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半年A股六種股權融資方式募資總額逾6100億元

圖片說明:近幾年股市多種融資方式數據比較情況。來源:WIND

由於6月29日、30日是周末放假,6月28日成為A股上半年融資成績單的截止日。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活躍。從上半年募資總規模看,包括新股發行(IPO)、增發股票、配股、可轉債、可交換債、優先股等6種形式在內的股權融資總募資規模合計達6102.11億元,涉及募集企業數量282家,其中,增發企業數量123家,配股企業數量7家,優先股企業數量1家,可轉債企業數量50余家。

作為股權融資“重頭戲”的新股發行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可圈可點,前6個月的A股IPO市場整體走勢穩健,IPO數量、過會率等指標喜人。截至2019年6月28日,今年以來A股IPO(按照招股日期計算)數量達71家(包括5家科創板企業),遠多於去年同期的58家。

從行業看,這71家IPO企業共涉及17個行業,其中計算機通信行業IPO數量最多(12家),專用設備製造IPO數量達11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行業IPO數量有8家。而去年IPO最多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業(8家)、汽車製造業(6家)、電力機械及材料製造業(6家)。

與IPO市場回暖相對應,今年上半年A股退市的代謝速度也有所變化。今年以來,截至6月28日,A股退市股數量有2隻,有小天鵝A、*ST上普。退市的原因分為吸收合並退市、其他不符合掛牌情形退市兩種情況。另有3隻股票出於種種原因面臨退市:眾和退因為董事長被捕、證監會立案調查、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業績虧損;華澤退因為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業績連續虧損,無法發布年報、一季報;退市海潤因為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伴隨著今年上半年IPO數量上升,退市制度對“殼股”發生作用,新股上市後的價格穩中有降,企業上市融資更加趨於理性。Wind資訊顯示,2019年以來,已發行的50隻新股中,僅7隻個股自上市以來漲幅超過一倍。由此進一步帶來參與IPO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難等問題。

圖片說明:近幾年股市融資總額分布圖。來源:WIND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認為,2018年A股出現多隻新股破發的情況,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個案,這在2019年依然不乏個案。2019年上半年,A股最大的IPO是募資數十億元的寶豐能源,僅取得1個漲停就開板,第3個交易日就跌停的成績。次新股鴻合科技、元利科技、招商南油、中國外運等企業在上市5日後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IPO市場回暖的原因有幾方面。首先,今年的IPO通過率遠好於2018年。今年以來截至6月28日,IPO通過率為83.70%,未通過率為9.78%,其他情況佔比為6.52%。而2018年同期的通過率僅為50.88%,未通過率達38.60%,其他情況佔比10.53%。如果按照申報審核“排隊”的情況統計,目前包含主機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4個板塊在內的“排隊”企業數量合計2798家,其中,今年披露過公告的企業數量有701家。按照審核狀態看,“排隊”中的企業裡,已受理的企業有153家,已反饋的企業有124家,已預披露更新的企業有124家,中止審查的企業24家,暫緩表決的企業1家,終止審查的企業有641家,尚處在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的企業有1600余家。

圖片說明:近幾年IPO融資額情況分析圖。來源:WIND

川財證券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在市場聚焦科創板的同時,其他板塊每個月IPO過會率和上會數量也在波動變化。其中,6月份IPO上會數量明顯增多,截至6月24日,本月已有35家企業上會,環比增長218%。這也促使券商、保薦與承銷業務收入不斷“加碼”。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9年6月28日,92家擁有保薦資格的券商中,有31家券商有IPO承銷費“入袋”,共計27.51億元,另外61家券商“顆粒無收”。此外,中信證券等8家券商IPO承銷收入佔行業六成,券商投行業務“馬太效應”愈加顯著。

雖然2019年IPO的過會率提升,但IPO數量卻並未暴增。6月25日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A股市場首發上市企業的IPO數量與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IPO募資規模可能下降明顯。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IPO回暖的原因與二級市場有關。今年以來,A股二級市場回暖為IPO市場回暖奠定基礎。上半年上證綜指上漲19.45%,深證成指上漲26.78%,創業板指數上漲20.87%代表大白馬的上證50指數上漲27.80%,自2017年以來累計上漲28.15%,二級市場整體回暖帶動了投資者信心增加,進而帶動新股發行活躍。而融資規模相對下降很可能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IPO的企業主要是中小盤股為主,大盤股較少,因此影響了融資總規模,但是可轉債和增發股票市場的活躍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IPO融資缺口。未來,IPO常態化以及科創板的落地將為資本市場補齊股權融資“短板”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富通基金經理助理范庭芳認為,從A股28年IPO定價制度的沿革看,A股新股定價機制不斷完善,在探索中走向市場化,最終在科創板迎來全面的市場化詢價制度。而全新的IPO募資體制機制也有望為“融資功能完備”的資本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在IPO常態化下,股權融資在社會融資體系的地位和作用有望繼續提升。

國立波認為,IPO市場回暖,數量同比小幅增長,這首先與今年上半年A股二級市場穩中有升態勢密切相關。募資金額下降主要是上半年缺乏大型企業的IPO項目,但實際上單個企業的IPO融資規模處於2012年以來較高水準。總體說明,IPO形勢是相對良性和健康的。隨著下半年科創板落地,A股IPO市場的表現非常值得期待。

私募股權基金退出難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過去十年私募股權基金規模增加較大,在PRE-IPO階段積累了大量資金,一級市場的資金比較多,一、二級市場倒掛的情況有所抬頭;二是隨著私募基金退出需求增加,二級市場的發展規模有待繼續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待繼續完善,隨著科創板落地,這方面的退出壓力有望緩解;三是國內企業在上市之後,股份的鎖定和減持規定給私募基金退出帶來一定壓力。此外,國內缺乏私募股權基金的二級市場,應為私募基金退出增加更有效的通道。

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夏春認為,今年上半年IPO市場回暖屬於市場在沉寂一年後的正常回歸。首先,上半年的過會率同比去年提升,但略低於2014年、2015年等年份。2018年由於過會率低,部分擬上市企業撤單,這些企業重新籌備“排隊”上市、提交申請,給今年以來IPO市場吹來暖風。其次,科創板的推出倒逼中小板、創業板等其他板塊提升新股發行速度。再次,國內經濟層面利好政策頻現,企業上市積極性提升,赴海外上市熱情相對減弱。從私募基金退出難方面看,2017年至2019年都是私募基金退出難。一方面,由於2013年全民PE風潮開始,近3年要退出的基金數量劇增,受限於國內IPO市場是私募基金退出的主要渠道等情況,真正通過IPO退出的私募基金不足10%。而國外的私募基金一般通過並購和轉讓等方法退出,這需要國內繼續拓寬私募基金退出渠道,避免多數私募基金擠IPO的“獨木橋”。

(經濟日報 記者:周琳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