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期吃多少,誰說了算?

懷孕了,孕婦的吃飯問題是全家關心的大事。吃少了不夠,吃多了怕胖。吃什麼很重要,吃多少更重要。而吃多少到底應該信誰的呢?孕婦自己?老公?婆婆?醫生?還是七嘴八舌的鄰居和親戚?

營養學小白必讀

在翻閱這本工具書前,首先要對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 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DRIs不是一個數值,而是一組數值。它包括估計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和可耐受的高限攝入水準(UL)四個營養水準指標。

營養學上運用最廣泛的是RNI——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當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達到RNI值時,意味著滿足了人群中絕大多數(97%~98%)需要量。如果說RNI是低限,達到後就不會有某種營養素缺乏的問題;那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就是營養素攝入量的高限。營養素攝入量在RNI和UL之間,都是安全的。

蛋白質

三大產能營養素中,孕期推薦量增加最多的是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構成物質,也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孕期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主要用於滿足胎兒生長、胎盤發育、羊水、血容量增加等需要;如果攝入不足會造成孕婦水腫、妊娠紋;也會對胎兒的出生體重造成影響。

孕早、中、晚期,孕媽媽身體每天蛋白質的儲備量平均為1g、4g、6g,但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品質不同,食物中蛋白質在轉化人體自身的蛋白質過程中的損耗比較大,因此攝入量高於儲備量。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中、晚期婦女蛋白質RNI在普通婦女每天55g 的基礎上,額外增加10g、25g。

礦物質

鈣:新生兒體內約含25~30g鈣,其中大部分是妊娠後期由孕婦體內轉移到胎兒體內的,如果不能額外補充足夠的鈣,就會引起母體骨密度下降。由於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中妊娠婦女鈣攝入往往不足,孕20周以後可通過牛奶、鈣片每天額外攝入鈣600mg;二胎孕婦、年齡偏大或有腿抽筋等缺鈣癥狀的孕婦可提前14周左右開始補鈣。孕中晚期鈣RNI是1000mg,UL是2000mg;如果每天攝入鈣在1000~2000mg的範圍內,就不會因缺乏而出現骨軟化症等疾病,也不會因過量而出現問題。

鐵:缺鐵性貧血是發展中國家主要的營養問題之一。特別是在我國,產科出血仍然是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妊娠期貧血的糾正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維生素C是促進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的確定因素,補鐵的同時建議配合補充維生素C。孕中期膳食鐵的RNI 為29mg/d,孕晚期為35mg/d。

維生素

維生素E:維生素E也被稱為生育酚、抗不孕維生素。孕期維生素E的缺乏可能引起生殖障礙、肌肉營養不良、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等問題;而補充維生素E對預防妊娠紋、妊娠斑有益。孕期維生素E的AI為14mg,UL為800mg(1200U)。在豆類、蛋類及水產品中維生素E的含量較豐富。

維生素C: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可以防妊娠紋、孕期貧血、孕期牙齦出血。孕中晚期維生素C的RNI在普通婦女的基礎上每天增加15mg,達到115mg/d,UL為1000mg。

營養師小提示

從適宜的孕期營養素攝入開始,開啟孩子一生健康成長孕期營養素的攝入,應以RNI為基礎,最多不超過UL值。

如果自己搭配高蛋白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比較費時費力,也可以選擇搭配好的孕婦酵母蛋白粉。孕婦酵母蛋白粉富含優質蛋白質、且添加了VC、VE、鈣、鐵,孕早期每天1~2杓,孕中期每天2~3杓,孕後期每天4~6杓,哺乳期每天2~4杓,配合日常膳食,可滿足孕期RNI推薦量。

本文摘自《時尚育兒》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該雜誌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