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2.8萬的理想ONE詮釋:什麽是真正的互聯網造車

4 月 10 日下午 1 點,李想在理想常州工廠正式公布了理想 ONE 的價格。和去年發布會公布的一致,全系頂配,一個價格:補貼後32.8 萬元!

理想 ONE 有 6 種外觀顏色(白、銀、黑、灰、藍及 Baby Blue),3 種內飾顏色(白、棕、黑),3 種輪轂樣式,除 Baby Blue 的漆面需要多加 1 萬元外,其余全部免費。

交付方面:

2019 年第三季度開始試駕。

2019 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7 座版比 6 座版晚 1-2 月。

Baby Blue 限量版明年開始交付。

此外,大家在「新造車」上最關心的質保方面:

整車質保 4 年 8 萬公里,三電系統質保 8 年 12 萬公里。

2019 年 5 月 31 日前預訂的用戶,享受首任車主終身質保。

李想和理想團隊花了四年時間證明:將互聯網領域先進的組織架構和管理能力融入汽車行業,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會對行業競品形成碾軋性的競爭優勢。

在售價公布之前,我們已經在工廠進行了理想 ONE 試製車的試乘體驗。我們如何看待這款車?標題就是答案:一場「實而不華」的產品實驗。

「實而不華」的產品

對於理想 ONE 預訂用戶,或長期關注理想的潛在車主們來說,比起價格,大家更好奇的應該是產品本身的細節、試乘體驗的感受。

在試乘現場,我們乘坐 ONE 連續測試了長直線性能路、搓板路、不平整水泥路、涉水池等多種不同路況,隨後馬不停蹄分別乘坐沃爾沃 XC90 和雷克薩斯 450h(市面上最好的混動 SUV)等同級 SUV 車型經過了相同路段進行對比。

可以負責任地說,理想 ONE 的通過性、底盤、懸架在上述路況下的表現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幾乎每一項測試體驗都好於同級競品。考慮到這是一台試製車,距離量產車還有三個批次的迭代,理想 ONE 的完成度讓人印象深刻。

42HOW 自駕特斯拉 Model 3 前往工廠,所以我們對理想 ONE 的 6.5s 的百公里加速有著充分的預期。

6.5s 百公里加速的背後,是一塊 40 kWh 的電池、一台 1.2T 的增程器和前後兩個 120 kW 的電機,最大輸出功率 240 kW,最大扭矩 530 N·m。

如果有朋友對增程式混動系統不是很熟悉,大家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這篇文章:

三分鐘了解增程式電動車

整體的加速體驗足夠平順,重點說說 NVH 的表現。首次急加速時空調處於開啟狀態,以至於我們完全沒感覺到增程器是何時介入的;在第二次關閉空調的加速過程中,增程器介入產生的噪音和振動大致相當於燃油車發動機轉速維持在 1000 轉時的表現。

車和家總裁沈亞楠的說法是,雖然不及純電動安靜,但 ONE 的 NVH 表現優於同級別最優秀的混動車型。

所以在日常通勤過程中,它的表現可能真就是一台 6 秒俱樂部的電動車。

下面詳細講,先從造型說起。ONE 的實車看起來一點都不「新造車」,增程電動的動力總成決定了它會保留巨大的進氣格柵,與任何一款燃油車無異。

官方投入精力打造的,標誌性的貫穿式大燈在實車上並沒有那麽引人注意。兩側的 LED 大燈、貫穿式燈帶、六邊形進氣格柵織網、隨著通風口向兩側延伸的線條、前置攝影頭、車牌下方的毫米波雷達和一左一右的超聲波傳感器、再加上機頂蓋鐫刻的金屬 Logo,共同組成了理想 ONE 的前臉。

來到側面,整個車身姿態挺拔,線條的過渡非常有氣勢。同樣一點都不「新造車」的常規門把手把整輛車的酷炫屬性拉到了冰點,但同色輪眉提升了觀感的一致性。

尾部的貫穿式尾燈放在 2019 年已經是爛大街的設計,底部移除的排氣口暗中詮釋著它新能源車的屬性。

從實車來看,理想設計團隊照顧到了 ONE 的每一個造型細節,任何一個犄角旮旯都能看到精心修飾的痕跡。唯一的問題是,這款車看起來不夠酷。與其他新造車公司打法迥異,在設計層面,理想沒有試圖討好追求獨特、前衛的年輕人。

在面對消費者時,理想 ONE 沒有當下純電動車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裡程衰減之類的短板,它不必跟新銳的新造車友商競爭,它具備直接 PK 同級燃油 SUV 的產品素質。

進入車內,這套去年發布會後引發熱議的四屏互動系統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要說明的是,因為系統還不夠完善,我們沒能體驗到理想 ONE 語音助手 Wiki。除此之外,這套系統的完成度已經很高。

無論是 UI 的細膩程度、配色、系統響應速度和流暢性,還是操作邏輯甚至已接入的第三方內容服務的融合度,理想 ONE 的車機表現都超過了市面上絕大多數已交付的新造車產品的車機水準。

考慮到李想由互聯網出身進入新造車領域,我們理應對理想的車機水準抱有更多信心。也許是先交付的競品拉低了我們對新造車產品的預期,使得理想只是合格,就已經鶴立雞群。

中控之外,所有手能觸及的表面都做了皮革包裹,座椅的支撐性很好,舒適度不錯,但試製車稍稍偏軟,不知道量產車會不會再做調整。

雙扶手二排座椅的舒適性、座椅中間通道的通過性讓人印象深刻,李想本人的說法是「和新款 GL8 一樣寬」。

內飾做工、舒適度、空間、細節處理,你很難挑得出什麽問題,卻也找不到任何一處像 Model 3 空調出風口那樣前衛又精妙的創新設計。

剛剛造型的總結可以再來一遍,理想 ONE 的設計風格不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相反,你能看到設計團隊在每一個細節上的努力,但它確實無意迎合和討好年輕人。

實際上,這是由理想 ONE 的產品定位決定的。4 月 3 日,李想發微博介紹了理想 ONE 的部分配置,整條微博的主旨在最後一句:務必滿足奶媽、奶爸們的需求。

這條微博道出了 ONE 的目標閱聽人和產品定位:70後、80後乃至 90 後的二胎家庭需要的電動車。

關於試製車實車的感受就是這些。對於更加青睞前衛風格的媒體來說,理想 ONE 的評價就是四個字:實而不華。

一場「實而不華」的產品實驗

坦率地講,在見到實車前,我們對理想 ONE 的預期並不高。

一方面,在過去一年多我們從新造車陣營的先行者身上認識到了造車門檻之高;另一方面,也對理想團隊本身存在擔心。一個最簡單的數據對比,最頭部的新造車公司團隊規模已經接近萬人,而理想團隊大概是前者的 1/5。

考慮到理想要駕馭技術難度更高的增程路線,隨之而來的 NVH、空間布局、工程挑戰都直線上升。我們對理想 ONE 的預期也隨之不斷調低。

但試駕表現說明,理想 ONE 可能是新造車陣營產品表現最接近發布會 PPT 承諾的車企,它的部分表現甚至優於競品的量產車。按照這個進度,Q4 交付的時候,理想有機會成為第一家交付即兌現發布會 PPT 承諾的新造車公司。

李想的產品實驗看起來走勢很好,下面我們來談談,理想 ONE 會成功嗎?

再次審視這款車,理想 ONE 身上看不到任何一處領先業界的硬核基礎技術創新,這是一款沒有任何噱頭元素的新造車產品。每一處設計、每一項配置、每一個考量都是為了功能服務。大到「沒有裡程焦慮」的增程技術路線,小到乾掉「對降低風阻毫無作用的隱藏式門把手」,以更加便利穩定的傳統門把手代替。理想 ONE 身上處處體現著「實用主義優先」的原則。

我們可以再談一個細節。整車 OTA 讓車輛有了生命力,這是智能汽車最顯性的一個特徵,但中控的黑屏當機又會給行車安全帶來負面影響。理想 ONE 以久經考驗的德州 J6 芯片 + Linux 驅動儀表和車輛控制屏,以高通驍龍 820A + Android Automotive 驅動中控和副駕屏,解決信息娛樂和行車安全需求,問題就這麽解決了。

專注於解決問題,不一定非要大力出奇跡,也可以四兩撥千斤。

再回憶一下理想 ONE 的產品目標:一台沒有裡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

這些細節反映了李想的產品哲學:好的用戶體驗不應該是激進、酷炫的設計和信息 & 服務過載堆疊而成的。真正的用戶體驗提升在 BOM 成本上的增加微乎其微,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去思考和打磨。

即便身處新造車陣營,理想也是一個絕對的異類。它不關心同行在做什麽,也無意關注業內流行元素。就像前面提到的,由於產品定位的關係,理想甚至無意關注更樂於接受新品牌的年輕人的喜好。

李想試圖用理想 ONE 證明:在這個行業,一個擁有最高定義權限又事無巨細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打磨的超級產品經理是多麽稀缺。

說到接受新品牌,理想的產品實驗更大的看點還在後面。作為關注每一家新造車的媒體,理想給我們的感覺是,這是一家不做或接近不做品牌傳播的公司。

2018 年 10 月 18 日的發布會後,這家公司立刻「沉」了下去。我們再也見不到任何關於產品信息或業務進展的更新,直到今天售價公布。

理想的打法是如此的極端,奔馳、寶馬、特斯拉、蔚來都有鮮明的品牌主張。在理想身上,我們看不到鮮明的品牌主張。或者說我們很難接受「好看 + 好用」作為一個新品牌的品牌主張,而這兩點卻又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部分。

極低的品牌聲量 + 正向的創始人形象 + 精確定義的產品,把理想的品牌圈定在了少數品牌發燒友群體內。

這就要求理想 ONE 必須具備足夠強的產品力和可靠性,才能讓品牌發燒友進行二次乃至三次傳播,讓理想 ONE 的後續銷量變得可持續。這可能是第一款不借助任何外力、完全靠口碑支撐銷量的產品。

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商業模型。

一切都很好,除了品牌過於低調的理想 ONE,你要來一台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