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小細胞肺癌新靶點;非洲術後死亡率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

非小細胞肺癌新靶點:ERCC1-NAMPT合成致死相互作用

NSCLC細胞中NAMPT抑製與ERCC1缺陷之間的合成致死模型

巴黎薩克雷大學的Touat等研究人員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的切除修復交叉互補組1(ERCC1)缺陷可造成細胞代謝變化,使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水準降低,以及合成限速酶——尼克醯胺磷酸核糖轉移酶(NAMPT)表達下降,導致癌細胞對NAMPT的小分子抑製劑非常敏感。因此,DNA修復與代謝相互作用或可成為癌症治療的另一個靶點。

合成致死相互作用是指,兩個基因中如果只有一個基因突變,對細胞存活沒有影響,如果兩個基因均突變,則可導致細胞死亡。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NAD+水準不會發生變化,NAMPT抑製劑也只能部分降低NAD+的水準。而在ERCC1缺陷的NSCLC細胞中,DNA損傷和代謝異常(線粒體功能異常)都會降低NAD+的水準,但仍能維持細胞的基本需求,而NAMPT抑製劑會進一步降低NAD+的水準,使其不能滿足細胞的基本需求,導致癌細胞的最終死亡。

J Clin Invest 2018;128:1671-1687

非洲術後死亡率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

《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儘管風險低且術後併發症少,但非洲患者術後死亡的可能性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

研究人員對來自非洲25個國家247家醫院的11422名進行住院手術的成年患者(中位年齡29歲)進行了7天的觀察性研究。主要研究終點為住院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

結果顯示,每年醫院手術次數為212次/10萬名患者。相比於高收入國家,非洲國家的患者更年輕(平均38.5歲),且術後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較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為18.2%(1977/10885)。最常見的併發症為感染,發生率為10.2%(1156/10970),其中112名患者因感染而死亡(9.7%)。11193名患者中有239名患者死亡(2.1%),其中225名(94.1%)患者在術後一天死亡。

Lancet 2018;391:1589-1598

金魚草如何保持花朵顏色:路標「把戲」揭示新進化機制

英國約翰英尼斯中心的Bradley等人研究了金魚草,並揭示了一種進化上的新「把戲」。

這一發現來自歐洲比利牛斯山,在那裡,兩種金魚草聚集在一處:一種洋紅色帶有黃色的亮點,一種黃色帶有洋紅色的亮點。這些亮點即可作為蜜蜂授粉部位的「路標」。

研究人員分析了SULF基因位點,該位點包含一個反向重複序列,後者編碼的小RNAs(small RNAs,sRNAs)靶向(抑製)一個參與黃色色素生物合成的基因,這在洋紅色花朵中產生了黃色高亮的授粉部位。

在既往記錄的基因位點導致自然變異的例子中,科學家描述了小調節RNAs,然而,這些例子僅涉及既存微小RNAs的表達模式的改變或建立了新的靶點,而不是像SULF基因位點觀察到的那樣——從頭生成小調節RNA。產生小RNAs的反向重複序列可能一種靈活的機制,用於補充基於轉錄因子或順式調控變異的調控機制。

Science 2017;358:925-92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