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論丨讓年輕人不必為居住發愁,釋放天性與創造力

日前,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競爭性評審工作,按照競爭性評審得分,排名前16位的城市進入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範圍,並進行了公示。

根據有關報導,中央財政將按城市規模分檔給予試點城市獎補資金支持。其中,直轄市每年10億元,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每年8億元,地級城市每年6億元。試點示範期為三年。按照相關方案,這些資金可用於多渠道籌集租賃住房房源、建設住房租賃信息服務與監管平台等與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相關的支出。

中國房地產市場“重售輕租”現象較為突出,這與房價長期持續上漲有關,抵押購買後房屋不斷升值歸屬個人,刺激了中國人購房熱情。但是,隨著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購房門檻不斷提升,相當一部分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能力購房,從而出現不斷增長的租房剛性需求。如果不能提供一個更好的市場租賃環境,租不起將會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因此,大力發展租賃市場成為近年來政府樓市調控的重要內容。2014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首次將“租售並舉”納入我國住房供應體系,提出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2015年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此後在諸多會議中提到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我國要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從2017年7月開始,住建部聯合八部委發布《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提出在12個城市開展首批試點。除這些試點城市外,目前國內除西藏外的所有省級行政區域都陸續發布了培育和發展租賃住房的政策措施。

自1998年中國實行住房商品化改革後,一直伴隨著不斷改進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和體系,但實踐證明,不管是國宅還是廉租房等,均未發揮應有作用。主要是地方政府沒有供應積極性以及存在分配和維護難題。當前租賃市場的發展自5年前提出至今,依然處於探索之中,主要也是因為政策缺乏實施基礎。

首先,增加市場租賃房供應,就需要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允許改建商業用房用於租賃等,這些口子並未真正開放。政府也未對空置房進行征稅以倒逼空置房進入租賃市場。也就是說,在增加市場供應方面,地方政府並未積極行動。其次,鼓勵人們租房居住,就必須實現租售同權,保障承租人享受醫療、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權利、支持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等,也就是說,必須給予租房者同等的市民身份,享受同等的權利。在這方面,大部分城市還沒有完全實現。

但市場早已借助政策東風而積極行動。市場看重租賃市場潛力並主要將之作為“金融產品”,除了要求發展MBS、REITs等金融創新,鼓勵租賃房投資外,個人租賃市場也開始搞證券化,不僅推高了房租,壟斷了房源,還製造了金融風險。金融化在房屋租賃市場缺乏新增供應的背景下推高了房租。

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包括抑製房產泡沫,發展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者的租房市場,不管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具有戰略意義。一方面,要避免社會財富和家庭現金流不斷流向地產,抑製實體經濟與家庭消費,令經濟結構惡化;另一方面,避免因住房拉大社會貧富差距。

但是,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為了避免金融風險采取“穩樓市”的政策,這意味著短期內很難有效解決居住難居住貴的問題。但是,中國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培養創新人才,改進教育。年輕人不必為居住和養老發愁,才能釋放天性與創造力。如果中國年輕人進入社會後買不起房,而在一線城市一半工資花在租房上,那麽,這種現實必然會抑製年輕人活力,對創新發展戰略釜底抽薪。因此,大力發展租賃市場,使年輕人不必為居住發愁,是實現創新發展的有力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