏下合時,腰勁下塌,立身中正,松肩墜肘,重心走下弧線,隨手領勁移至右腿,左腿收回時,要自然放鬆,塌腰松胯,兩掌領勁合於胸中線。

第九勢:

拗步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所謂「拗步」,是指手與腳的配合關係,相對「順步」而言。拗步在獨立步時要松胯屈膝,含胸內收,才能將勁合為一體,另一腿方能向上輕靈提起。

第十勢:

「斜行」勢來說這個拳勢主要練習的是四個方面:一是雙手雙逆轉雙順纏的絞別勁,下掛上劈;二是雙手上掤下插腳進身,蹬踹插套都在裡面;三是下摟膝轉上肩靠肘定勾手腕打;四是右手開左手合走挒勁摔法。

第十一勢:

摟膝勢,右髖部放鬆,右膝蓋有外搠之意,右腳腳尖內合,屈膝松胯,塌腰泛臀,身體下沉,立身中正。摟膝完成後呼氣,頂勁領起,腰勁下塌,胸內含,兩膝微屈,兩肘屈而合,兩手豎而坐。周身內外做到六合。

第十二勢:

拗步重心前移時,身體要向下蹲,蓄而待發,之後以腰為主宰,向前擠出。歌訣道:雙手轉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先前轉圈猶嫌大,此圈轉來愈覺小。越小小到沒圈時,方知太極真神妙。

第十三勢:

掩手肱拳勢,拳在武術中俗稱為「錘」,意喻拳頭像鐵鎚一樣堅硬而有力。掩手肱拳勢,在技擊中要以速度和力量見長,可短打、可遠發,左手的掩護動作要真中有假、假裡藏真。右拳要快而準,一擊即中、絕不遲滯。

第十四勢:

金剛搗碓勢,右拳右腳下落時,周身氣往下沉,含胸束肋,兩臂微外開,兩肩及胯鬆開。震腳時周身合為一體,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渺。完整一氣方為合格。

第十五勢:

撇身捶勢,是太極拳基本招勢之一。撇身捶勢成,目光須能透過肘尖觀足尖,此謂三尖相照,如此則能做到斜中寓正。

第十六勢:

青龍出水勢,近身的發力動作。通過轉體繞臂、左轉旋臂、撩彈收拳、馬步彈拳來完成。右拳發力為主,左肘後帶發力為輔。發力時,扭胯,轉腰,開胸出拳。左右兩手逆時針方向運行。周身放鬆以前提,出拳似弓箭離弦。

第十七勢:

雙推手勢,雙推手勢重心向右移時,含胸塌腰,沉肩墜肘,周身氣往下沉,呼氣的同時雙手向前推出。推出時胸繼續內含,背有後弓之意,方能使身體前後對拉。

第十八勢:

肘底看拳勢,要求往來牽動之運動過程,都要心牽意連,都要以腰為軸,保持柔中寓剛的太極拳運動特點。轉腰扣腳、擺腿移步、雙手平抹掤捌、穿掌下蓋、握拳看捶沒有絲毫含糊之處。兩腿虛實分明,手足輕捷靈活,動作協調圓潤,上下相隨,完整一氣。

第十九勢:

倒卷肱勢,動作中始終保持虛靈頂勁,立身中正。主要技法是以退為進,邊守邊攻。若敵方步步進逼,左右手輪番猛攻,我則邊退邊拍擊其進擊的腳或手,另一掌同時擊打對方面部或胸部,或用退左步左手摟開其進擊之右拳,退右步右手摟開對方的左拳,同時用另一手還擊敵方胸部。

第二十勢:

白鵝亮翅勢,動作舒展,攻防能力相當強。當敵方雙掌攻來時,我方可用兩手上下分開對方雙掌,瓦解其攻勢;如果敵方用右手攻來,我方可以用左手擒住其右腕,右臂插入對方右腋下,用轉腰橫跨之力使其前撲,從而打敗敵方。

第二十一勢:

斜行勢最後定式時,由於左鉤右掌與「單鞭」拳式恰恰相對,故有拳家稱其為「右單鞭」,所以該式和單鞭拳式一樣,也常被當作「中定」身法來單獨練習。

第二十二勢:

閃通背勢,當被人從背後推擊時,通過左右轉體來化解。歌訣道:前人留下閃通背,下劈上穿大轉身。腳抽回到庚辛位,周身得勢勝強秦。銅牌壓住背,全身貫足氣。臀部猛一翻,頭顱住下趁。任有千斤重,能使倒落地。

第二十三勢:

掩手肱拳勢,傳統太極拳「七大鎚」之首。「七大鎚」是:掩手肱錘,庇身錘、肘底錘、擊地錘、護心錘、指襠錘、撇身錘,是傳統太極拳中較重的技擊手法,主要用於擊打對胸部,可破解對方從正面的快攻。

第二十四勢:

六封四閉。六封,其實就是暗指要封住對手的手、足、肘、膝、肩、胯的六個進攻部位。武術講究內三合和外三合,此勢就是破壞敵方外三合的典範。

第二十五勢:

單鞭勢以左手為主,左手上行與臍平,外往裡轉一小圈;右手從後往前亦轉一小圈,左右一齊合住,神氣呼應如兩人照臉說話。然後左手從合處領起,左半身自下而上轉,漸漸行至八九分時方止。當手未展手未停時,眼神隨住左手。至左手停時,眼神注於左手中指,不邪視。

第二十六勢:

雲手勢,太極拳的「母勢」,在太極拳技術體系中非常重要。雲手劃圈的過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體模式。手臂部三節和軀乾部、下肢部三節的開合一體運轉,就是最佳的人體攻防動態構架。每一個隨意的點都應是處於太極狀態中的,要化打合一,開合一體。

第二十七勢:

高探馬勢,為雙開雙合勁。在松胯、屈膝、繼續下蹲的同時,身體右轉,兩手隨身體右轉,向兩側伸展,與肩相平,繼而右手置於右肩上方。重心完全移至右腳後,身體先右轉後左轉,繼而含胸蓄勁,身體向左轉時,以身體帶動左腳向後掃,同時要求兩肩內扣,自然地隨身體旋轉。

(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